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工匠精神,实现汕头走在前列
□林世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东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广东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迫切需要“工匠精神”的文化动力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十二五期末以来,汕头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15、2016和2017年全市GDP增速分别为8.4%、8.7%和9.2%,全省排名分别为第9名、第2名、第1名。汕头连续两年实现经济规模排名全省进位。在经济数量方面,汕头表现突出,却又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动力转化不顺畅、环境社会不协调等问题。因此,汕头必须大力弘扬践行“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政府、企业和百姓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创建汕头制度的新文明,推动汕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构筑汕头城市新个性,才能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做出引领性的贡献。
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中国改革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优质资本,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工匠精神是在现有的技术、方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为追求经济价值、真理价值、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等价值观,独具匠心地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体现出一种忘我的人文情怀,一种永不放弃地创新探索,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归结起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包含了尚美的情怀、求精的精神、求新的理念等内涵。具体来说,政府的工匠精神体现在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把城市管理的职业要求提升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层面;企业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追求极致,把产品的品质视为企业的生命;人才的工匠精神体现在运用匠技和匠心,把“进乎道,通乎神”的匠魂融入到精美绝伦的作品之中。汕头要践行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不断深化汕头城市文明的新时代内涵,进而实现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
践行工匠精神,发挥政府先驱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因此,作为诠释工匠精神的第一人,政府要积极搭建“政策+资金+技术+创新”的服务平台,为“汕头工匠”提供有力支持,激励整座城市的劳动者一起践行工匠精神。一是深入开展“创文强管”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者,公务员不应满足于坚持城市管理的基本职业道德底线,不应停留于整治城市的乱象,不应局限于扫除“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作风之弊,而要致力于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和大胆创新公共制度,把汕头的制度文明建设当成毕生追求,从制度性的约束提升为普遍性的“匠习”。二是加强宣传,厚植工匠文化。要努力打破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转变社会观念,提高工匠人才的社会地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创新竞赛,建立相应的表彰奖励制度,树立工匠楷模,制作一系列的纪录片或公益广告,宣传践行工匠精神的典型事例,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培育新时代的汕头工匠。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才能为汕头的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积极探索由政府、企业、工会、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出台具有突出贡献工匠的选拔政策,完善工匠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工匠精神的传承发展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工匠人才岗位技能津贴制度。
践行工匠精神,突出企业核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只有打造更多的精品、优质产品,塑造更多的“中国品牌”,中国经济发展才能进入质量效益时代,中国制造业才能在做大做强中跻身世界前列。汕头企业要积极践行崇尚精益求精、科技创新的工匠精神,推动汕头经济产业高质量地发展。一是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工匠精神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要以工匠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内生为企业的血液、骨髓和灵魂,深耕于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培训企业职工,优化企业职工的成长环境,建立标准意识,让工匠精神成为全体职工认同和遵循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共同信念。二是勇攀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中国走出短缺经济时代。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成为主流。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工匠精神渗透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探索企业与职工之间科研成果收益的分配激励制度,激励企业职工勤于钻研、敢于创新,打造更多高质量、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精品,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三是铸就企业品牌。塑造良好品牌形象、开发经营品牌资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内涵,规划品牌远景,制定品牌契约,创造品牌溢价,开发品牌资产管理战略,进行品牌整合营销,增强企业品牌价值的感知。
践行工匠精神,彰显人才主体作用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主要依靠理论功底扎实、掌握核心技术、善于创新创造的人才,更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人才。一是强匠技。匠技是工匠精神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对于匠人来说,更要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钻研技艺技能,勤于思考问题,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二是树匠心。匠心是工匠精神的根本。匠人要有一颗安于默默无闻、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一颗不忘初心、摒弃浮躁、执着专注之心,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将产品技术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三是修匠魂。匠魂是工匠精神的升华。工匠对工作的敬畏入魂,达到“无我”劳作的人格外化。即当技艺达到巅峰后,匠人以匠技、匠心和匠魂融为一体的工匠精神,将自我领悟的天地规律融入产品。
(作者单位:中共汕头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倡议社会力量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 市残联开展邻里守望志愿助残活动
本报讯(记者周敏)近日,市残联积极凝聚社会助残力量,聚焦贫困残疾人群众民生诉求,在全市开展“邻里守望,志愿助残”活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