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光明行”汕头专家组赴布隆迪医疗援助归来 送去光明 留下技术
由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带队的专家组赴布隆迪执行“光明行”任务。受访者供图
“援非光明行”为布隆迪当地不少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图为一位患者在术后特意找到张铭志教授,只为说一声“谢谢”。受访者供图
6月9日,受国家委派,由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带领的“中国—布隆迪援外光明行”国家医疗专家团队,前往非洲友邦布隆迪执行眼科医疗援助任务。
在布隆迪期间,汕头的专家与来自青海的医务人员共9个人组成的团队,用不到两周的时间,为当地患者成功实施22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并开展临床带教及其他眼病诊疗筛查活动。近日,汕头专家组顺利归来。
6月25日上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会议室里,该院为凯旋的专家小组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记者采访了医疗援助小组的成员,倾听了他们的“光明故事”。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宋芾
实施220例白内障手术
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6月9日零时,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张铭志教授、院长助理王耿,扶贫办主任张铭和手术室护士长汤如青,开启了本次“援非光明行”之旅,乘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前往布隆迪的首都——布琼布拉。
张铭志教授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光明行”项目专家组成员,从事眼科专业30多年,专业特长白内障、青光眼和视光学,是我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白内障屈光手术的知名专家,曾获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多项奖励,被世界白内障医师协会授予“人工晶体植入10000例成就奖”。
“鉴于之前的援外经验,我们发现很多资料没办法带回,所以这次除了医护人员外,特意带了一位行政人员,专门负责整理资料。”张铭志说。与小组的其他成员首次参加国际“光明行”活动不同,张铭志教授此前就担任过“中国—巴基斯坦援外光明行”医疗小组的组长。
此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执行“援非光明行”任务的医疗队,由汕头3名医护人员和青海省的3名医护人员组成,加上行政人员,整个团队共9人。
“减掉路上耗费的时间,术前筛查、准备等,真正用于做手术的时间,其实一共就7个工作日。”张铭志告诉记者。7天里,医疗小组为当地约220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项目规定的200例超额完成国家分配的任务。
当地资源匮乏
医疗条件差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为农牧业国家,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由于国家小,人口多,资源匮乏,非常贫穷。据当地的人说,布隆迪的人均寿命只有50多岁。”张铭志教授告诉记者,布隆迪属于非洲人口比较密集的国家,没有粮食,那里的人每天只吃一顿饭,特别瘦,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的缘故,肚子却很大。“当地有句俗语:"饿了就上树"。树上有香蕉、芒果,地上有木薯。由于香蕉的种子在当地随便洒在地上就能长出果树,也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花费很多精力,所以香蕉树非常多,但这几种作物的营养成分非常单一,是不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的。”
据医疗小组成员叙述,当地的医疗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设施简陋,该医院的院长告诉专家组一行,他们那所医院的条件在当地已经相当于中国的“三甲”医院了。
专家组每天从早上7时多开始工作,而当地的医护工作人员8时多才上班,下午4时30分按时下班,所以每天留给中国专家组做手术的时间非常紧张,2个手术台同时运作,汕头及青海医疗小组每天要完成30至40例手术。“而每逢周六、周日,当地的医生护士不上班,只能依靠中国的医疗团队自行工作。”
除了日常协助医生做好手术、诊疗以及器械消毒工作,布隆迪天气炎热,传染病高发,护士长汤如青还要做好防蚊工作,保障团队的医护人员不生病。
“我们很幸运,青海医疗队在布隆迪长期驻点,他们把驻点里的司机换成一名厨师,这样就确保了医生在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不需要为吃的东西"不习惯"而烦忧。平时,有稀粥、有面条,工作人员从驻点把饭菜送到医院,非常暖心。”张铭志说。
“留下技术是最重要的”
“因为医疗队每次携带的医疗耗材等都有限,但是我们知道,每到医疗队要返程的时候还会有不少病人赶过来,所以我们在诊疗和手术时尽量节省医疗耗材,以求帮到更多的患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是走路过来的,走很远的路,我们不希望他们远道赶来,没看上病就回去了。”张铭志说。
手术结束后,中方还向布方医院捐赠了医疗器械。由于布隆迪专科医生匮乏,项目专家组也在工作之余为当地医护人员提供培训,“平时,只要他们愿意学,我们就会尽量教”。
医疗援助队的医生经常轮换,但不一定每次都有眼科医生,“光明行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基本手术几天后就可以重见光明。”张铭志告诉记者,“我们接诊的病人中,最年轻的一例39岁得白内障,这在咱们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在布隆迪,50多岁的患者,他的白内障看起来就已经很成熟了。”
王耿医生也表示,在国内,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是不可能等到20多、30岁,才来医院做手术的,但是在布隆迪这样的情况却非常普遍。
临行前,得知专家组要回国,布方医院表示此前中方捐赠的一台CT机坏了,希望中方的技术人员能在临走前帮忙修一修,结果专家组的医技人员按照说明书操作了一次,发现仪器是完好的。
“我们说"光明行"送去的不仅仅是白内障手术,让患者重建光明,同时,解放的可能是一个家庭里的劳动力,解放了白内障疾病带给家人的负担,避免因病而更贫穷,也有可能改变他们当下的生活状况,改变贫困。”张铭志说,“援外医疗队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当地各方面的条件都不能跟国内相比。送去光明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我觉得持续性的、有针对性的技术上的培训,培养起当地自己的眼科医生是非常必要的。留下技术是最重要的。”
花絮
专家组成员
刚回汕就投入工作
6月25日记者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约定采访的时间,是在当天上午10时。工作人员说,赴外援助归来的医生们太累了,让他们睡个懒觉吧。
却没想到,护士长汤如青7时多就来医院上班。而在布隆迪出现水土不服、腹泻又胃痛的院长助理王耿也没多休息,当日上午按时出诊。被同事问起时,话不多的他只说了句:“没事”。
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更是一回到医院就抓紧处理各种院务,记者采访还得“逮着空”。
新闻推荐
让印章镌刻技艺“见人见物见生活” 汕头民间艺人力推此项技艺列入非遗,并尝试将其转化为时尚艺术品
印章镌刻技艺非遗传承人丁明默默坚守这项技艺近30年。《汕头印记》印章作品目前共有16枚,镌刻的均为汕头经典建筑形象。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