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担当新作为谋划新发展,推动特区再出发,再创汕头新辉煌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建好省域副中心城市

南方日报 2018-06-21 08:48

华侨试验区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开展规划建设,累计投入140亿元建设新城基础设施,管廊试验段已完成全部7200多根CFG桩基的施工。资料图片

交通枢纽是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汕头将坚持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原则,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资料图片

拥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如图)、国家高新区等创新平台,汕头西部大开发将发挥高校、人才、高新技术园区等资源优势谋划新发展。资料图片

汕头将加强以小公园开埠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遗迹的保育活化工作,留住城市记忆,打造海内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资料图片

龙湖区是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将发挥政策效应,强化在国际贸易、高新技术引进、人才引进、文化交流、商业模式、港口通关、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资料图片

汕头南部拥有保税区、深水港,将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经济,加快保税区、广澳港区建设,实施区港联动、港城融合。图为汕头南滨片标志建筑潮博中心。资料图片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作为经济特区、省域副中心城市,开埠百年、敢为人先的汕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汕头路在何方?

6月20日,中国共产党汕头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在全会上所作报告(以下简称“全会报告”)的主题,正是“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特区再出发”。

报告对汕头未来发展道路思路清晰,声音铿锵有力——汕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揽汕头工作全局,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补齐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化进程、城市软实力“三个短板”;突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四个重点”工作;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江湾新区“四大平台”,奋力把“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落到实处,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把汕头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此次全会报告是在近3个月来的深调研中总结提炼出的新思路。汕头未来道路已明晰,蓝图已绘就,汕头人以时不我待,奋勇争前的精神,实干担当,推动特区再出发,再创汕头新辉煌。

四个重点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

四大平台

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江湾新区

认识自我——

补齐“三个短板”

以筹备省实验室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科技创新是汕头的短板,也是汕头作为经济特区与其他特区相比的逊色之处。汕头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方利旭在全会上指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在创新,关键靠科技。

笔者了解到,此次汕头首次提出“双轮驱动”,将创新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要坚持科技创新,更要坚持科技体制创新。

去年,汕头市出台科技创新16条扶持政策,不断加快研发平台建设。该市现有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数量均在粤东西北各市中名列前茅。但公共科技研发平台不足,特别是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不足,仍是目前汕头科技创新最大的短板。

今年以来,汕头积极筹建省实验室。据了解,汕头正按照今年11月份挂牌的目标,紧锣密鼓筹建省实验室,切实发挥省实验室开放式科研创新平台作用,不断提高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科技研发水平和对地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实现校城融合、相得益彰。

汕头将积极筹建省实验室,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建立以科研为根本、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以课题为主导的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进科技领军人物和一流团队,将省实验室打造成开放型、互动型的科技创新和科研开发平台,塑造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区域领先优势。

以推动乡村振兴补齐“城市化进程”短板

方利旭提到,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汕头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汕头市最大的发展不充分。

乡村振兴便是汕头补齐“城市化”短板的战略。之所以不提“城镇化”,而是以“城市化”为目标,是因为“城市化”更加贴合汕头作为经济特区的定位。

汕头计划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大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如何破题?在保留历史文化、绿水青山、乡村特色的前提下,汕头首先要改变村容村貌。乡村之美要靠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打造“四好农村路”等。结合此次环保督察提的意见,汕头提出专题部署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汕头将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汕头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发展水果、花卉、水产等特色高效农业,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民宿、农家乐等各类新型业态。要坚持走集约发展道路,由市统一规划,区组织实施,以镇为单位,布局建设工业园区。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离不开农民。对此,方利旭提出,力争做到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市民思维,强化城市意识,通过人的思想观念、素质修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市民化,逐步养成现代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融入城市生活。

汕头更要加快推动练江流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施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三源共治”,积极配合推进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工程。要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深入贯彻“水十条”,全面推行河长制,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面落实“土十条”,实行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控;加强燃煤、工业、车船和扬尘等综合治理,保持良好空气质量。要综合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整治工程,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推进生态修复,让汕头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补齐“城市软实力”短板

