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出台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10月1日起施行 三类人员可获医疗救助

汕头日报 2018-10-08 07:49

本报讯 (记者周敏)随着汕头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汕头市制定出台了《汕头市民政局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 汕头市财政局 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汕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汕头保监分局关于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该办法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9月30日止。

本办法所称医疗救助,是指对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并对其在扣除各种医疗政策性补偿、补助、减免后仍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给予适当比例补助,保障困难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实施办法》共8章39条,明确了《实施办法》制定的目的和政策依据、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定义、医疗救助工作的原则以及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村(居)委会在医疗救助工作中的职责。明确提出,医疗救助实行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制。

《实施办法》明确了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以及家庭财产标准。医疗救助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人员:一是收入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包括重点救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低收入救助对象。重点救助对象指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人员。二是支出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即个人负担的住院和诊治门诊特定病种合规医疗费用达到或超过其家庭年可支配总收入的60%、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标准的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三是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实施办法》明确了对各种类型医疗救助对象的救助方式,包括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救助、特殊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二次医疗救助等,以及不同类别对象、不同救助方式的救助比例和年度救助封顶线最低标准。同时,还明确了不同类型救助对象医疗救助申请审核审批以及资金拨付的程序和办理时限,申请医疗救助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获得医疗救助对象名单公示,以及救助对象提出医疗救助申请的期限等。

《实施办法》明确提出,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医疗救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将医疗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新闻推荐

推动创文提质升级 汕头市昨再次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本报讯(记者翁夏、林子海、蔡僖婕)10月7日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却有这么一群人以特殊的方式“抓住假期的尾巴”。当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