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传“锤”好一粒“丸” 汕头蔡进强父子三人在省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大赛演绎佳话

汕头日报 2018-07-30 22:37

潮汕手打牛肉丸历史悠久、技艺独特,是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前段时间,广东省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大赛在汕举行,赛中上演令人羡慕的“上阵父子兵,一门三进士”的故事,蔡氏父子3人报名参赛,结果均获殊荣,一时传为佳话。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吃,历史悠久。传统牛肉丸做工细腻,每一颗都是人工手打出来的,所以口感柔滑鲜美弹牙。对于很多潮汕人来说,一碗浓香的牛肉丸汤是很多身处异乡人魂牵梦绕的美食,那是家乡的味道。

周六的中午,记者慕名来到“蔡记牛肉丸店”。据说蔡氏父子3人报名广东省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大赛,与业界高手巅峰对决。结果,长子蔡朝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精彩技法博得专业评委的一致认可,一举夺得广东省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大师称号,父亲蔡进强和次子蔡朝洋分别获得大赛优秀选手和技艺制作师称号,再次证明了“高手在民间”不是虚言。

记者到达时正值午餐时间,店内座无虚席,一有客人用餐完毕即收拾桌台给下一位客人就坐,虽然服务员们已忙得不亦乐乎,但仍未能及时满足巨大的客流。但等位的食客们并不介意站着等,“没办法,谁让这家店的牛肉丸正宗好吃呢?”食客们调侃道。“蔡记”掌门人蔡进强抽空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30多年前,他到汕头一牛肉丸店打工,店主见他勤奋好学有灵性,便把技艺悉数传授给他。后来,蔡进强成为店主的女婿,不仅掌握家传打丸技艺,还以此为业,几代传承,制作技艺更加精湛。

“制作牛肉丸必须选用当天现宰不能超过1小时的新鲜牛后腿肉”,说起手打牛肉丸的制作技艺,蔡进强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要成功做出一颗柔爽鲜嫩、弹牙多汁的牛肉丸,选择原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牛肉的质量基本上决定了丸子是否鲜美。刚宰的牛肉,还带着体温就被送到了木砧板上”,蔡进强说,要选择牛后腿肉,因肥肉较少,吃起来没那么腻。

一颗看似简单的牛肉丸,却需要遵循着时间、温度、力度的法则。它们分量不重,却包裹着打丸人的匠心——来自细致的工艺、繁复的程序。记者看到,技术娴熟的蔡朝森用刀具剔去筋膜、油脂,将鲜牛肉置于木砧上,然后用两根特制的方形铁棒,左右开弓轮流拍打。“在这个过程中,全凭手艺人的经验和手感,先用薄面、再用厚面、最后放平打”,蔡进强说,捶打用力要均匀,使肉质纤维松弛但不会切断。把生肉捶打成肉浆大约要一个小时,两根铁棒重约4公斤,全程打下来,累得手臂都抬不起来了。

把牛肉捶成泥状,加入食用盐后快速捶打起胶,放入木盆内,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淀粉和味精,然后用掌力将肉泥反复搅打揉拍,至沾手不掉为止。最后手工挤丸子,放入60℃至70℃的温水中定型,再用猛火、文火将丸煮熟便大功告成。

整个制作过程除了调味的盐、味精和少量淀粉,不添加其他材料,因此,也保证了牛肉丸的原汁原味。当然,能够倾倒无数食客的原因还是要属它那“柔、润、鲜、爽”的口感,一口咬下,弹牙无渣。可是,在这背后,正是制作者始终坚持着自己对“正宗手打”的理解和追求。

虽然只是小小的丸子,但背后的制作工艺却彰显着大且深的潮汕传统美食之精髓。而这大抵也是潮汕传统小吃制作技艺最大的魅力——精细的过程、精致的取材、精良的制作。三“精”之外,更离不开制作者们的精心。“匠心,是一种态度”,蔡进强称,手打牛肉丸是潮汕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已成为广大市民生活中的家常美味,也是外地客人游玩必吃的特色美食,是代表咱潮汕的名片。“保护传统技艺,同时也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蔡进强如是说。

本报记者 陈文兰 陈文惠 文/摄

新闻推荐

汕头工业园区公交的运行情况及建议

□黄炀为改进汕头市园区公交运行情况,本人对汕头市工业园区公交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部分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