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别袁老: 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梅州人民深切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南方日报 2021-05-26 09:29

2016年,袁隆平院士在梅州兴宁龙田镇环陂村的实验田里察看水稻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2016年,袁隆平院士与梅州农业部门相关人员在田地间交流。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2020年11月,袁隆平院士给梅州发来题词祝贺兴宁杂交稻香米测产丰收。资料图片

尽管离别往生是生命必然的归宿,但这个初夏,一位老人的离去还是引发了无数人的悲痛、不舍与怀念。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育种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吃上饱饭,这曾经对中国人近乎图腾一样的追寻,在今日中国成为现实,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居功至伟。

当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时,几乎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大家难掩悲痛之情,民众自发组织悼念袁隆平院士。南方号·梅州矩阵也纷纷转发悼念,向袁隆平院士致敬。

他的两个梦想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2019年10月23日,袁老曾自述过他的两个梦想,感人至深。5月22日,南方号“梅县发布”转发《袁隆平:我的两个梦》一文,借此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院士先后于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誉满全球的大师,一直以来坚持亲自带博士,坚持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和会议,坚持亲自给研究员、普通学生等讲解最新的前沿科技。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如今,在他的身后,几代年轻的科学家成长起来,逐渐担当起振兴中国种业的重担。

他与客家米之缘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消除饥饿。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与梅州也有不尽的缘分。

据南方号“兴宁发布”,在盛产丝苗米的梅州兴宁,袁隆平科研团队连续6年开展水稻良种种植试验示范。袁隆平曾多次亲临试验田作指导,与农民亲切交流。这块凝聚了袁隆平心血的试验田,曾多次破水稻高产纪录。

2015年7月18日,广东省农业厅邀请的专家组在兴宁市对袁隆平团队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的攻关项目进行验收。

经现场测产后,专家组宣布该项目早季平均亩产为703.9公斤,最高产量达738.5公斤。

在这一片110亩的稻田中,金黄的稻秆壮实地立着,而稻穗则沉甸甸地挂着。时年85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顶着酷热的烈日,在丰收的稻田细细地查看着。烈日下,袁隆平在现场稳坐两个小时,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幽默风趣的谈吐让众人折服。

袁隆平院士说:“我们的种子与广东技术结合,我期待广东兴宁双季稻的试验在晚造达到更好的收成,以打破这一项目的世界纪录。”

第二年,兴宁这110亩试验田就达到了袁隆平的心愿。

2016年11月19日,兴宁高湿高热,在龙田镇环陂村,连绵金色的稻田迎来收割季。风尘仆仆的车队,一路驶进环陂村双季稻连片种植示范区,人们簇拥着袁隆平从车上下来,缓步走进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当老人看到蓝天白云下那翻滚的稻浪时,欣慰地笑了。

测产现场,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作业,随着超级稻新组合晚造亩产705.68kg(干谷)的消息传来,加上早造的亩产832.1公斤,最终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双季稻产量1500公斤的世界纪录被打破。

“此次双季亩产1500公斤超级杂交稻攻关项目的成功,代表着中国水稻产量创下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而且本次不仅产量有突破,这个品种的大米质量可以与日本的越光米媲美。”袁隆平说。

在泱泱稻田里,袁隆平一次又一次创造了人类粮食生产的历史高度。

为客家米亲笔题词

据南方号“梅州发布”,去年11月省政府专家组对兴宁市丝苗香米开展实测验收,测得“19香”丝苗香米年亩产1300.12公斤,创下双季稻香米年平均亩产量世界最高纪录。

在位于兴宁市新陂镇新金村的辰兴种植合作社基地,专家组成员实地查看了示范品种丝苗米“19香”的种植情况,随后严格按照国家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方法进行测产。此次广东兴宁香稻攻关测产中,从示范片106亩种植基地中,现场机收实割三丘田,面积共1.63亩,测得晚造平均亩产为665.56公斤,成功创造了双季稻香米年平均亩产量全国新的记录(早前记录为625公斤)。加上今年早季亩产测得634.56公斤,全年亩产为1300.12公斤,均创世界新高。

为此,袁隆平院士发来“兴宁杂交稻米香”的题词,以表示祝贺。

“此次创下世界纪录,证明我们的香稻栽培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一旦成功推广,以后我们不用靠进口,也可以吃到像泰国米那样的香米了。”项目实施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水稻栽培研究专家唐湘如教授表示,该项目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高端香米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劳力成本和人工操作难题,提高种粮产出效益和品质,打造广东优质丝苗米品牌。

此外,据南方号“客居南方”,袁隆平还多次到梅州蕉岭县指导水稻种植。

2002年袁隆平曾带领专家组来到蕉岭,并在该县建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品种示范基地”,此后该县掀起了优质杂交水稻的种植高潮,水稻单产从当时的42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550公斤以上。

2015年7月19日,袁隆平带专家团队,在“世界长寿乡”梅州蕉岭建立了“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级杂交稻蕉岭示范基地”。

新闻推荐

前4月全市经济稳步回升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提高,工业投资增速加快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1-4月,全市经济总体呈现持续恢复、稳步回升的发展态势,工业、出口、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