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积极解决饮水难题推进全域治水,实现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双赢 念好“水字经” 润泽幸福城
生机盎然的春天,走进梅县区,一幅山水相依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河边越来越美了,生态环境治理好后,白鹭都成为我们的"常客"了。”傍水而居的村民尽情享受悠闲生活,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近年来,梅县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在“水”上做文章,建设万里碧道,守护绿水青山,开展河道治理,推进河长制工作,解决农村饮水及饮水安全问题,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实现了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双赢。
●本报记者吴丽伶
特约记者刘洪桥曾健锋王雅
通 讯 员张敏
饮水工程解难题群众乐享“放心水”
“以前我得骑摩托到处去载水,一天来来回回好几趟,水质还无法保障;现在政府建了水厂,我们终于可以用上放心的自来水了,接通的那天我赶紧给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以后再也不用煮水洗澡了。”梅县区白渡镇赋梅村村民宋清荣高兴地说。记者了解到,宋清荣家的自来水是从白渡镇鑫涛自来水厂接入,该水厂由梅县区水务局去年建好投入使用,水厂的投入使用解决了附近7个村庄的用水问题。
宋清荣经历的变化,源于梅县区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因地处山区丘陵地带,难以进行大范围集中供水,受资金不足和群众个人意愿影响,2015年以前梅县区实施的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仅解决了部分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安全的问题,未能进行农村自来水全覆盖。2016年起,该区通过省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群众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全力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
近年来,通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梅县区18个镇355个行政村1386个自然村已基本形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行政村集中供水100%覆盖。“为解决农村饮水"最后一公里"难题,我们正在对剩余的156个行政村中的392个自然村进行集中供水全覆盖,同时对12个圩镇的镇级水厂升级改造和更换圩镇老旧管网,总投资约2.92亿元,力争2022年完成建设任务,让老百姓都能喝上"放心水"。”梅县区村镇供排水服务中心主任陈鹏超表示。
为保障流入百姓家的是“放心水”,梅县区还推进落实《梅县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梅县区生态环境分局、梅县区卫健局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定期对镇村集中供水水源水、出厂水和制水环节进行全面水质取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督促镇村供水管理单位落实整改,不断强化水源保护、规范水质净化处理,筑牢农村饮水安全网,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万里碧道美如画人水和谐谱新篇
从空中俯瞰,省级万里碧道试点项目(梅县区丙雁大堤景观提升工程)异常醒目,一侧是波光粼粼的梅江河,一侧是新建成的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现场令人叹为观止,该景区近期也成了市民休闲的新“打卡点”。“我们现在经常沿着碧道散步,风从水面吹来,感到格外惬意,能有这般享受得感谢万里碧道的建设,让我们在村里也有了休闲好去处。”附近村民罗姨说道。
2019年,梅县区丙雁大堤景观提升工程被纳入省级万里碧道试点项目,该区以此为契机依托优美生态风光高标准打造特色碧道工程。“丙雁大堤景观提升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区建设、试点先行的工作要求,目前已建成碧道2.5公里、沿江亲水步道3.1公里、滨水公园2座、小广场1个,二期项目正在推进,预计今年6月底全面完工。”梅县区水务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吴剑辉介绍道。
如今,一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休闲漫道、生态宜居”的生态廊道容姿初展,也引来了重点项目(客都人家)的落户,带动了红光村的建设发展,加快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红光村位于石窟河与梅江河交汇处,风景宜人,借助万里碧道建设和重点项目落户的契机,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红光村原党支部书记温友昭说,客都人家建成开放后,成为创造就业岗位、释放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红光村村民也跟着富起来。
“万里碧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绿水青山"红利的同时,也推动了河湖综合治理、沿线休闲游憩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宜居城乡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线。”梅县区河湖服务中心主任李志雄表示,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推动程江碧道项目(城镇型)以及南口水碧道项目(乡野型)建设,把辖区内的碧道打造成“水城乡融合,人山水相依”的万里画廊。
强化落实河长制推进治水常态化
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草木饰岸……在梅县区程江河岸边,昔日杂乱的场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河堤栈道和绿化景观,一块标注着河道名称和长度、管护目标、区级河长、镇级河长等信息的区级河流(流域)河长公示牌尤为显眼。“家门口的"垃圾河"摇身变成景观河,我感到很幸福,每天傍晚都会过来走走。”正在程江河堤散步的邹女士亲眼见证了这一河段的点滴变化。
程江河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梅县区近年来全面推进的“河长制”工作。“这几年,我们着力构建"因河施策、智慧监管"水系治理模式,全力推进河长制,实现区、镇、村三级河长制全覆盖。2020年,梅县区河长巡河共19413人次。” 李志雄表示,目前,梅县区全面普及使用“智慧河长”平台,并建立“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加强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河湖监管保护合力,共同守护河湖生态安全。
同时,梅县区还全面核查河湖“四乱”问题并开展“清漂”专项行动,持续改善河湖面貌。为实现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化,该区建立了河道管理养护常态化机制,实行河道日常化管理养护,去年共投入576.9万元完成区级河道日常管护,清理河道长96公里,保洁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打捞清理漂浮物5.85万吨,确保全区河道水面流畅、清洁。
“推行河长制,是国家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的重要举措,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梅县区水务局局长冯勇文告诉记者,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梅县区将继续全面提升基层河长履职能力、高效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扎实推进河湖“五清”“清四乱”常态化工作、巩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河长办能力建设,念好“水”字经,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梅县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科研部小学部全体教研员在副部长李成昌的带领下,到畲江镇中心小学开展教学指导工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