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经回家 微信仍在“寻人” 建议转发前先核实信息真假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潘彬彬)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寻人启事、失物认领启事,不少人都会动动手指随手转发,权当为公益出一份力,但是却很少人会先核实信息真假。近日,市民黄女士接到朋友转发的一则走失小孩认领启事,后经核实,走失小孩已找到家长,但是认领启事却仍在微信上热传。
黄女士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7月26日中午时分,朋友转发了一个小视频给她。视频中,一名年约3岁的小孩一直在哭,旁边是身穿制服的民警正在安抚小孩,而随着视频转发过来的还有一段话,写着“这个被拐小孩山东口音,现在在汕头市澄海区澄华派出所,帮帮孩子找找家,爱心接力!”朋友希望黄女士能够帮忙转发视频,为走失的孩子找到家长。
出于谨慎考虑,黄女士并没有立刻转发视频,而是从网上查找到澄华派出所的联系电话,并打电话过去核实情况。“澄华派出所的民警告诉我,小孩是跟家人走失,并不是被拐,而且是三四天前发生的事了,目前视频中走失的小孩已经被家长安全领回,希望市民不要再转发这个视频,以免对走失小孩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打扰。”黄女士听到民警这样的回复后,立刻告知朋友相关情况,并让其删除已经转发的视频。
谈起这次经历,黄女士表示经常会收到朋友转发的寻人启事、失物认领启事,其中不乏情况属实的内容,且借助微信朋友圈力量找到家属或失物主人的成功例子,但是有些启事附带的联系电话或为营销电话或诈骗电话,如果没有事先核实情况就随手转发,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现在"手指公益"十分普遍,如果大家都是随手就转发,有时候善心会被有心之人利用。”黄女士如是说。
结合自身做公益的一些经验,黄女士建议,市民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求助、寻人、失物认领等信息,尽量在第一时间核实信息真假,可在网上对启事里的人名、地名、电话归属地等相关内容进行查询,确定是否可信。同时,应时刻关注事件进展,当事件圆满结束后应及时跟进信息,以免相关信息仍在网上传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报料人黄女士,奖金50元
新闻推荐
工程名称:澄海区一八涵提水泵站工程项目施工招标人:汕头市澄海区一八水利管理处招标代理机构:广东中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