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兴宁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总结过去绘就未来发展蓝图 谱写兴宁苏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钟思婷张森源
1月27日,中共兴宁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全会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兴宁市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高质量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奋力谱写“工贸新城·智慧兴宁”新篇章,努力当好梅州生态发展主力军。
夯实经济发展“压舱石”
过去的五年,兴宁市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23456”思路举措,拼搏进取、真抓实干,迈出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1%,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特别是去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兴宁市千方百计复工复产,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上,推动经济第三季度实现由负转正。据统计,该市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17亿元,比增0.4%;固定资产投资84.57亿元,比增40.7%,位列梅州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4亿元,比增1.2%;工业投资28.03亿元,比增45.8%;3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5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4.04%,位列梅州第一。
抓平台,调结构,是夯实经济发展“压舱石”的重要举措。全会指出,该市接下来将重点做好产业转移工业园、互联网产业园、丝苗米现代产业园、酒文化产业园、兴宁肉鸽产业园、神光山康养旅游产业园的“六园”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迈出改革创新“新步伐”
被推介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71项重点改革事项扎实推进、率先在梅州县一级实现不动产登记自助智能“秒批”、预计全年减税降费3.2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出台加快互联网产业发展措施、高水平举办2020第二届梅州互联网大会……这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是兴宁市迈出“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新步伐的结果。
抓培育、优机制、强服务、促融入,是释放创新发展动能,拓展改革开放空间的有力抓手。未来,兴宁在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将更进一步服务融入“双区”“双城”建设,全面推行“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总装+配套”“前端+后台”“销售+生产”等产业共建新模式和总部经济,并通过引进智能制造、智慧家居、在线教育等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培育智能智造产业,还将深化商事制度和投资便利化改革,建立完善服务融入“双区”“双城”的体制机制,全面探索“企业总部在湾区、生产基地在兴宁”“研发孵化在湾区、成果转化在兴宁”“生产在兴宁、消费在湾区”的产业产品共建模式。
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
广弘农牧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建设、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项目高标准推进、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建成……五年来,乡村振兴在兴宁各处结出丰硕成果。
如今,兴宁全市贫困人口11109户、27529人均达到脱贫标准,58个省定贫困村均达到出列标准,乡村振兴也正阔步前进。围绕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兴宁市将加快从驻村帮扶向驻镇帮镇扶村、从帮扶脱贫向帮扶全面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向迈向现代化转变,推动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深度融合。产业方面将围绕建设“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兴宁鸽、丝苗米、梅州柚、油茶、生猪等农业优势产业。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土地流转+务工收入”等合作模式的推广,以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同时还将继续因地制宜谋划打造乡村振兴连片示范项目,重点推进石马镇“六村联动”和刁坊、坭陂、新圩“三镇十一村”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
构筑生态环保“新屏障”
兴宁市亲水公园一区自去年国庆节前夕全面建成开放后,每天前去散步和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公园“三线八景”成为兴宁的又一张靓丽名片。亲水公园的建设是兴宁市夯实生态底色,全面铺开“两美”行动,开展万里碧道建设的重要部分。
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兴宁市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之路。据统计,去年该市实施森林碳汇造林0.2万亩、森林抚育18万亩。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任务,建成万里碧道7.2公里,新增配套管网157.51公里,基本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9.45%,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排名全省第六、梅州第二。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是兴宁市构筑生态环保“新屏障”的重点。全会指出,今年将继续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实现各级河道长治久清。严格保护合水水库等饮用水源地,改造提升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完成森林抚育18万亩任务。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铁山嶂矿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强固体废物处置,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谱写协调发展“新乐章”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法治兴宁和平安兴宁建设全面推进,一个个实打实的成果鼓舞人心,令人振奋。
当前,梅龙高铁项目在兴宁扎实推进,“一江两岸”河堤公路加快建设,河惠莞高速麻布岗出口至罗浮连接线公路工程启动,锦绣大桥即将建成通车。老旧小区改造、图书档案馆等项目稳步推进,亲水公园一区全面开放,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力推进,亲水公园二区、第二自来水厂产能扩建与输水复线等民生工程加快建设。4G网络实现全覆盖,5G基站建成138个。锦绣学校一期等4个教育项目建成使用,新增学位4460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医共体建设、新建兴宁市人民医院扎实推进,兴宁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等项目投入使用,镇、村卫生院(站)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梅州市首个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在兴宁挂牌成立,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生死坚守》首映引起强烈反响。村级“雪亮工程”、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和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获评2019年度梅州市扫黑除恶工作先进县(市),普法工作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县(市区)第一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仍然是该市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前提。兴宁市将继续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着力扩大和稳定就业、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补齐教育、医疗、交通等短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加强党的建设“不松劲”
锻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的关键。多年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兴宁持续巩固深化,政治生态得到显著改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得到落实,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去年,兴宁市深入开展了17个重大课题调研,95期2200多场次各类学习培训,培育了47个党建示范点,2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整顿转化,78个“空壳村”全部摘帽,全面完成501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正风肃纪反腐方面,该市全年共立案319件,党纪政务处分311人,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11件,对村巡察覆盖率100%,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巩固。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做好“十四五”和今年工作,兴宁市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持不懈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闻推荐
红荔慈善基金会向市出租车行业捐赠防护用品 百万只爱心口罩送“的哥”
捐赠仪式现场。深圳商报记者罗凯燕摄(记者肖晗罗凯燕通讯员焦志莹)1月21日,深圳市红荔慈善基金会曾云枢理事长一行10余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