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郑少雄积极参与推动汕头精神病防治事业 “用多年临床经验服务患者是医生荣誉”

南方日报 2018-10-11 06:51

从医30多年,目前肩负行政管理职务的郑少雄(右)每周仍至少保证有两个半天出专家门诊和疑难病例的查房。受访者供图

自1994年起,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倡导并积极参与农村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免费送医送药活动。受访者供图

建议设立“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倡议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精神病人作康复训练……从医30多年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郑少雄始终从病人的需求出发,热心为病人服务,帮助病人回归社会。他也由此成为汕头精神病防治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

如今,尽管已经肩负行政管理职务,郑少雄每周仍保证至少有两个半天出专家门诊和疑难病例的查房。在他看来,患病多年得不到正确治疗的病人能在经过诊治后恢复正常,是医生最大的骄傲。而每每看到病人家属感激的眼神,他都倍感欣慰。

“用多年临床经验服务患者,是医生的荣誉。”郑少雄说。

●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倡导设立

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

作为汕头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专家,郑少雄负责协助汕头市残联制订救助精神病患者的各项政策。

在工作中,郑少雄发现,“有不少精神病患者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但是病人家庭很穷,无法支付住院费用。”根据实际情况,他向汕头市残联建议设立“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得到当时市政府及残联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经多方筹集资金,“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于本世纪初正式成立。多年来,“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不断完善,帮助许多精神病患者解决了住院难的问题。

目前,贫困精神病人住院,除医保报销外,自付部分基本上由“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承担。郑少雄教授在审批救助对象时,坚持“低保户”及一个家庭有一个以上精神病患者的病人优先得到救助,力求把“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真正用在需要救助的对象上。

重视康复

帮助病人回归社会

郑教授说,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多在患者青壮年时期显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可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出现精神残疾。精神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也同样重要,可以防止精神病患者的功能衰退。

多年来,郑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关注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与心理疏导,开展家庭干预,并根据不同个体,有针对性地提出康复训练方案,使很多病人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并重获工作能力。

据介绍,龙湖区鸥汀街道有位病人罹患精神病十几年,在接受治疗前,终日胡言乱语、疑神疑鬼、行为紊乱。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人恢复正常,并且逐渐产生参与工作的意愿,但当地就业困难,未找到适合他的岗位。

根据此位病人喜欢骑车的兴趣特点,郑教授建议他试一试骑三轮车载客。一开始,村民知道他有病史,不敢坐他的车。郑教授及其同事及时在村里开展精神疾病知识宣教,配合当地居委干部的耐心解释,陆续有人愿意尝试乘坐他的三轮车。后来,人们发现他为人老实,从不宰客、欺客,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乘坐他的车,甚至还有人提前预约。如今,该名患者每天能挣几十到上百元,自己觉得非常满足。

还有一个案例,妈屿岛有一位村民,长得人高马大,但是长年患精神疾病,每逢发病时打人毁物、伤害家人及邻居。接受精防点的免费治疗后,该名患者恢复很快,待人接物也变得热情有礼。针对患者体力好又熟悉海边生活的特点,郑教授建议他出海捕鱼。很快,他成了一名捕鱼能手,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还成为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

呼吁全社会

关注精神疾患康复

“长期的临床经验表明,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仅有临床精神病学的知识远远不够,需要持续不断地丰富心理学知识。”郑少雄说。

2003年,郑少雄与同事一起参加“中德心理医生培训班”第三期培训。2006年毕业后,他向医院阐明在汕头设立第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的必要性,这一倡议得到当时医院领导的积极响应。十几年来,在郑少雄的带领下,心理咨询中心的医生们认真工作,为大量心理疾病患者解除困扰,帮助他们回归生活正轨。

2017年,龙湖区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在辖区内设立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机构,为当地的精神病人提供无偿的康复训练服务。郑少雄觉得特别欣慰,“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精神疾患社会康复治疗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领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

从医30多年,目前肩负行政管理职务的郑少雄,每周仍保证至少有两个半天出专家门诊和疑难病例的查房。远道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经常要到中午1时才能停下来喝口水、吃口饭。与此同时,郑少雄还经常下乡,坚持参加医院定期开展的为各乡镇精神病人免费诊疗的活动。

尽管忙碌,但郑少雄觉得,能够把自己三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服务于病患者,是医者的荣誉。“我将继续努力服务更多患者,不辜负医生的神圣职责。”郑少雄说。

人物简介

郑少雄:主任医师,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从医30余年,擅长各类重性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及失眠症等治疗与康复。2006年取得德国法兰克福精神分析研究院颁发的心理治疗师资格,针对心理疾患人群开展心理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任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汕头市精神残疾协会主席。

相关

汕大精神卫生中心:

20多年坚持免费救治

农村贫困精神病患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摸清潮汕地区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等情况,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启动“汕头市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发现,当时农村地区有大量的精神病患者未得到医治。许多人不了解精神疾病,以为“中邪”,采用迷信手段“治疗”以致病情加重,而更多的病人则因贫穷无法就医。而这些患者长期得不到正规的治疗,除了丧失了尊严,也给社会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自1994年起,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倡导并积极参与农村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免费送医送药活动,该项工作得到当时龙湖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医务人员定期到各乡镇免费诊疗的善举,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表彰,成为精神病人救治的“汕头模式”。

20多年来,“汕头模式”已覆盖汕头六区一县,被全省乃至全国学习借鉴。现在,每月有近六千人次的精神病患者在各精防点接受免费治疗。

新闻推荐

汕头市省实验室筹建加快推进,建设方案已上报省科技厅审核 已有30个研究团队拟加盟

本报讯(记者李扬)今年以来,汕头市积极开展化学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方利旭为组长、市长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