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斥村霸凸显党报硬气关爱弃童体现记者柔情
□ 本报审读组
秋深色艳,我们的笔墨是多彩的,亮点是鲜明的。“从姚为波违建别墅被拆说起”,本报连推“三论”怒斥村霸团伙,展示了主流媒体在扫黑除恶舆论宣传中的刚硬之气;而率先报道并紧盯跟踪“小兄妹遭弃出租屋”事件,则体现出党报记者的仁爱之心及柔软之情。一刚一柔两大看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望本报半月(10月3日至17日)版面,异彩纷呈:话巨变,本地新闻板块接连刊出大稿,浓墨重彩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汕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上市公司等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叙侨情,本社新老媒体协同发力,海内海外合作联线,深情讲述海外华侨、潮籍乡亲数十载初心不改,倾情倾力支持建设和美侨乡的故事;说创文,本报紧紧围绕“提质升级”主题,报道各地攻坚行动,描述城乡移风易俗,大力宣传对标创建评比,助推创文工作持续升温。
专题报道记录卌载巨变
四十年创造奇迹,四十载记录辉煌。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翔实地反映汕头各行各业各领域在卌载奋斗历程中的亮点和经验,展现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可喜变化,本报10月8日起推出了“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之见证”专题系列报道,短短10天时间,高密度刊登了《汕头跻身世界通信枢纽城市》、《汕头造“中华B超”誉满全球》、《“东方印刷”书写改革创新传奇》、《在国内技术空白领域“杀出一条新路”》、《“宜华足迹”见证汕头特区改革开放》等8篇长篇通讯。这组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的系列报道,真实全面地回顾了汕头企业四十年来走过的风雨征程,立体生动地展示了汕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敢闯敢试勇立潮头,书写辉煌与荣耀。其中,多篇稿件描写的时代场景波澜壮阔,刻画的故事情节细腻感人,报道的成就数据令人震撼,看后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汕头发生的巨变。
专题系列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于其报道的宽度、内容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上述系列报道正是因为主题厚重、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气势恢宏,见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应,获得了受众的高度评价。
权威发声剑指黑恶势力
扫黑除恶,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支持、参与。因此,要加强宣传发动,凝聚各方力量,始终保持高压势态,形成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强大声威。
10月9日,澄海南港一栋违建别墅随着一声巨响轰然倒下,这个以姚为波为首的重大涉黑恶犯罪团伙的“黑据点”终于被彻底摧毁。本报抓住良机及时发出主流媒体的权威声音,自10月10日起,一连三天推出“从姚为波违建别墅被拆说起”系列评论。这组时评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恶黑势力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言明有黑必扫、除恶务尽的重要性,指出铲除村霸等“毒瘤”的紧迫性。《除恶务尽大快人心》一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分析黑恶势力滋生的根源,指明了治标治本的路径,提出只有“把扫黑除恶与反腐“拍蝇”、基层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双管齐下,才能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而《“毒瘤”不除乡村难兴》一文,直接从痛斥姚为波涉黑恶团伙为非作歹、横行乡里入手,论述了“乡村要振兴除恶需先行”的必要性,强调深挖“保护伞”是拔除村霸的关键。《违法建房没有法外之地》则针对土地管理及村民住宅建设问题,直指“城中村”和涉农社区存在的违法违规建房乱象,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在整治违建中要坚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这三篇评论旗帜鲜明,立意高远,说理透彻,针对性强,很好地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深度关注情暖遭弃兄妹
时代需要有温度的新闻,新闻作品中体现人文关怀是时代文明的要求。而富有人情味、饱含温度的新闻报道必定能吸引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
10月12日本社客户端汕头plus第一时间报道了一对小兄妹被父母“遗弃”于陈厝合一出租屋。文中描述了辍学的12岁哥哥伴着身有疾患的5岁妹妹蜗居屋中,一年多来靠着好心房东和热心人的接济,艰难撑起了“一个家”。记者还通过“新闻语言”呼唤这对小兄妹的父母要及时回到孩子的身边,履行父母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新闻推出后立即引来了众多网友的点阅转发,小兄妹凄凉的生活境况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许多爱心机构和热心人士纷纷表示愿意为这对兄妹提供帮助。随后,本报记者怀着一颗滚烫的心进行贴身跟踪报道,翔实介绍事件的点滴进展,并讲述了志愿者、热心市民及市救助站等单位对这对小兄妹悉心照顾、呵护的细节。报、网一篇篇蕴含人文关怀的“新闻追踪”赢得众多读者、网友的好评、点赞。
上面所述的充满人间真情的“新闻故事”,既反映了汕头是一座大爱的城市,又折射出本报记者的职业良知和责任担当。
新闻推荐
放飞风筝潮汕平原摄“九月九,风筝仔,满街走。”每年重阳节前后,秋高气爽,潮汕地区有放风筝的传统习俗。为弘扬风筝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