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木碰撞见匠心 墨纸交融焕新生

梅州日报 2021-04-07 10:09

兴宁市第一小学的同学们正在上版画课。(受访者供图)水印版画《大红灯笼串串挂》作者:陈其伟(受访者供图)油印版画《美丽乡村》作者:刘可为(受访者供图)1950年代木刻版画。(钟幸钰翻拍自磐安围)刘可为(右二)和陈其伟(右一)在讲述兴宁版画发展历程。(钟幸钰 摄)兴宁版画实践基地——磐安围。(钟幸钰 摄)

近日,“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九十周年全国版画作品展”签约仪式在兴宁会展中心举行,明确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九十周年全国版画作品展”将于今年11月在兴宁举行。

素有“版画之乡”美誉的兴宁,百年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版画家,作为一项古老的技艺,版画在兴宁至今仍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罗玮

风起云涌

版画先驱涌现“兴宁力量”

在中国现当代版画史上,山区城市兴宁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兴起中,由鲁迅先生薪资倡导和扶植的第一代版画家陈铁耕、陈卓坤、钟步卿、罗清桢、张慧、黄山定、邓启凡、吴渤、罗映球、荒烟、王立等都是兴宁人。1931年8月22日,鲁迅先生邀请日本版画家内山嘉吉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期木刻讲习会,在13个会员中,有5个是兴宁人,他们是钟步卿、邓启凡、黄山定、陈铁耕、陈卓坤。

而他们,基本都与鲁迅先生有过频繁的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1991年9月上海出版的《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的巨型画册中,就收入了5位兴宁籍版画家陈铁耕、黄山定、钟步卿、罗清桢和张慧的195幅作品。

在新兴版画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兴宁籍的版画家们表现活跃。其中,中国第一个革命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组织者之一兴宁籍版画家陈卓坤,因受到鲁迅先生的指导,从此走上了以木刻创作活动为主的革命美术活动,并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我国第一幅鲁迅像就出自陈卓坤之手。

而兴宁籍版画家陈铁耕1932年冬在上海参与组织了“野穗木刻社”“M·K木刻研究会”“春雷美术研究所”及“野风画会”,1933年成立“上海绘画研究会”。在当年的白色恐怖笼罩中,他联合江丰、艾青、野夫等进步木刻家举办画展、印刷抗日画报、抗日传单,援助东北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由于陈铁耕很早便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和赏识,他的《母与子》《殉难者》等17幅版画作品被鲁迅推荐去法国参加“革命的中国新艺术展览”,是参展作者中作品最多的一位。

“擅长木刻的,广东较多,我认为最好的就是李桦和罗清桢。”“罗李二人,其技术在中国是很好的。”这是当年鲁迅先生对罗清桢的评价。

罗清桢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锋,1930年2月,他与陈铁耕一起听了鲁迅先生关于“近代美术思潮”的演讲后,激发了从事木刻创作的欲望。1933年7月,罗清桢将手拓自印的《清桢木刻画》第一集寄给了鲁迅,鲁迅先生收到后,立即回信给予热情洋溢的鼓励。从此,两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在《鲁迅全集》中,收录致罗清桢信达20封之多,是现代版画家中鲁迅复信较多的人之一。

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兴宁逐渐奠定了“中国南方版画之乡”的地位。

艺星璀璨

青黄相接塑造“兴宁特色”

难能可贵的是,兴宁籍的杰出版画家不是一个几个,而是一代接一代地群体涌现,这是鲜见的文化艺术形态,也是版画传承中的“兴宁特色”。

1980年,为更好传承兴宁版画,兴宁籍版画家罗映球倡导成立了兴宁市第一个版画组织“清桢版画会”。从此,“清桢版画会”成了兴宁孕育版画家的摇篮。当时的会员们深入现实生活,创作出大量品种丰富、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健康向上情调的版画作品,同时也为兴宁版画的后续发展积蓄了强大力量。

“线条往这个方向画,细微之处要换一把刻刀......”在兴宁市叶塘镇的兴宁版画实践基地——磐安围,版画技艺爱好者们正在进行版画创作。兴宁版画非遗技艺传承人刘可为虽是偶然到访,但他仍耐心回答爱好者们的每一个问题。

今年78岁的刘可为与版画结缘已50余年,师从兴宁版画大师罗映球的他,可以说是见证了兴宁版画的步步发展。“当时清桢版画会的会员们在兴宁城区办起了很多版画培训班,可谓是人才辈出,版画创作氛围在兴宁十分浓郁。”刘可为说。