“办事规则公开透明,服务态度要好,办事效率要高,让群众办事舒心放心。”这是方利旭在全会上讲话时,对汕头目前正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出的要求。

今年以来,汕头争创省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对标先进城市,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这也是破题汕头城市软实力欠佳,营商环境竞争力不强,一些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有待提高的短板。

人多地少、交通基础差、资金欠缺、远离经济核心区……面对艰苦条件,汕头特区发挥改革开放开拓者精神,“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获益一片”,并从软件机制上破题,依靠内生动力探索独特的特区发展路子,在全国创造了多个率先。

1987年,汕头推出“24小时答复制度”。此后制度不断细化,“到汕头特区办事方便、手续简单”“这里人情味最浓,服务周到”等口碑渐渐流传开来。

如今,特区再出发之时,汕头将营商环境作为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主抓手,努力跻身全国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行列。

推进营商环境改善,聚焦企业需求是重点。在这方面,汕头计划精准回应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现实关切,全力加快补齐营商环境的短板。

汕头将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让企业及时了解政府关注的重点发展领域、掌握相关信息资讯和政策法规,放心来汕投资、舒心在汕发展,实现企业能盈利、群众得就业、政府有税收。

汕头将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对标对表省委改革方案,加快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要用好用足省赋予汕头行使的部分省级管理权限,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改善,在企业注册登记、照章纳税等环节的办事流程上大胆探索、不断优化,串联改并联,能简则简,能压则压,进一步缩短时限、提高效率,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既能接得住省下放的改革事项,又要接得稳,才能不负省委省政府对汕头的殷切期望。”方利旭说。

提升自我——

“四大平台”引领创新发展

唱响城市拓展“四重奏”

汕头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性提出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依据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确定各区(县)的功能定位,统筹推进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南部大建设、北部大提升,以组团式发展优化城市布局。

这四个区域功能区的划分,唱响汕头城市扩容提质“东西南北”的四重奏。

东部大发展——华侨试验区是汕头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是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个关键区域。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东海岸新城,把华侨试验区真正打造成为集经济、文化、教育、人才、金融于一体的高端发展示范区,促进东部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牛田洋片区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国家高新区等创新平台;潮阳区河溪镇、西胪镇、关埠镇、金灶镇等榕江片区拥有未开发的岸线75公里,后发优势明显,是汕头推进沿海沿江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精心规划,高水平谋划布局江湾新区,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加快西部大开发。

南部大建设——城市的南边,濠江区拥有保税区、深水港,是汕头申报自贸区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经济,加快保税区、广澳港区建设,带动海门片区发展,实施区港联动、港城融合。潮阳区毗邻中心城区,棉城的市政建设条件较好,但与中心城区之间交通不便。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潮南区离中心城区较远,工业经济有基础,要扩大城区面积,积极打造高端住宅区,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服务,逐步形成自身稳定的社会形态和良好的内生动力,提高城区吸引力,与濠江区、潮阳区联手推进城乡统筹,推动南部大建设。

北部大提升——汕头金平区是汕头发展历程的缩影,有深厚的城市历史和独特的城市记忆。要加强以小公园开埠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遗迹的保育活化工作,留住城市记忆,打造海内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优二进三,集聚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促进产城融合。龙湖区是经济特区的发祥地,要依托辖区内的华侨试验区、国家高新区等平台优势,发挥政策效应,在国际贸易、高新技术引进、人才引进、文化交流、商业模式、港口通关、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港口通航、大通关体制机制改革等。澄海区产业优势明显,但现辖镇(街道)组织架构、人员设置、管理模式基本还是农村化,与大城市城区的要求不相适应,要牢固树立“以城市化标准建设澄海”的思想,大气魄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与中心城区的交通一体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化,更加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中心城区,与金平区和龙湖区协同联手,实现北部大提升。

唯一的一个海岛南澳县地理位置相对独立,靠近国际航线,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通关条件便捷,与海南有相似之处。要大胆学习借鉴海南的有效做法,在购物、消费、外汇、游客、市场等方面发掘更大发展潜力,打造国际旅游岛。

