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将在明年底基本完成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脏乱差改出高颜值 菜篮子拎起大民生
●本报记者罗玮
小小菜市场,连接大民生。农贸市场作为城市中最接地气的民生保障场所之一,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维系着每一个人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农贸市场业态、环境已无法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有的甚至成了“脏、乱、差、堵”顽疾。近期,梅江区西区市场和三角中心市场经过整体升级改造后开门迎客,标志着农贸市场走出了摆脱“脏乱差”的第一步:到2022年底,梅江区将基本完成全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推动农贸市场的品质化发展。
分批改造
市场陆续大变身
关于农贸市场,很多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人车混行,晴天两脚泥,雨天一身脏。”“人多车也多,再加上卫生条件确实有待改进,所以每次进市场前要想好买什么,然后直奔熟悉的摊档。”而如今的西区市场和三角中心市场已发生了变化,“干净、整洁”替代了曾经的“脏乱差”。
西区市场和三角中心市场的改造升级,是梅江区推动全区农贸市场走出的示范性一步。有多少个市场要改?要怎么改?改造期间买菜问题怎么解决?对此梅江区市场监管局给出了答案。“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截止目前,全区共有31家农贸市场,按照"改造一批、转型一批、取缔一批"的总体思路,将分批对全区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工作。”梅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西区市场和三角中心市场已整体升级改造完毕,华建市场和梅园市场的部分设施升级也基本完成。接下来将启动瓜园市场、百花洲市场和楼下塘市场的升级改造,同时其他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也在研究进行中。梅州市市场物业总站站长梁锋在采访中表示,由于瓜园市场年代已久且设施残破落后,因此整体升级改造工作是对市场主体结构和内部设计进行全方位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重建一个市场。目前项目已准备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6月底动工,分两期改造,争取在年底前完成“变身”。
改在实处
软硬环境双提升
5月24日16时许,三角中心市场迎来了这天的第二个买菜高峰期。这是一个现有档口102个,其中包括20个流动摊位,主要服务周边近6个社区、13个村庄的综合性农贸市场。而今天的三角市场已跟往日不太一样:蔬菜区、肉类区、海鲜区、熟食区、农副产品区……跟大型超市一样分类清晰,商品也摆放整齐,每个摊位下方均设有排水系统,市场内也无人车混行的景象。“皇樽”“青记云饺”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食品店,也陆续进驻市场,让市场产品越来越多样化。
无独有偶,在梅江区西郊街道所辖的中华横街,西区市场如今也改造成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农贸市场,明确的功能分区、整洁干净的内部环境让这个老牌农贸市场变了样。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梅江区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主要围绕硬环境改造、软设施升级两个方面,在市场结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内部设计等方面入手,让传统的农贸市场逐步摆脱“脏乱差”“腥湿臭”的环境,改造成整洁明亮、过道宽敞洁净、功能分区清晰、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贸市场。
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也让市场监管更有效率、更精准。“市场重新升级开业后,市场周边的秩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而干净整洁的市场也让商户和群众自觉维护身边的环境和遵守市场秩序,我们的管理效率明显得到提高。”梅江区三角镇三角村党委书记梁沁说。
提升意识
配套设施盼完善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与改造前相比,除了环境提升和各类设施升级外,也对市民的文明意识和市场外围的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梅江区多家农贸市场走访中发现,一些市民习惯于“摩托骑到摊位前,单车推进菜市场”。这种买菜方式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但也让菜市场增添了安全隐患、且不符合文明规范。因此,西区市场和三角中心市场实行禁止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进入,凡进入农贸市场的车辆,必须停放在分类划线的停车位置,并听从市场管理员的管理。
“以前市场可以进摩托车和自行车,现在需要顾客把车停好再进来,生意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的客流量还没回到从前的水平。”在三角中心市场经营多年的黄伯说。黄伯的困扰在西区市场同样存在,一些市民也坦言,“停车难”让他们进入市场变得麻烦。
“让市民停好车再进市场,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寻常的举动,但对于很多市民来说是一个长期习惯的改变,也对市场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通过加强外围流动摊贩的整治,同时计划在市场入口处增设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停车位。”梁沁说。而还未动工的瓜园市场也在针对此问题提前规划了解决方案,梁锋在采访中表示,市场升级后将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扩大停车场的方式尽可能保住市场客流。
新闻推荐
■徐剑锋梅州城区“一城两坊”(嘉应古城和攀桂坊、望杏坊),是梅州最典型、最聚集、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内有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