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大戏中的危与机
本报记者朱萍北京报道
收购兼并是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扩张方式。而由于医药医疗行业的特殊属性,收购亦是医药企业扩展新盈利点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因为研发一个新药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医疗的回报周期也很长,为此,很多药企为求利润增长或进行转型,都选择了并购,如介入时下热门的生物医药领域大多亦是通过并购进入。
近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的上市药企、资本、并购标的相关负责人均指出,上市药企并购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但较之以往相比,目前好的并购标的亦是水涨船高,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的一些生物医药标的。
同时,上述受访者也指出,并购的标的有的会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两年后也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即所谓“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如2016年,现代制药(600420.SH)同意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国药一心、致君制药、坪山制药、致君医药、国药威奇达、中抗制药、汕头金石、金石粉针剂、青海制药厂等9家公司股权,并于当年超额完成业绩承诺,但时隔一年后,9家标的中6家业绩对赌全部失败,业绩未达标,由此也导致现代制药2017年净利润下滑。
在一位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资本负责人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式并购很少能从企业战略并购和产业链整合的思路来进行规划,都是以并购“市场热门题材”、刺激股价为导向,对产业发展并没有实质性促进,而且很多并购本身也可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受政策因素影响,导致收购后业绩变脸;有的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并购前的尽调不充分,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表现得更明显,相关标的大多是先进的科技前沿,需要收购方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储备。”上述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如原主营业务分为电气设备、电子元器件、软件开发的银河生物(000806.SZ),在2014年确定了构建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医药及医疗服务产业架构的战略规划;2015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获得成功,资产负债结构大为改善,实施战略转型的条件基本具备,发起设立南京银河技术、苏州银河医药,收购得康生物等。
2016年5月,正值银河生物转型的重要时刻,却出现了“黑天鹅”事件。原卫计委暂停了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内细胞治疗行业进入“寒冬期”,银河生物收购的得康生物业务快速增长趋势被打断,业绩急转直下,甚至开始出现亏损。
不过,后续银河生物依旧在不断地并购,而且更为谨慎,如对于北京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的并购。
6月15日晚间,银河生物发布公告,公司于当日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议案》。由于目标公司(远程心界)目前存在诸多经营的较大不确定性风险,且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保障上市公司利益,公司拟决定终止重组。
银河生物指出,在业务调整过程中,公司与审计机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独立财务顾问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目标公司资金异常紧张、涉及多起诉讼及或有事项,且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继续推进本次重组已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之规定,为保障上市公司权益,公司董事会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组。
事实上,在银河医药此前发布该收购方案时,就有业内人士为其捏一把汗,因为虽然目标公司站在互联网医疗风口上,但此前的经营模式一直被业界质疑,好在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终止,对上市药企没有造成严重影响。
新闻推荐
为让广大考生和家长更深入了解今年普通高校的招生信息,以便科学填报志愿,汕头市日前在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18普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