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平远古塔

梅州日报 2021-05-20 14:46

修复好的大柘镇奎文阁 (丘春燕摄)

● 姚良明

平远遗存古塔6座

塔是东汉时随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产物,佛教语称塔为“浮屠”,民间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塔的种类很多,在广东主要有四类:一是象塔,今东莞市莞城象塔街存有象塔遗址,据史书记载,宋朝之前岭南原是大象的繁殖之地。清代陈伯陶《东莞县志》载,南汉时期,每年秋天有群象踏食田禾,百姓苦不堪言,南汉禹余宫使邵廷琄命人捕杀,并于建隆三年(962)聚象骨埋于资福寺门前,建石塔以镇压和超度野象的魂魄;二是舍利塔,即供奉释迦牟尼佛骨舍利的塔,如建于唐咸通年间的广东英德浛洸舍利塔;三是风水塔,为镇邪禳灾、改变地方气运而筑建;四是文风塔,为文运昌盛、倡导礼法教化而筑建。在梅州,风水塔、文风塔较为普遍,多为楼阁式砖室塔,建在江河边山岗上,有五层、七层、九层、十层不等。

平远建县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史料记载的古塔不多。清嘉庆二十五年《平远县志》记载有5座,为大柘凌云塔、石正凌云塔、东石凌云塔、坝头凌云塔和仁居文峰塔。大柘凌云塔位于大柘镇梅东村,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里人林膺廷、姚延樟、凌钟元等倡建;东石凌云塔位于双石村石磜下,清乾隆五十年(1785)由里人林露霖倡建,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坝头凌云塔位于坝头村水口青山寨,建筑时间不详;仁居文峰塔位于仁居镇畲溪村赤竹坪彭婆嶂,清乾隆五十年(1785),由本邑训导刘恩桂建,嘉庆六年(1801)由邑恩贡生丘廷芳倡修。由于时间久远,5座塔仅存石正凌云塔,现名凌风塔,是目前平远县保存最好的古塔。据2016年至2020年开展的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物普查,平远有遗存古塔6座。除凌风塔外,有石正安仁培元塔、安仁石塔、大柘坝头文昌阁、坝头奎文阁和大柘棉二白云寨塔。2015年,省道S331线实施拓宽工程时在仁居五福村颜屋塔下湾一座古塔遗址下面挖掘出一只长0.4米、高0.25米的铁质牛犊。据《平远地名志》记载,该古塔为清嘉庆年间平远县城仁居“负郭八景”之一的横岗古塔。

古塔建筑钩沉

凌风塔位于石正镇潭头村石正河边的山岗上,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为乡人凌霄、王魁等倡建。坐东南向西北,塔高31.5米,平面呈八角形,首层每边长3.68米,为七层楼阁式砖室塔。塔腔为壁内折上式结构。每层均有菱角牙砖与挑檐砖叠涩出檐。底层西北方设门,三、五、七层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面,二、四、六层东、西、南、北面,辟有窗洞,各层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整体轮廓为角锥形,葫芦形塔刹,塔内第二层设有魁星帝君塑像。2018年重修,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培元塔位于石正镇安仁村石正河边的当风岭,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坐东南向西北,平面呈八角形,底层边长3.05米,占地面积99.45平方米。每层砖相间叠涩出檐,西北面设券拱门,东南、东北、西南方设窗洞。培元塔原为七层楼阁式塔,现仅存两层,个中缘由有一个传说:当年村中士绅倡议在河流水口兴建一座文风塔,取名“培元”,意为振兴文运,培育三元之才。塔建好后,有邻村人以风水为由前来争执,村人识大体,顾大局,不愿影响乡邻和睦,毅然将塔拆为二层。据传,曾有一个大官员路过安仁村,听闻拆塔义举,连连赞叹:“安仁村,仁义村。”

安仁石塔位于安仁村村北石正河边山顶,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塔平面呈圆形,底径6米,通高5.47米。塔身以石块垒筑,内填夯土,外批沙灰浆,形制别具一格,挺拔似笔,又名“尖石笔”,意在营造乡里读书氛围。该塔保存完好,被列入平远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文昌阁位于大柘镇漳演村与贤关村交界处坝头河边的车头坪山上,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南向北,通高21米,为五层楼阁式塔,各层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相间叠涩出檐。平面八边形,外边长3.29米。底层塔腔为壁内折上式。每层塔身内北偏西20度方向设有券拱门窗户,东、西方向二、三层置圆形通风孔,底层北偏西方向设门,门额上镶有花岗岩石阴刻楷书“文昌阁”匾额。文昌阁为平远县文物保护单位。

奎文阁位于大柘镇坝头村坝头河边的和尚岃,建于清代,属平远县文物保护单位。奎文阁为五层仿楼阁式砖室塔,平面八角形,底层外边长3.29米,层与层之间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叠涩出檐,每层塔身北面设券拱形窗户,东西方向二、三层置圆形通风孔。底层北面设大门,门顶置有花岗岩石阴刻楷书“奎文阁”匾额。塔腔设螺旋式石级台阶,塔身残存三层,高18米。

白云寨塔位于大柘镇棉二村白云寨山顶,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重修。塔高9米,为六角形仿楼阁三层三合土塔。塔腔原设木楼板和螺旋式木塔梯,现已毁。二、三层置圆形通风孔。据村中两位耄耋老人叙说,白云寨塔为风水塔,是旧时超竹乡一带村民祭祀的场所。

兴文风添古韵

平远古塔为风水和文风的结合体,多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是科举时代的产物。据清嘉庆二十五年《平远县志》记载,清代“郡县俱设文昌祠”“俱于春秋二仲祭之,而乡里亦间设焉”。按民间信仰,文风塔和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神像。当时全县有文昌祠22座,其中仁居邹坊文昌祠最具规模。邹坊文昌祠(现名邹坊文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重修于2002年,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主体为木质框架结构,高20多米,共四层二厅十六间,外形平面呈六角形,主柱四条,石质柱基,三层重檐,攒顶尖,穿斗式梁架构,亭顶呈葫芦状,为四层砖木楼阁式祠堂建筑,形制奇特,独具一格。

文风兴盛是兴建文风塔、文昌祠的历史背景。文塔、文祠倡导文风,推动了平远文化教育的发展。史料记载,平远自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建县后,考取进士5人,其中清代4人。考取文举人46人,武举人22人。

近年来,平远县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得以增强。2020年6月,有企业家出资修复坝头奎文阁和文昌阁。是年10月,一些有识之士成立“修复大柘凌云塔理事会”,倡议以民间捐资的办法修复凌云塔,一时响应者众,修复工程很快启动。目前,奎文阁、文昌阁修复工作已接近尾声;凌云塔按原七层旧貌修复,已修复至二层,计划在2021年10月完工。这是平远文物保护的一大喜事。一座座修葺一新的古塔将为平远山川增色添辉。

新闻推荐

产权人逝世 买房过户难? 法院判令房屋继承人协助买受人办理产权转移手续

本报讯若房屋买卖交易中,产权人在世时已将房屋交付给购房者,但一直未过户,那么产权人死亡后,其继承人是否有义务协助房屋买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