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鬼·客·婆·公·母
除了“囝”之外,潮汕话用来指人的后缀还有下面若干个。例如:1.伙。作为后缀,表示某类人的复数的语法意义。读轻声,调值接近阳去,如说:妈人伙(娘儿们)、 孥囝伙(孩儿们)、 后生伙(青年们)、 学生伙(学生们)。
“伙”是从古代的兵制单位“火”脱胎而来的,与普通话的“伙伴”“一伙”“大家伙”的“伙”同源。在潮汕话中,“伙”还保留有用作实词语素的词义,表示属于哪里的人,如:“你底块伙(你哪儿人)?” “我汕头伙(我汕头人)。” 显然,作为后缀的“伙”是从上述词义虚化而来的。“底块伙”的“伙”读阴上调[huê2],“汕头伙”的“伙”读轻声,显示出虚化的苗头。
2.鬼。用作后缀,指某一类人,常带贬义,如: 咸涩鬼(吝啬鬼)、 痴哥鬼(好色之徒)、无头鬼(吃饭狼吞虎咽者)、 枵饿鬼(饥不择食者)、 卵脬鬼(马屁精)。
用“鬼”作后缀普通话也有,但多做“鬼子”,如“日本鬼子”“美国鬼子”等。但用“鬼”作后缀的这类名词若用于对小孩或熟人的善意讽刺或责骂的,则带有亲昵色彩,如:孥囝鬼(小鬼头)、愚鬼(蠢货,“愚”音nga3)、 老实鬼(老实巴交的人)、 白仁鬼(笨蛋)。
“鬼”的构词特点是前面的语素多数系形容词性的,这些语素加上“鬼”之后,便成为名词。所以,“鬼”是个具有构形功能的名词后缀。
用“鬼”来形容某类人而后虚化为后缀,缘于人们对鬼的丑恶形象之憎恶。而用于表示亲昵色彩,则是因为中国人“骂是爱”的特殊幽默感和修辞手法,粤语形容老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云“老友鬼鬼”。
3.客。表示来自某地方的人,是“来客”一义的虚化。通常用在地名的后面。如: 香港客(指从香港回来的人,俗语有“香港客,无一千,有八百”)、 番客(指从海外回来的华侨华人)、暹罗客(泰国番客)。
也有特指某类人的,通常代贬义,如: 卵脬客(阿谀逢迎的人)、 屄精客(会巴结人、会来事者)。
4.婆。“婆”在潮汕话中常用来指某类女人,通常是上了年纪的,且带有轻蔑色彩,如:媒人婆(媒婆)、 洗衫婆(洗衣妇)、 收生婆(接生妇)、落神婆(巫婆)。
当然,也有泛指的,贬义并不明显的,如: 生囝婆(产妇。俗语有“生囝婆,食一箩”,谓产妇胃口好,饭量大)、 番婆(外国女人,通常指“番客”娶回来的外国老婆)。
上述各例中的“婆”读[phua5](破阳平)。由于“婆”有年纪大的附加意义,所以引申出表示形体较大的事物的附加意义,通常与性别无关。此义的“婆”读[po5],如:老鹰婆(老鹰)、蚝婆(大牡蛎)、 笚婆(装鱼虾的大竹篓,也可以说“大笚婆”)。
像“婆”一样指大的东西的还有“公”。“公”作为名词在潮汕话中基本义是祖父。从辈分高、年龄大的意思引申出指事物的大者的附加意义,如: 碗公(大海碗,也作“大碗公”) 、蚁公(大蚂蚁)、指头公(大拇指,脚大拇指叫“脚指头公”)。
“母”也可以作为名词后缀表示大的、主要的,如: 拳头母(大拳头、 桁母(栋梁,也作“大桁母”。“桁”读ê5)、 药母(主药)、 秆母(麻秆)、 沙母(大沙粒,也作“沙母猴”)。
很明显,“母”作为后缀的附加意义是从“母亲”的本义引申虚化而来的。
林伦伦
新闻推荐
缺牙会“传染” 身体受影响 医生提醒,牙齿少于20颗会影响身体多个系统功能
专业牙科治疗的理念要求尽量保留天然牙,一颗牙齿是否有治疗、保留的价值,要经过充分的检查和评估。受访者供图种植牙手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