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埔公安”到“大国公安” 警史研究专家讲述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梅州日报 2021-01-10 08:30

●本报记者黄科

“这个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后,建立的第一个以工农革命政府为主体的下辖县级公安局,实属首创。警史学界有专家以"点燃人民公安的火种"这种定位来诠释90多年前的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应是题中之意,恰如其分……”1月5日,来梅参加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系列活动的全国公安文联警事文物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汪志刚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这段文字。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汪志刚和部分警事文物收藏爱好者,听他们分析和阐述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在中国近现代警察历史上的意义以及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精神传承作用。

玉汝于成点燃火种

“南昌起义以后,起义军队伍兵分两路,其中一支队伍南下到达梅州市大埔县,在那里第一次提出建立工农革命政府并下辖公安局。这个提法是首次,是大革命进行到这个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尽管公安局存在仅仅15天,但它是一个现代公安的雏形。史料反映,它已经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机构,有明确的组织体系、工作对象、警务方式和警务流程等,所以说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点燃了人民公安的火种。”汪志刚表示,在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处于低谷的艰难时期,由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领导下设立的共和国最初的县级公安局雏形,是一笔非常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日后人民公安的建立、发展、壮大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意义和榜样效应。

汪志刚认为,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高瞻远瞩,积极挖掘、整理红色资源,对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深入开展考证论证工作,先后举办了历史定位研讨会和精神实质提炼研讨会,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精神实质提炼为“敢创为先、忠诚为魂、人民为上”。“这种"三为"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在当时外部压力大的情况下,急需建立我们的公安保卫机构,切实履行公安保卫职责,一心忠诚党的事业,一心为民确保安定,这些都在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上得到了最初体现。所以,从"大埔公安"到"大国公安"是一个非常好的精神传承的范例。”汪志刚说。

保护利用薪火传承

警事文物收藏爱好者、江苏警官学院近代警察史博物馆负责人何稼男向梅州捐赠了不少他的藏品。“其中一件跟我们广东有关的,是民国二十年也就是1931年广东省第二次军需库券的一张五元票,上面加盖了公安局的印章,它能反映当时广东省的社会情况和公安的建设情况。”何稼男告诉记者,他收藏警事文物近20年,这次到大埔来,是希望能收集到关于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的史料资料背景,丰富学院博物馆的资料库,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民公安发展史。

警事文物收藏爱好者、武汉警察博物馆工作人员彭伟此次来梅捐赠了四册上个世纪60年代出版的《人民公安》杂志。“这个在当时是内部发行的,由公安部吸收了各地公安的有关经验提炼后出版发行,对于研究公安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彭伟表示,参观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后,有很深的触动,“我觉得在工农革命政权建立的时候,就成立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公安的建设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它弥补了人民公安历史上的一个空白,也谱写了人民公安历史的一个新篇章。”彭伟说。

警史研究专家表示,近年来,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被确认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广东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梅州市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下一步要继续丰富展陈内容,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教育渠道,把历史陈列馆打造成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警史教育的基地。“有了这个旧址和陈列馆,就有了可供参观、可供瞻仰、可供回顾、可供激励、可供奋进的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这里追寻过去、感知现在、探究未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警史研究与对外交流,继续对这个首创主题进行挖掘、疏理和提升。让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走出梅州,走向全国。”汪志刚表示。

新闻推荐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及其旧址的考证史实证明 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在大埔

梅州是广东省唯一全境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摇篮的一部分,红色资源丰富。矗立在大埔县茶阳镇万川路7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