“四大平台”引领创新发展

在改革再出发的当下,汕头市提出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江湾新区“四大平台”。

位于东海岸新城新溪片区昆仑山路的东海岸新城综合管廊工程试验段施工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十多台挖掘机、CFG桩机、钢板桩打设机不断发出轰鸣声。这是华侨试验区起步区建设的现状。

华侨试验区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开展规划建设,累计投入140亿元建设新城基础设施,管廊试验段已完成全部7200多根CFG桩基的施工。为建设高起点、高档次、高水平的东部生态型滨海新城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先行先试,在汕头市率先开展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工作,以此吸引跨境创新型金融企业落地。

在汕头的南边,濠江区树立“交通是区域功能布局的先导”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力气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速全力推进疏港铁路、汕汕高铁、汕湛高速、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虎头山隧道等对外通道项目,切实让区域交通环境的畅通成为濠江扩大开放的突破口。

该区将全面深化与汕头保税区、广澳港的合作互动、协同发展,以打造“前港、中区、后城”的“汕头蛇口”发展模式为目标,举全区之力配合全市推动自贸区尽早落地,为汕头迎接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打造更坚实的平台与窗口。

近日,江南大学又一场科技成果发布暨产学研对接会如期在金平民营科技园举行。金平区与江南大学对接300多项科技成果,有力促进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金平区发挥高校、人才、高新技术园区等资源优势,积极学习落实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助力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规划建设,服务西部大开发。

牛田洋片区位于榕江出海口,分为西、东两个片区,西片区为牛田洋湿地保护区,有“汕头绿肺”的美誉。科学合理保护、开发牛田洋片区对汕头西片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牛田洋大堤外围滩涂大面积种植红树林,打造汕头滨海城市海岸生态景观带,将推动汕头市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以来,汕头市人大也加大对《关于加大牛田洋湿地红树林种植力度促进汕头生态文明建设》建议办理力度,促进牛田洋生态保护。当前正是适宜红树林种植生长季节,市和区两级农业部门迅速行动,在上个月启动了牛田洋大堤外围的红树林种植工作,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西部大开发包括牛田洋片区和潮阳区榕江片区4个镇,且汕头决定在潮阳区榕江片区谋划建设江湾新区,形成引领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区。这正彰显了汕头加快城市化进程、做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的坚定决心。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和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的关键。汕头提出,汕头要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以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为支撑、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足够的定力和韧劲。要以自身产业要素为依托,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

目前,汕头工业发展只达到工业2.0—3.0阶段,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迅速跨入工业4.0时代,即“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

汕头计划加快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实施优质企业“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培育一批营收超100亿元、300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值超500亿元、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应用化学等新兴产业,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要提升专业镇发展水平,培育自主品牌,打造一批集产业、科技、人才、生态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打造区域科教文卫中心

汕头建设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就要提升其集聚辐射力,在科技创新、教育、文化产业、医疗卫生等方面成为中心。

汕头计划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设立国际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各区规划建设省级高新区,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打造区域科研中心。

此外,教育是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要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推动高等院校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继续支持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校创新发展,高标准在东海岸新城规划建设大学校区,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汕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优化提档,推动校城联动、校城融合,提高汕头市大学生占人口比例,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医疗卫生是群众最关注、与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民生事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工作。要强化“三医”联动,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支持汕大医学院附一医院实施“登峰计划”,打造一批让群众信赖的高层次医院和高水平学科,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加大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探索医保向村(社区)延伸,建立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医疗保障体系,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汕头要坚定文化自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设现代文化体系,为城市发展进步提供思想引领、精神力量和人文滋养。要高标准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建设一批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文化场馆,建设完善居民身边文化体育公共活动空间。要弘扬特区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强化对潮汕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和推介,支持文艺精品创作,用文艺振奋城市精神。要壮大文化产业,推动玩具动漫、文具音像、包装印刷等产业向文化创意、文化营销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文化中心。文明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底色。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不能停。

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作为汕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底,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控制性节点之一的棉田互通桥梁,顺利实施首桩施工。这也意味着,一条串联牛田洋片区各路网、连通榕江两岸的交通大动脉已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8月可全线铺开建设。

