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础补短板 提升城乡品质 公共服务提质 百姓幸福感加码
●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张森源
近年来,兴宁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补齐短板、补足弱项,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去年,兴宁在交通、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方面支出共62.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55%。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兴宁将继续努力推动兴宁全市公共服务水平再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打造外联内畅交通网络
“以前的路面坑坑洼洼,来往大货车多,出行不方便也危险。”家住刁坊镇的赖先生告诉记者,省道225线兴宁市火车站至水口段于去年完成改建以后,现在出行变得更加畅通。
省道225线兴宁市火车站至水口段公路改建工程,是连接兴宁城区和水口工业园,使兴宁主动融入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重要通道。该路段原是二级公路,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已不能满足日常交通需求。记者日前在该路段看到,改建后的路面已全部铺上沥青,平坦整洁,车辆在双向四车道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赖先生所说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罗岗镇、罗浮镇位于兴宁市北部山区,兴宁境内山地较多、道路险峻,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县道014线梯子岭段是前往罗岗、罗浮的交通要道,这条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属于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兴宁市投入3800多万元对该路段进行改造以后,原来7米的路面被扩宽至9米,29个急弯被减至10个,公路坡度进行了降低,安防设施也进一步完善,保障了大家的安全出行;惠及沿线周边20多万群众,也更方便原本“藏”在深山里的村民、物产走出大山。
据统计,兴宁全市目前高速、国省、县、乡、村公路里程合计3104.705公里。当前兴宁正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交通圈为目标,全力配合推进梅龙高铁(兴宁段)建设,同时进一步提升完善高速路网,推进国省道、县乡公路改造升级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着力构建“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完善便捷惠民公共设施
近期,经历了30多年风雨的兴宁市大坝里体育场经升级改造后以全新面貌向市民开放。据了解,大坝里体育场约建于1957年,曾经是泥地体育场,多年来寄托了兴宁人民对发展足球体育事业的美好记忆和情感。
去年,兴宁投入1276.16万元,对大坝里体育场进行了升级改造,重新铺设了11人制标准天然草足球场、5人制人工草足球场和400米标准全塑型塑胶跑道,增设了球场灯光、音响、监控、显示屏等设施,再次成为了兴宁人民健身休闲、踢球、看球的好去处。
大坝里体育场升级改造是兴宁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为了改变踢球场地少的局面,兴宁自去年召开足球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以来,至今已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全面完成288块足球场地建设任务,为开展足球运动及各项体育竞赛活动,丰富群众健康休闲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兴宁的公厕建设在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名片。走在鸟语花香的合水镇荔枝公园,一座极具“科技感”的建筑坐落其间,这个小屋二楼是一间书吧,一楼则是公共厕所。
建筑整体以银色色调为主,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建造,里面宽敞明亮、干净整洁,除男女厕所外,还配备了第三卫生间和工具间;里外装饰、排水设施、公厕标识等方面,均按照新型公厕标准进行建设。
据悉,兴宁自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以来,至今已建成农村公共卫生厕所769座。此外,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也已达到100%。
营造优美宜居生活环境
走进龙田镇金星村,村里处处干净整洁,这都得益于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体系。
“每天早上把垃圾放在家门口,会有专门的保洁员来处理。”村民廖先生告诉记者,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过程中,龙田镇实施“户三包、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推行“日产日清”保洁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逐步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
记者了解到,为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兴宁市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长效机制,各镇、村纷纷组建保洁员队伍,抓好村庄保洁工作,目前兴宁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夜幕降临,宁江河畔,五彩喷泉随着音乐旋律翩翩起舞,市民三五成群或是在宁江公园漫步,或是驻足观赏江景,好不惬意。宁江公园是兴宁市“万里碧道”建设的重要部分,其依托宁江河两岸原有的自然条件,融入版画、名人诗画、耕读故事等客家元素进行规划建设,其中一期已建成开放,二期正在建设,三期也已进入设计阶段,项目计划在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据了解,兴宁市近年来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目前已建成宁江河、麻岭河等碧道共7.2公里,将努力形成碧水畅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水生态格局,打造水生态名片。
新闻推荐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五谷丰登、生活小康的今天,有人追求作物产量,有人坚守庄稼的品质。激素、农药的滥用使民生所求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