第十九个记者节来了! 文字与镜头背后 晶报记者的那些故事
晶报记者马骥远在西藏采访。
晶报记者赖犁在珠海航展采访工作中。
“山竹”来之前,晶报记者成江随大鹏渔政人员出海巡查。
去年的11月8日,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对记者而言,初心意味着对职责使命的坚守,也意味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自觉。”在纷繁芜杂的社会变化面前,怀揣对这份职业的初心,常年四处奔波的记者更加坚定了走好脚下道路的信仰和情怀。在晶报,有许多时刻奋斗在新闻现场的记者,他们有的初出象牙塔,有的已是行业翘楚,采访之路往往并不平坦,与粗粝的生活碰撞,与温暖的瞬间同在,与复杂的人性共舞,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不论前路,不计过往,他们自我治愈、自我鼓舞,牢记初心,坚守身上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今天,是中国第十九个记者节,请允许我们调转镜头,说说晶报照片背后、文字背后的那些人和事。
我们在路上
爱憎分明的天蝎座特质在晶报记者马骥远身上得到很好的呈现——他喜欢猫咪,讨厌欺负猫咪的冷酷分子;他热爱新闻采访,憎恨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粗暴践踏的“伪装者”。从业20年来,他已习惯出差的节奏。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曾多次进出灾区、参加汶川抗震救灾专题报道的马骥远重返汶川等地,用文字记录下10年后的震区新貌。这不是马骥远第一次前往四川,对那里的环境再熟悉不过,“一边悬崖,一边大河,中间一条路”,复杂的路况在他眼里也“不过如此”。
真正让他感慨万千的是一批当地的年轻人。在甘肃陇南,一批于2008年升入高中的学生因家境贫寒,又遇“5·12”大地震,学业面临困难。当时,通过报道了解到情况的晶报读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资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在这次回访中,马骥远重遇当年因抗震救灾而与晶报读者结缘的陇南少年。他们大多已经完成学业,走上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人才,对晶报及读者的帮助心存感激。看在眼里的马骥远满心感动和欣慰,他或许未曾想过,自己的文字能给这些年轻人带去机会和希望,也给自己的记者生涯留下了一段值得铭记的回忆。
奔波在路上是许多晶报记者的工作常态。今年春节,晶报焦点部记者林菲为体验一回拼车回家过年,扛着行李箱凌晨出发前往海南。一路上坐车又搭船,醒了又睡睡了又醒,昏昏沉沉颠簸10多个小时,其间还要拍照、采访、记录,至今回想起来,“风浪不大没晕船”成为她此程最大的庆幸。
今年10月中旬,刚从“假期综合征”走出来的焦点部记者王子键,肩负起带领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学生赴西藏林芝地区采访的重任。由于人数多要分两批出发,王子键不得不驻扎当地半个月负责所有交接与采访工作。“六过然乌湖、318国道,五到林芝米林机场、鲁朗,四出波密县城,三至察隅县城、林芝市区,两看嘎瓦龙墨脱公路起点、南迦巴瓦峰,一刷昌都邦达机场、南伊沟、米堆冰川、岗村云杉、喇嘛岭寺。”是他对此次西藏之行的总结。人虽然晒黑了一些,但这次特殊的采访带来的收获却受用一生。
我们在现场
虽然一路风尘仆仆,有时不得不风餐露宿,但是新闻从来在路上,记者本就是行者。
晶报摄影部记者成江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一张嘴语速极快,吐字方式略带说唱风格。这般吝啬言辞的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每次突发采访中总是冲到第一线。在台风“山竹”登陆前夕,领导还在微信群里布置采访任务,他早已出发在“追风”的路上。9月17日,晶报封底“全镜头”栏目,南澳消防解救因台风影响被海水倒灌围困的居民的照片震撼读者眼球。为了拍摄各种台风照片,成江困在大鹏一整天,眼镜也被吹得不见踪迹。
“百年不遇,不到现场怎么能感受到极端环境下的变化。”
“还是要跑跑,阅历不同,每一次采访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虽然危险,但是值得。”昨天,原本想撬动成江的嘴巴请他再说些什么,只可惜他仍然保持从业10多年来一贯的“冷酷”风格。或许,一份好的作品才是他职业生涯最好的表达。
对“现场”的痴迷是每个晶报记者的特质。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晶报记者赖犁已是第四次现身。这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展览,自从加入晶报以来,他未曾缺席,他把原因归结为四个字——“因为喜欢”。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身板瘦小的贵州人在内心深处一直埋藏着成为战地记者的梦想。“去不了战壕,那就去民生第一线”,从此,他便跟各种民生动态打上了交道。火灾现场、台风深处、开渔季节……这个热衷穿格子衬衫、扛着照相机、围着小腰包的男生经常出没在各类事件现场,不为别的,只为“把事情的真实情况告诉读者”。
我们在思考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话素来是记者身上的标签,散发着一种荣誉和自豪感,但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一直保持新闻工作者的思考和敏锐。
在传统媒体多元化转型的年代,许多媒体增设了新媒体部门,从来都习惯于文图记录的报人现在也要学习图像思维,练习拍片剪辑,每个人都在朝着全媒体记者的方向转变,晶报也是如此。但在转型的同时,晶报仍然坚守内容为王,挖掘事件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并付诸文字依然是每个晶报记者不断学习并练就的本能。在王子键看来,这是最能锻炼人也最能收获成就感的工作。
2017年2月,王子键接到一个热线报料——位于龙岗布吉一家宾馆的密闭电梯间,被人发现一具成年男性的遗体。他从现场采访回来后满脸“兴奋”,声称这是他遇到的最离奇的一起事件。没人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他只能从周遭环境和相关人员的话语中抽丝剥茧,一点点还原事件的经过。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挑战,他对深度报道兴致不减,尽管无奈和无力感也时常让他遭受打击。
但在喜欢的事情面前,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一颗勇往直前的心、一双永不停歇的脚,晶报记者打捞、寻求真相的步伐从未停止——“深夜,一场车祸发生之后”、“35只猫咪的非正常死亡”、“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赌壳行动"”等让读者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而晶报自2016年4月21日起推出至今的《深生活》栏目,更是记录下了包括跨境学童、共享单车、古村保护、限塑令、救命药等主题在内的100多个深圳故事。
“从高中起决定当记者到现在,我还是做了想做的事情。这期间我也带过很多实习生,希望能教会他们一些东西。”刚刚送走一批实习生的王子键说。其实,这也是许多记者的心声。
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报名来晶报实习。今年暑假,晶报老记们和一批即将结束实习的学生吃饭,其中一个叫苏国锐的男生坚定地说,他喜欢记者这份职业,实习对他以后的新闻工作生涯来说,只是刚刚开始。当时在座的老记们都有种莫名的惊喜。
论行业、论收入、论前景,记者都算不上是一个多好的职业。因此,常常有新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其他工作。但苏国锐的一番感悟却让人心生感动——“三个月倏忽而逝。虽然自己并没有跟着报社老师们做出什么大新闻,但是,我的心底里涌起一种力量驱使我去探求"正义、爱心、良知",让我的新闻理想不至于泯灭。”如今,他已考进一家报社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记者。
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第一手稿。在未来的路上,晶报人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继续前行,也必将一直前行。
晶报记者 陈雯莉/文 晶报摄影部/图
新闻推荐
南澳办事处提前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任务半天云古村落房屋征拆全面完成
挖机对半天云古村落征拆房屋进行拆除。昨日,半天云古村落最后一栋房屋被成功拆除,这意味着南澳办事处全面完成半天云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