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进校园 防治手机沉迷需善策

梅州日报 2021-03-25 00:26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如何对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热切关注的话题,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本报记者何春燕通讯员张佳胜

自控力不足 孩子玩手机易上瘾

“啪”的一声,手机掉在地上,手机屏幕摔了个稀碎。回想起那晚和儿子因为手机而起的争执,家长李小林女士虽有些后悔,但松了一口气,“至少手机摔碎了,孩子没有手机玩了。”疫情期间,为了方便孩子上网课,蕉岭县蕉城镇的李小林女士给刚上高一的儿子买了一部手机。儿子刚拿到手机的时候还兴奋地抱着她转了好几圈。“上网课的时候也特别认真,当时觉得这个手机买值了。”李小林回忆。

但好景不长,细心的李小林发现儿子开始熬夜,功课也不及时完成,深夜里,紧锁的房间里不时还传出一两声诡异的音效。原来李女士的孩子用手机下载了几款游戏,“天天抱着手机,大门也不出。”以往固定的爬山活动也因儿子多次的“失约”而取消了。

“家长玩手机都能上瘾,更何况是孩子呢?”李小林对“中小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的通知双手举赞成票。有相同想法的,还有嘉应中学的何小红老师,在她看来,学生在课间使用手机,上课时可能会回想使用画面,注意力无法迅速回到课堂。“禁止手机入校,会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

落实政策 学校各出妙招显神通

面对教育部的发文,丰顺县颍川中学副校长陈远荣并不意外,“从2018年开始,我校就开展了"校园禁手机"活动。”2018年以前,颍川中学学生带手机到校的现象普遍,尽管学校三令五申呼吁,也没有多大成效。“所以我们当下快刀斩乱麻,制定了相关的制度。”陈远荣表示,如今学校早已形成了手机不进校的传统。

“请同学们自觉地把手机放在桌面上”。在东山中学梅县新城分校高一(11)班的晚自习上课前,班主任古绮青照例收齐全班手机,一一登记下学生的手机型号,“这份登记表待会还要发给家长核实。”她告诉记者,由于本校高中部所有学生都是住宿生,为了方便周末上下学的出行,部分学生需携带手机。但是学校在每周日晚自习上课前统一收齐学生手机,周五下午放学后再统一分发回去,以此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使用手机。

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记者看到校园内散布着一些公共电话亭,学生科科长彭伟说道:“我校将和电信公司合作,扩容校内的公共电话亭,在数量上保证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

多管齐下 家校合作防治手机沉迷

伴随网络的普及,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越来越普遍,而问题也随之频繁出现。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玩物丧志,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安全事故,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远离了手机带来的诱惑。”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古丹丽认为,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首先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导致视力的下降,其次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容易导致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发生,影响学习,同时,一些青少年在手机世界中得到了满足,不爱与他人交流,出现社交障碍,身心健康受到负面影响。

家长、学校、社会和相关职能部门构筑安全网络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自律。为更好帮助孩子不过度使用手机,古丹丽建议家长:一是要做到多陪伴,以亲子活动来代替手机,比如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看一场电影,一起去运动,让孩子内心不孤独;二是家长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建立手机使用规则,如约定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和内容;三是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四是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要过度玩手机。

新闻推荐

红四军梅城战役旧址群(一)

梅州学宫——红四军攻占梅城军部驻地和朱德军长演讲地旧址十甲尾——红四军反攻梅城集结地旧址鹧鸪岃——红四军反攻梅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