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歌坛”聚欢乐 退休职工陈训启老伯爱好音乐,经常与老年“歌友们”在一起吹拉弹唱,展现老年人风采,重新感受自身社会价值
▲训启伯弹起八线琴为大家伴奏
□ 本报记者 陈珊娜 文/摄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国庆节前的一个早上,汕头东方公园的活动长廊下,伴奏的音乐声响起,围坐着的一群歌友就齐声唱起来。他们的前方,是指挥的老师和一个简易木架,上面挂着两幅手写的大字歌谱。在这群人当中,多数是退休的老年人,他们几乎每场必到,有的坚持至今已有十几年,这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众歌坛”。
训启伯就是“大众歌坛”的主要乐手之一,兴之所至也会跟着唱起来。训启伯,姓陈,今年74岁,高高的个子,健谈而充满活力。“在"大众歌坛"真开心!”训启伯这一句表达心情的话语,简单却也最真挚。
训启伯老家在澄海,原就职于澄海城内农用塑料厂,退休后来到汕头一家服装厂打工。“闲暇时,我喜欢摆弄各种乐器,尤其是二胡,自娱自乐。”他告诉记者,打工之余,他喜欢逛公园,发现市里各大公园和海滨路长廊,都有很多在唱歌的退休老人团体,其中,在金砂公园里唱歌的给他的感觉是“有组织、比较正规、水平较好”,于是他也加入这个团队。
据了解,“大众歌坛”创办于2003年,距今已有15年了,创办者是一位从新疆退休回汕头定居的老教师杨逸娴。一开始是在露天的金砂公园里拉琴,不过遇到天气不好,一淋到雨,琴就容易坏,歌友要唱歌,没了琴的伴奏又无法继续下去,于是后来整个团体兜兜转转来到东方公园的长廊边,下雨就可以躲进去。后来,由于歌坛里老朋友们居住的原因,“大众歌坛”分布在两个地点,一个是东方公园,一个是中山公园,歌谱一式两份,虽然隔着长长一条中山路,歌友们却也常走动,遇上有演出,还二合为一,成为“大众歌坛”乐团。
“大众歌坛”有一个伴奏小团队,除了二胡和八线琴,还有小提琴、箫和笛等,中西乐器结合。训启伯会拉二胡,又会弹八线琴,音准、速度控制能力均不错,是东方公园“大众歌坛”的主要乐手之一。星期一到六早上九点半,训启伯都准时来到东方公园,风雨无阻,在歌声中乐声里徜徉。“是音乐将我们这群原本互不相识的人汇聚一堂。我们之中有退休老师,有运动员,也有我这种老工人,各种岗位的都有。有的擅于乐器或唱歌,有的会调节氛围,有的负责联系,有的管理,配合默契,还有社区领导的支持,才能把歌坛这样一直唱下去。”训启伯说。
现场,记者发现挂乐谱的木架旁,是一辆小推车,里面堆着好多卷乐谱。“一卷就有十多首。估计共有一千多首歌曲。我们每天抽到哪卷就唱哪卷。遇上特殊的节日,也会挑选一些"合形势"的歌曲,像7月份,会挑一些歌唱党或是抗日歌曲;8月份则是军队之歌;10月份就是歌唱祖国了。”训启伯介绍,他自己最喜欢一些抒情的或是和草原有关的歌曲,像《草原牧歌》、《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珊瑚颂》、《青藏高原》等,还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歌曲、苏联歌曲。
由于“大众歌坛”有教师教唱和指挥,训练较为规范,水平也普遍较高,每一年,经常受社区邀请,参加各种演唱活动。2016年参加金平区在艺都举办的“永远跟党走”歌咏活动,今年春节参加东方街道迎新春送温暖演出等等。表演前,还专门请专业老师指导,紧锣密鼓排练了一个多星期。“大众歌坛”,在台上展现老年人、社区风采的同时,也把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分享给观众。训启伯笑着说,感觉自己从业余变职业了。
“虽然不断有"老朋友"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加入,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新朋友"补充进来。”训启伯百感交集地说,“大众歌坛”给他晚年带来了很多欢乐,大家重拾爱好、发展兴趣,相识相惜,重新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是他的第二个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敏)为进一步加快婚姻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全面提升婚姻登记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澄海区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