版画与其他画作不同,创作一件作品需要对题材内容先画成木刻画稿,再将画稿印在准备好的木板上,填上墨稿,待干后用刻刀进行刻制。刻完后用上油墨滚筒将油墨均匀上色,而后用钢珠马莲均匀用力在纸背来回摩擦,直至画面尽显图画时即拓印完毕。因此,即使是老师傅创作一幅版画作品最短也需要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工序繁多,创作周期长,创作过程需要极度的耐心与定力......这些让当下不少传统技艺面临传承难题的“绊脚石”,没能拦住兴宁版画的前行步伐,从事版画创作的艺术人才依旧层出不穷。

这与兴宁多年来长期坚持版画传承息息相关。梅州市第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版画家陈其伟表示,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兴宁许多高中和职业艺术班都设置了版画课程,其中兴宁市第一小学从2013年起便专门办起了版画班,开展“版画进课堂”的教学,且近年来坚持不定期举办各类版画展览和市民体验等活动。因此,兴宁版画传承人各个年龄段都有,多年来还先后涌现出袁炽彬等等多位青年版画爱好者。如今也有不少小朋友加入了版画技艺的学习。

留影时代

活化资源营造“艺术兴宁”

春暖花开,游览“两镇五村” 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一座颇有客家风味的古民居是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的热门景点,它便是兴宁版画实践基地,位于兴宁市叶塘镇的磐安围。 “我们是从潮州特地过来的,潮州也有版画但风格完全不同。兴宁是南方版画之乡,闻名已久,今天终于开眼界了。”游客吴女士说。

在磐安围内,有抗战木刻作品展览区、罗映球版画作品展览区、清桢版画会作品展览区、新时期新时代版画作品展览区等展区,可以看到各个时期,不同作者的版画作品。打造磐安围是兴宁活化资源传承版画技艺的“小场景”,在曾经数次的兴宁采访中,记者发现,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版画走出了课堂、画室,走进兴宁各处的公园里、景区中,乡村文化活动站和村民家里。如今行走在齐昌大地,版画元素随处可见,版画的氛围也日渐浓郁。

而通过仔细的观察可发现,版画的创作往往带着浓重的时代滤镜,每个时代的版画记录着各自的时代故事,而这也是多年来版画创作的使命所在。

“新兴版画运动是一群革命志士用艺术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以此唤起人民大众的斗争意识。先驱们用版画的形式,将当时发生的故事瞬间定格下来,为时代截图"留影"。”陈其伟说,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版画的使命有了更多的延续。未来,他们将在学生版画的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爱国元素,用艺术传递爱国主义情怀,用艺术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爱国的种子。

记者手记

艺术让兴宁更有内涵

刚拿到“兴宁版画”这个题材时,心里连续冒出了几个问号:小城兴宁为何能成为“中国南方版画之乡”?如今还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费时费力”的技艺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兴宁,在版画实践基地——磐安围的参观了解中,在与新老两代版画传承人的交流中,记者感受最深的便是,一座山区城市,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仍能坚持多年持续输出一批批版画艺术创作者,孕育浓郁版画学习氛围。忍不住感慨,兴宁对艺术的重视程度与发展力度,超乎想象。

一个城市的发展,绝不只是由钢筋水泥简单堆砌、围合而成的庞大空间,而是既要有自身独特的精神文化魅力做支撑,也要有向外展示的宣传技术和平台,才能使城市焕发勃勃生机。传承好、发展好兴宁的艺术先驱们留下的技艺,便是兴宁讲好城市文化故事的重要一步。让版画艺术走进课堂、走进乡村;重视文化艺术建设,让版画形成持续吸引;高频率组织交流与学习,为版画传承不断注入新力量......近年来,在兴宁市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如今行走在兴宁的大街小巷,可以明显感受到艺术已逐渐融入兴宁城市发展的肌理中。

文化艺术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再繁华的城市只能是千城一面。用艺术讲好兴宁故事,用艺术记录时代瞬间,如今“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九十周年全国版画作品展”将于今年11月在兴宁举行,兴宁的艺术也将在传承与发展中迎来新的机遇。(罗玮)

新闻推荐

7岁男童移植后严重排异 清贫一家顽强战“血魔”

■睿晟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儿子的严重排异反应竟然出现在移植一年之后。温睿晟筹款二维码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