起于金平区山兜村、终于324国道潮阳棉田段的牛田洋快速通道是贯通汕头榕江南北的外环主通道,全长近16公里,修通以后会极大促进南北交通,带动牛田洋片区和两潮地区的发展,而这只是汕头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缩影。

方利旭提出,在交通建设上必须走在前列,没有优质快速的交通体系,无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目前国家赋予汕头打造国家级的交通枢纽的任务,进度只能加快不能落后。

据汕头市交通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汕头交通重点项目按省、市下达时间节点计划要求顺利推进,建设进展良好。汕湛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5.7%;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1.7%;揭惠高速公路完成投资91%;苏埃通道工程完成投资23.5%;牛田洋快速通道和金砂路西延工程控制性工程顺利实施桩基施工,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汕头提出,交通枢纽是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要坚持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原则,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建设,升级改造国省道,支持揭阳潮汕机场扩建。要提升深水港口设施等级、布局结构和综合服务环境,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航运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和营运中心,拓展航线布局和货源腹地,切实发挥港口优势。

此外,汕头要加快推进牛田洋快速通道和海湾隧道建设,实施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建设和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善工程,构建中心城区“外—中—内”三层高快速环路,打通城区与高速路网各大连接口,实现中心城区范围内15分钟上快速路网。

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必须前瞻谋划、及早布局、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汕头计划接轨国际,发展科创服务、商务服务、智慧物流、数字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要大力发展设计、咨询、会展、电子商务等商务服务业,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在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方面,汕头将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投资贸易、要素配置、通关监管、开放合作、管理机制等重点领域创新。

推进“引金入汕”,大力引进境内外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推进现代供应链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外包、平台经济等新服务经济;发展南澳岛、内海湾等滨海旅游经济,壮大开埠、特区、侨乡、潮商等文化主题旅游产业。

汕头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服务业新业态为引领、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的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交通航运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超越自我——

推动特区再出发

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特区再出发

1981年11月14日,汕头经济特区正式在市郊龙湖1.6平方公里的荒地上诞生。如今,特区再出发之际,汕头提出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担当新作为,将牢牢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深刻认识自我,努力提升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找准工作的立足点和发力点,把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再创特区新的辉煌。

汕头将制定实施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用好省赋予的部分省级管理权限,参照各类试验区、示范区和先行区,打造叫得响、立得住、有汕头特色和亮点的改革品牌,全面梳理、制定出台可借鉴、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支持政策在汕头系统集成、集中落地。

例如在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方面,汕头金平区要拓展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深度广度,力争拿出一批能够落实落地的改革措施;而龙湖区要在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为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寻找新的突破口;各区(县)、各部门要强化特区意识,以特区标准和要求加快改革发展。鼓励基层因地制宜改革创新,赋予基层更多改革探索权限,总结推广基层经验。汕头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评价改革平台和机制,让全社会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把汕头的市场和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以抓好党建保障特区再出发

办好汕头的事情,关键在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方利旭强调,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推动汕头特区再出发保驾护航。

汕头提出要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深入整治“四风”老问题和新表现,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让社会各界、潮籍乡亲、海内外客商以及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服务水平提升。要突出立规则、守规矩、树正气,让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形成严守政治规矩、组织规矩、工作规矩、生活规矩的高度自觉,带动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规矩意识。要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起,坚决整顿“庸懒散浮拖”,以上率下,夙夜在公,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提高工作效率,善于统筹工作要素,采取科学的办法推动工作。

汕头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提拔重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精准科学选配各级领导班子。

汕头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1+6”文件,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汕头将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标本兼治构筑反腐新格局。要规范完善述责述廉工作,建立上级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约谈下级党组织一把手制度。要强化审计监督,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深化巡察巡访工作,聚焦解决“微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撰文沈丛升黄学佳黄东华

编辑统筹:李杰伦

新闻推荐

端午假期天气 不稳定多阵雨

本报讯(记者/陈海涛通讯员/黄小丹)为期3天的端午假期即将来临,记者14日从市气象台获悉,端午假期期间我市天气不稳定,多(雷)阵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