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每寸皆为村晚”,从《村晚》读懂乡愁与活力
从大年初一开始,由粤陕两省农业农村厅与腾讯微视三方联手出品的乡村创意故事系列短剧——《村晚》正式在短视频平台推出,该剧的创意源于“粤陕合作”的大背景,通过一个故事串起两地特色文化、别样景致与主打产品,从荔枝、香蕉、菠萝到龙眼、柑橘、柚子,广东六大水果产业品牌在《村晚》中集体“出镜”。从粗犷的西北到雅致的岭南,这种既有“笑点”又有“槽点”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不少人耳目一新。
从目前更新的几个短剧内容来看,此番《村晚》选取了婆媳妯娌关系、新农人的恋爱故事以及由过年回家牵出的个人职业发展话题,都在试图用一种符合当下新媒体特点的方式,来实现粤陕两地文化与产品的网络造势,显然有别于传统地方文旅、特产宣传推介的一些惯常路数。特别是在前期预热阶段,《村晚》还推出一款主题为“家乡的每寸皆为村晚”的系列短视频内容,用即时捕捉的生活场景记录了乡村生活的诸多细节,从大鸭到大集,从扯起来的红条幅到奔跑于巷间的孩童,可能也让不少因为疫情无法返乡过年的“原年人”看得眼眶泛湿。
“家乡的每寸皆为村晚”,那些源于山乡巨变的各种细节、感人至深的故事,都试图通过艺术的手段得以再现,并在不经意间也让来自粤陕两地的农产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客观上增加了曝光率。不仅如此,《村晚》的文宣意图并不直接诉之于“带货”这一可能见效更快的目的,短剧下方也没有直接给出购买链接,根据网友热议话题构思、创作的粤陕两地故事,显然有着比简单带货更大的雄心:增强粤陕两地的充分合作,在两地文化交流、产品互通以及品牌共建共享等方面都需要有更深远的布局、规划。
作为“全国首档乡村春节故事系列短剧”,《村晚》内容的制作团队都是“新农人”,这也有助于充分发挥“新农人”更熟悉新媒体传播和技术的优势,让乡村振兴这一宏大的公共议题,以互联网的规律与方式有更多小切口的介入和呈现。在以“新农人”回乡创业一度不被人理解为剧情的短剧《大战菠萝秦椒怪》中,就可以看到“新农人”创业的个中艰辛和获得家人理解的温情,乡村振兴与故土重建,需要有知识、有技能、有眼界、有魄力的“新农人”返乡创业,从《村晚》这样一个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投放的创意中,也可以看到“新农人”给乡村振兴所注入的活力与想象力。
在刚推出的短剧《心动》中,情侣间关于“梅县的金柚好吃,还是澄县的苹果好吃”的争论,也让人忍俊不禁。就像粽子的甜咸、月饼的馅料争议,在连绵不绝疑似“地图炮”的网络讨论中,其实更多是各地水土养成的不同习惯、肠胃以及情感寄托,更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越来越便捷的物流渠道也让不同地方的水果特产都可以南北互通。粤陕两地的风土人情、物产差异,当然不可能仅仅靠一个短剧、一次推广就实现常态的沟通,但《村晚》系列短剧的确给两地的合作与沟通提供了多一种方式与思路。
“村晚”的用心不逊春晚,“村晚”也为更多普通的乡村见闻,寻找到一个记录、聚焦和展示的平台,这本身也是短视频这一新兴的传播形式最初存在和流行起来的原因之一。通过短视频平台连载的《村晚》故事,可能不是每期都能出产爆款,但总有一些朴素的小细节会打动人心,也可能不全是精致雕琢的镜头语言,却能在那些不经意的一瞬中,为人们捕捉到家的味道、生活的痕迹以及乡村振兴的活力与生机。
新闻推荐
□胡伟君我的家乡在梅县区畲江镇双溪村一个小山村,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整个小山村全姓胡,人均寿命80多岁,是个典型的客家长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