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树名木传递可持续生态观

梅州日报 2021-01-13 08:56

■ 徐剑锋

日前,2020年梅州市“最美古树名木”评选活动结束网络评选,进入综合评审阶段。据统计,此次网络评选累计投票14839人次,投票通道总访问量超过10万。其中,丰顺县潭江镇银溪村茶树获得票数最高,共获得2529票。(见《梅州日报》1月11日1版)

名园易得,古树难求。透过“最美古树名木”评选活动的火爆,足见梅州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视和关注,传递出的是全面可持续的“生态观”。

梅州不仅有好山好水,更有珍贵古树名木。这些古树名木既有无数人魂牵梦萦的乡愁情思,也是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见证,更勾连起城市特有的文化密码。然而,置身于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古树名木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承受着环境污染、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侵蚀而“老弱病残”,而且被恶意刻画、攀爬、随意采摘果实等现象也偶有发生。

保护古树名木应成为共识。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其生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入,我们不能把古树名木仅仅看作是一棵树,而要从“绿色文物”的高度来审视,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古树名木。

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城市基因,不能仅靠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孤军作战,而要全社会各方多种力量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几年梅州上下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自觉,更将保护古树名木纳入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譬如,对古树名木进行有效抢救、复壮、保护设施建设、维护;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古树名木建立电子档案,并对其生长状况、保护工作等定期监测、分析。这些好做法值得总结放大,并要不断打造“升级版”。

一句话,保护古树名木就是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一方面要依托公共财政“兜底”来改善树木的生存环境,“一树一策”把各项保护措施抓实抓细、抓到极致;另一方面要创新管理模式,引入专业公司进行市场化、精细化、个性化管护。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古树名木全民有责,我们应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争做“护树能手”,个个争当“爱绿使者”。

新闻推荐

女子骑车倒地 两男子伸援手

本报讯(记者梁志航)21日下午4时37分左右,丰顺县汤坑镇三门凹路段,一名骑摩托车女子突然摔倒迟迟未起身,两名男子发现后,主动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