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三及第

南方日报 2021-04-01 06:40

蕉岭县“三及第”电视大赛比赛现场。汪敬淼摄

丘艳荣

蕉岭人爱吃三及第是出了名的。说蕉岭人的一天是从三及第开始的,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在蕉岭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经营三及第的餐饮店,无论是大排档还是星级酒店,也无论是早餐店还是夜宵点,都能吃到三及第。在蕉岭,三及第,不只是一份简单的早餐或夜宵,它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蕉岭的城市符号。

城里人的早餐比较喜欢交给早餐店,乡下人则基本上是自己煮。不管城里还是乡下,一碗三及第搭配一碗白米饭几乎是蕉岭人早餐的“主打”。

大嫂喜欢自己煮三及第。她家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早上都要吃三及第的。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大嫂铁定要在每天清早五六点钟起来,去猪肉摊买来猪髻顶肉、猪肝、粉肠,然后亲手做上一锅热气腾腾、清甜鲜美的三及第汤,配上自家种的稻米饭,全家人围坐一起乐融融、暖融融地吃早餐。三及第垫底的早餐过后,去田里使劲,去工地挥汗,去学校用功,生活的不易,学习的艰辛也就变得举重若轻了。

大哥大嫂身高都只有一米六几,侄子却长到了近一米八。大嫂把这个归功于三及第。她骄傲地说:“我每天的三及第不是白煮的。一碗三及第、两碗白米饭,夯实了肚子,拉长了个子。”如今,侄子早已出门在外。每次侄子一回到家,大嫂必然要煮上一锅三及第汤。放了红粬的汤“咕噜咕噜”地在锅里翻滚着,玫瑰红的猪肉、褚红的猪肝、粉红的粉肠,碧绿碧绿的青菜叶“你挨我挤”地在锅中翻转碰撞,如一片片红色花瓣与绿叶在玩闹嬉戏。侄子说“不管我曾走到哪里,吃过多少好吃的菜,家里的三及第永远是最可亲的一道菜。”

是的,对于生活在蕉岭的人来说,一碗热气腾腾的三及第汤是日常的幸福,而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则是乡愁的符号,萦绕舌尖的想念。当真正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时候,会愈加想念家中简简单单的那种味道。侄子说过,有时想吃三及第想得很了,便去菜市场买来材料自己做。可是,无论把制作这道菜肴的食谱背得多么滚瓜烂熟,把烹饪的过程做得如何驾轻就熟,也做不出家里那种“嫩滑甘甜”的味道来。他说,怅然的同时也会觉得骄傲。知道这种乡愁一定是要用家乡的肉、家乡的青菜、家乡的水才能抚慰的。想来,这也是很多出门在外的蕉岭人共同的感受。三及第,应该是上天赐予蕉岭人的一道美味吧!

三及第汤的制作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先把猪肝、瘦肉切成薄片,猪粉肠刮净,肠内异物洗净,切成段,把切好的瘦肉用薯粉搅拌一下,拌入红粬。讲究一点的话事先熬好骨头汤做汤底,若无,一勺清水也是可以的。起锅放入汤水,待汤水滚沸时加入瘦肉、粉肠,稍煮一下再加入猪肝、然后加入青菜。青菜可以就地取材,有什么放什么,或者是喜欢什么放什么。可以是野地里采来的嫩艾草、枸杞叶、红背叶、一包针叶……也可以是菜地里种的油菜、甜菜、冬冬菜或者是西红柿、苦瓜……总之,三及第的兼容性非常好。最后是调味,只需简单的一点盐,一点鸡粉,几滴豆油,有时是连油和鸡粉都可以不必放的,等汤水再度滚了起来,三及第汤就煮好了。

客家人,向来尊儒重教,讲求耕读传家,人文氛围浓厚。又因为科举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所以,“三及第”这个闪着希望光芒的名字,就这样被安到一道菜肴上。小时候,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肉是不能经常吃的。可每逢期末考试,妈妈却无论如何都要煮上一份三及第和两个鸡蛋。她总说:“吃上两个蛋,考试得双百;吃碗三及第,考试拿第一。”长大后,妈妈也会在吃三及第时说:“早上一碗三及第,上山打虎有力气,工作学习争第一。”

三及第的温暖,温润在所有蕉岭人的心田;三及第的激励,贯穿在所有蕉岭人的成长路上。一碗三及第,浓缩着客家先民的勤劳智慧;一碗三及第,凝聚着蕉岭人独特的饮食情结;一碗三及第,成为异乡蕉岭人感受故土最亲密的纽带;一碗三及第,实实在在地融入了客乡人的生活。

相比起《红楼梦》里那道“需要十来只鸡来配”的烹制方法繁复铺张的“茄鲞”,我们的三及第烹制是多么的删繁就简——猪肉、猪肝、粉肠,一把青菜,一些红粬,简单的调料,从切到煮,不过十几分钟。

一道制作如此简简单单,看似平淡无奇的菜肴为何会成为蕉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标符号?我常常这样思考。突然想到老子《道德经》里的四个字——“大道至简”,似有所悟。大道至简,生活至美。

正如那一叶草,简简单单,却蕴含了生命的复杂机理,契合了自然的韵律。一钩月,盈盈亏亏,引人遐思与喟叹,亦不过是与云相伴,与星映照,挂在简单的夜空。

一碗简单却不单调的三及第,妥妥帖帖安抚我们的胃,铿铿锵锵鼓舞我们前行,温温润润抚慰我们山长水远的思念。

新闻推荐

蕉岭县检察院结对帮扶关爱儿童

近日,蕉岭县检察院联合县妇联到长潭镇开展走访慰问孤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活动,传递检察爱心,送去法治温暖。县检察院一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