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精准高效招商 栽下“梧桐树” 赢得“凤来仪”
本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刘洪桥曾健锋王雅
“希望企业家们能多来梅县参观考察、投资兴业,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增添新动能。”4月8日至13日,副市长、梅县区委书记吴泽桐,梅县区委副书记、区长温助民带队前往深圳市和东莞市招商考察,向广大企业家推介梅县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助推梅县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梅县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建设“一区一港一带一园”绿色产业平台,着力构建“3113”绿色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利好政策,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认真抓好洽谈项目的签约落地、意向项目的跟踪协调、优惠政策的修订和落实、驻外招商等,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据统计,去年该区共引进13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65.44亿元,其中9个新项目计划投资总额53.5亿元,已投入资金7.6亿元;4个增资扩产项目计划投资11.94亿元,已投资金约1.8亿元。
美环境投资沃土“迎商客”
四月的梅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站在梅花山顶俯瞰,绿意盎然的主城区尽收眼底,标志性的文体中心和体育场与整齐划一的宽阔街道、鳞次栉比的住宅高楼相互映衬;远离城市喧嚣的农村又是另一番风情,干净整洁的村庄里,客家特色的古民居星星点点点缀其间,清澈的河流绕村而过,远处群山葱茏,近处鸡犬相闻,小桥流水人家的慢生活好不惬意。
城与乡展示出的美丽画卷,是梅县区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持续优化招商环境的缩影。作为叶帅故里、原中央苏区县,该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的发展理念,推进中心城区提质扩容,高标准建成了一批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先后引来富力地产、红星美凯龙、中海油、翼天文旅集团等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通才能业兴。梅县区近年来全力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空港为主枢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2小时经济圈”。目前,S223线梅县区松源至雁洋段(出省通道)改建工程(简称“东部快线”)正在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梅州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条黄金发展通道。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让梅县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与活力。当前,该区正围绕构建“一核两城”城乡发展格局,加快规划建设丙雁“三宜城”和畲江水车“产业城”,带动东、西两翼各乡镇一体协同发展,在优化提升“一江两翼”生态发展格局、聚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梅州市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作出梅县贡献。
搭平台打造产业“新高地”
2020年6月28日,梅州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广东省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粤北生态发展区首个综合保税区、梅州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为梅县区振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已投入11亿元推进基础配套及监管运营等设施建设,建成专利技术孵化园、综合服务楼、2栋保税仓库、6栋标准厂房,加快推进卡口、查验场及信息化系统等验收项目建设,确保6月底前如期申请验收,封关运行。”梅州综保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曾辉介绍道,同时,高标准编制综保区产业发展规划,推行企业“拎包入驻”,现已签约落户6个项目。
当前,梅县区以“一区一港一带一园”绿色产业平台(即:梅州综合保税区、国际无水港、工业产业带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地提质增效工程,主动接受“双区”辐射带动,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全面启动槐岗片区、丙雁片区、高铁片区和临港物流园等园区的规划,努力打造城市新的增长极,培育城市副中心,构筑产业发展新平台。
围绕区委构建“3113”绿色产业体系要求,梅县区正集中资源全力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四个百亿和金柚五十亿产业集群,统筹发展电力、大健康、金融、体育产业,打造粤北生态发展区开放型经济新引擎。“去年梅县区成功举办了中国电子铜箔行业年会暨梅州市铜箔产业大会,接下来将以打造铜箔百亿元产值产业集群为目标,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铜箔新材料特色产业园。”梅县区科工商务局局长王庆润表示。
促共赢主动作为“觅良缘”
近年来,梅县区积极落实“实体经济10条”“稳外贸20条”等措施,加大金融机构扶持梅县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免除企业落地的后顾之忧。“去年5月,梅县区举行政银企工作座谈会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各金融机构现场为企业授信超20亿元。”梅县区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20年发放了约850万元的创业补贴,减税降费5.4亿元,减征社保达2.2亿元。
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这一利好政策消息传来,让苏区梅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梅县区出台《关于促进梅州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梅县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及主导产业招商若干措施》《梅县区产业集聚地招商引资管理办法》等重磅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贸易管制、保税监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梅县区的区域竞争力。
为选好商、招好商,梅县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头开展招商活动,仅在2020年就多次奔赴深圳、广州、佛山、楚雄、芒市等多地参观考察、磋商谈判,招商项目涵盖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积极引进更多的好项目落地梅县。“促成超华科技、嘉元科技增资扩产,力争到2022年,梅县区铜箔年产能达到9.1万吨/年。”王庆润说,近期新引进的由津晶企业集团与梅县区庆达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智能电机项目计划总投资6.8亿元,预计今年实现小批量试产,并于年内上规。
除政企沟通之外,梅县区工商联也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接工作,联系增城、中山、河源等地的商会相继来梅开展调研,同时组织梅县区的企业家到外地考察学习,增进交流。
优服务当好企业“贴心人”
“太方便了,政府为我们快速解决了落户问题,根据我们的需要提供了相应的办公、生产、食堂等场所,在人员招聘方面也给予相关的支持,还给了企业很多的优惠措施。”近期落户梅州综保区的广东欣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底投资方首次来梅考察,到今年1月12日注册公司、2月6日进行项目签约、4月1日签订租赁协议,欣桐跑出了梅县区招商引资发展的新速度。
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梅县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的工作要求,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办事效率,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企业开办专区还提供了公章刻制、涉税事项办理等服务,为我们开办企业缩短了时间,要是在之前整个流程需要几天。”在梅县区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区办理业务的丘女士告诉记者,明显能感觉到政府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早在2017年梅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就启动了“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让企业从以往“办一件事进百家门”变为“进一个门能办百家事”,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招商工作的满满诚意。“2019年以来,我们立足"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宗旨,大力推行"容缺受理,承诺补办",真正实现了灵活、变通、快捷的登记模式,得到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赞许。”梅县区市场监管局窗口组负责人表示。
一手抓招商引资,梅县区也不忘一手抓骨干企业增资扩产。为深化政企沟通合作,该区实施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落实“双月”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方面情况,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用地、用工、融资等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我们将确保各项惠企暖企政策落地生效,为企业在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切实推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梅县区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6日下午,客家非遗剪纸进校园项目在梅县区新民小学启动。在启动仪式上,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李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