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为”组合拳 栽好梧桐引凤栖 梅县区全力优化发展环境,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排头兵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梅县新城。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人间最美四月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梅江河畔,微风拂动花木,蝉鸣鸟叫渐起,梅县大地慢慢苏醒。
放眼东部,华南文旅新标杆——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已开门迎客;远眺西部,梅州首条采用旅游公路标准建设的快速道路——梅县区西部旅游快线正在全速推进;聚焦南部,大型机械正在梅州综合保税区来回“耕耘”;望向北部,城东白渡产业园内一片繁忙。
眼下的梅县区,正如充满活力的初夏,乘着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东风,千方百计谋项目、建平台、强服务,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朝着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排头兵的目标坚实迈进。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通讯员刘洪桥曾健锋王雅
项目为王
构建“3113”绿色产业体系
“集中动工、签约!”上月中旬,梅县区在白渡镇白沙坪工业园区举行“3113”绿色产业重点项目2021年一季度集中开工(签约)活动,现场开工、签约6个总投资24亿元的重点项目。
“新签约、动工项目为梅县区加快构建"3113"绿色产业体系,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排头兵增强了发展新动能,为打造全国领先的铜箔生产基地,助力梅州打造铜箔之都增添了新力量。”副市长、梅县区委书记吴泽桐在仪式上说。
项目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梅县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着力构建以绿色工业、现代农业、康养文旅、新兴产业为主体的“3113”绿色产业体系,集中资源全力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商物流、文化旅游4个百亿和金柚50亿产业集群,统筹发展电力、大健康、金融、体育产业,打造粤北生态发展区开放型经济新引擎。
在此发展蓝图下,梅县区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理念,用心谋项目、用情招项目、用工推项目,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于去年底开业的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便是其中的生动实践。
历经400多个日夜,实现从无到有、建新如旧,客都人家项目建设创下了梅州速度,塑造了梅州品牌。元旦小长假接待游客18万人次、商户总营业额超1500万,春节期间《原乡》门票连连售罄,清明假期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0万……作为梅州文旅产业新标杆,客都人家正为梅州发展全域旅游、实现绿色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劲活力。
平台为基
打造“一区一港一带一园”
阳光明媚,微风不燥,驱车驶入位于梅县区畲江镇的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现场,轰鸣声、捶打声、切割声、焊接声不绝于耳。不远处,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为抢抓工期有序奔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2020年6月28日,梅县区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的高光时刻:梅州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成为了全省首个内陆型综保区、北部生态发展区首个综保区、梅州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
“作为申报建设主体单位,我们正围绕今年6月底申请正式验收的目标,加快推进基础配套及监管运营等设施建设,力争实现"一次建设、一次验收、一次达标、一次运行",确保顺利验收并封关运行。”梅县园区管委会主任、梅州综保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曾辉介绍,梅州综保区还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推行企业拎包入驻,现已签约落户6个项目。此外,近日梅州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获省委同意成立,将进一步保障综保区的管理运营。
在梅州综保区如火如荼推进建设的同时,毗邻的梅州国际无水港也已开始施工。项目建成后,将与梅州综保区实现区港联动、功能叠加、融合发展,梅州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可在“家门口”进行装卸、存储、中转、配送。不久的将来,梅县区将扭转对外开放劣势,开启与全球无缝对接的时代。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平台基础,近年来梅县区狠下苦功,着力打造梅州综合保税区、梅州国际无水港、工业产业带、省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以“一区一港一带一园”绿色产业平台为载体,积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同时,借力新一轮穗梅对口帮扶,主动融入“双区”产业链,当好“双区”配套产业基地,服务融入“双区”“双城”,接受支点辐射、服务支点建设。
服务为本
把企业引进来、留下来
“希望企业家们能多来梅县参观考察、投资兴业,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增添新动能。”4月8日至13日,副市长、梅县区委书记吴泽桐,梅县区委副书记、区长温助民率队前往深圳、东莞招商考察,向广大企业家推介梅县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助推梅县区高质量发展。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平台是基础,招商是关键。
为选好商、招好商,梅县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头开展招商活动,多次奔赴深圳、广州、佛山、楚雄、芒市等多地参观考察、磋商谈判。招商项目涵盖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为梅县区高质量发展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此基础上,该区紧抓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政策利好,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梅州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梅县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及主导产业招商若干措施》《梅县区产业集聚地招商引资管理办法》《梅县区产业集聚地工业项目平整土地费用补贴办法》等重磅优惠政策。量身定制了支持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分拨、销售服务、总部经济等6类28项具体奖励政策,对企业落户每个环节、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奖励,全力支持入区企业发展。
本月初,梅县区引进津晶企业集团联手本土企业庆达实业合作建设智能电机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6.8亿元。今年一季度,该集团还在畲江现代创业孵化园投资6亿元打造智能电子控制器项目。
“智能电子控制器项目的快速推进,让我看到了梅县速度,也感受到了梅县区委、区政府的优质服务,更坚定了我投资智能电机新项目的信心。”津晶企业集团董事长江国民说。
江国民的一席话,是梅县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招商引资,不仅要把企业引进来,更要主动靠前服务把企业留下来。近年来,梅县区实施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落实“双月”定期沟通机制,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用地、用工、融资等重点难点问题,抓好各项惠企暖企政策落实落地,为企业在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相关
构建“一核两城”
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梅县区大力实施“规划引领、产业兴区”战略,在传承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落实区国土空间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度开发的原则,着力构建“一核两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一核是指梅县主城区,包括新城办、程江、扶大、南口。重在提质、适度扩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微更新”“微改造”,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槐岗片区、葵岗高铁片区,形成城市发展的中心。
两城是指丙雁“三宜”城、畲江水车产业城。丙雁(丙村镇、雁洋镇)发挥上市公司、高新科技企业、综合文旅项目、A级景区集聚的优势,推广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工作经验,建设丙村美丽城镇示范点,致力推动产城联动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宜居、宜业、宜游市域副中心;畲江水车产业城以畲江镇、水车镇为主体片区,围绕对接服务梅州高新区、梅州综合保税区、国际无水港和水车产业园,加快产业项目配套、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城。
在此基础上,推动东、西部快线建设,以交通为纽带,推动东西两翼与“一核两城”联动发展。以南口、松口、松源等重点镇和特色专业镇建设为示范,引导各镇域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优化提升镇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建设管理水平,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发展后劲的美丽圩镇。
新闻推荐
回应民生关切 解决看病难题 梅县城区公立医院增设午间、夜间门诊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梅县区卫健系统全体党员干部以学促干、以学笃行,践行初心使命,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