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人文美 文脉绵延家国情 “院士之村”羊岃崇文重教、英才辈出,乡村新貌续写寿乡人文佳话

南方日报 2020-12-15 07:07

村史馆室内展区按序言、鉴往知来篇、钟灵毓秀、丘氏风流篇、渔樵耕读篇、不负韶华篇、后记的内容展出,包括文字、图片,声光电效果展示。

汪敬淼摄

福寿堂乃羊岃丘氏二十世支祠,始建于清末。汪敬淼摄

村口公园立有“羊岃院士之村”的标识字样,采用古铜拉丝高低板制成的村牌,刻写着“院士之村羊岃”和富有诗意的简介。汪敬淼摄

村史馆以“村即是馆、馆即是村”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扩展整个乡村人文历史的深度。廖静宜摄

力田草庐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羊岃丘氏家族的蒙学私塾。林剑湧摄

耕读园占地650平方米,虽然面积不大,但其以天圆地方为概念的布局让人感受到羊岃村崇文重学、勤朴敦睦的传统气息。汪敬淼摄

羊岃村北倚君山笔,后枕羊子岃,客家古建筑错落有致,村庄古朴沉静。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的祖居地就在这里。时隔两年,丘成桐再次回到家乡,坦言对家乡的优美环境有了更深的体会,“蕉岭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

人文福地,书香羊岃。这个不到300人的小村文化底蕴深厚,曾培育出清代武举丘春秀、贡元丘桐、秀才丘集熙、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丘镇英以及明治大学的丘庆元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不下百人。

寿乡人文美,激发新活力。百年建筑仍存,见证着羊岃的祖辈艰苦创业,也激励着后人勤奋求学,建设祖国和家乡。如今,羊岃村正在迎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大步前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坚守文化振兴,古村新貌彰显出羊岃人的家国情怀。

●撰文:汪思婷

话乡音

崇文重教书写人文古村佳话

从国道205文福段到白湖村村口再到羊岃自然村,宽阔的主村道向村内蜿蜒延伸,远山含黛,细水潺潺,良田秀舍,羊岃村一路的田园胜景让人眼前一亮。

村口公园立有“羊岃院士之村”的标识字样,采用古铜拉丝高低板制成的村牌,刻写着“院士之村羊岃”和富有诗意的简介。据悉,此标识将丘成桐的科研成果以数字公式的形式,点缀装饰其中,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羊岃自然村位于文福镇白湖村东面,村庄北依蕉岭第一高峰金山笔,后枕羊子岃,以山为名,有500多年的历史,村民近300人,是一座民风淳朴、客韵风情浓郁的小村庄。

这个不到300人的小村文化底蕴深厚,曾培育出一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不下百人。“我们一个村常住人口大约300人,但是近代以来有122个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3左右,其中一半是世界名校和国内重点高校,羊岃村自古以来就重视崇文重教。”羊岃片村民理事会理事长丘文干介绍起羊岃村的文化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耕读园是当地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其中的“文昌墙”是当地村民引以为豪的“展示墙”,吸引了不少邻近乡镇游客驻足观看。墙上镌刻了羊岃村杰出人才名录,还有丘氏族人中的大学生名录及就读学校,其中不乏哈佛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

在羊岃村,前有原镇平县督学丘集熙、原镇平县总管丘集唐、著名爱国教育家丘镇英,今有数学泰斗丘成桐、数学家丘成栋、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和免疫生物学教授丘明诚等。其中,丘集熙为丘成桐的祖父,丘镇英为丘成桐的父亲,丘明诚为丘成桐的大儿子。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先生亦在此,与丘镇英、丘成桐、丘成栋一同被誉为“一门四英杰”,成为当地美谈。

“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眼前是一座融合客家风格和岭南园林特色的民居建筑,古朴的门联道尽丘氏家族耕读传家的传统,这里便是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丘氏家族蒙学私塾——力田草庐。丘成桐的父亲丘镇英正是在力田草庐启蒙学习。

据悉,丘氏很早就开始自主办学,古时候族人在春节会相聚在力田草庐谈论经史子集、教导年轻的,足见羊岃村教育之风盛行。

留乡韵

擦亮“面子”夯实“里子”

两年前,一场令人瞩目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国际会议在蕉岭召开,鲜为人知的羊岃村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与此同时,在丘成桐院士的关心支持下,其祖居福寿堂和力田草庐进行了重修,成为展示客家文化、展示院士风采、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两年后,又一场数学盛会在蕉岭举办,丘成桐再次回到羊岃村,为新建成的镇英园,以及福寿堂、力田草庐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牌。

近年来,在羊岃村不断擦亮“面子”、夯实“里子”,结合村文化特色和底蕴进行乡村建设,在打造村口公园、福寿堂、力田草庐、耕读园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新建了镇英园、村史馆,不断发掘、提炼村文化特点,扩大名人效应,串珠成链传递着耕读传家的客韵人文精髓。

一改过去的荒芜,新建的镇英园让人眼前一亮,为羊岃村增添了几分“人文美”。

镇英园位于羊岃村君坑河河堤,该河堤是丘镇英当年筹资修建,帮助家乡消除水灾隐患留下的。该河堤年久失修,部分出现坍塌,早已失去其防洪排涝的功能,镇英园的修建旨在保留原河堤原貌的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以纪念丘镇英教授筹资筑堤、抢险救灾的事迹。

如今,堤坝虽已不完整,却依然坚固。

为纪念丘镇英对于家乡的救灾功绩,用生动事例激励教化后人,文福镇将人文故事进行梳理,对君坑河部分坍塌的岸堤进行治理、提升,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集休闲、观赏、排涝功能于一体的镇英乡野公园,传承丘镇英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爱国情怀。

“镇英园旨在突出丘镇英的诗词文学和家国情怀,设计提取采用了客家建筑的元素,平面布置上结合园林步移景异的空间特性,景观与展览相融合,将镇英先生的一生娓娓道来。”镇英园设计方广东高时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潘锐敏介绍,镇英园以“一堤、一廊、一台、一广场”的设计理念,做好勤朴敦睦的文化传承。

小道蜿蜒曲折,草木郁郁葱葱,客家建筑风格民居、整洁别致的乡间小道,从景观打造、民居建设到庭院设计,羊岃村的各项建设都渗透着客家人文精髓,通过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微改造”,人文底蕴的“深挖掘”,留住绿水青山、留住乡土文化、留住乡愁情怀,共同绘就美丽的生态田园画卷。

续乡情

传承优良家风滋养家国情怀

“福增家国,寿永山河”,这是福寿堂的堂屋门联,由丘成桐的叔父(庆元)题写。“其实这副门联很简单,家国增福,山河永寿,倒过来念的话一下子就明白了。”丘文干说,羊岃村传承“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风家训,这是羊岃村村民对自己、对后代的要求。

在福寿堂左边堂屋的门联是“上庠谟训,国士门庭”,右屋门楼上书“文能载道,理可兴邦”。细细品味,这些对联无不与文化教育有关,时时提醒宗族乡亲不忘家事、国事、天下事。

这些门联,折射出羊岃人崇文重教的文化价值观,当地人把门联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历经风霜,久久不曾褪色,表达出羊岃人的家国情怀、耕读传家。

如今,福寿堂二围有了新的变化,原本破旧残缺的二围已然变成展现“一村之历史”的村史馆,这是集收藏保护、展示教育、文化传承展示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成为展示羊岃村深厚人文历史的一个新窗口。

村史馆以“书香羊岃”为主题,“学成不忘报国,学成不忘爱乡”为副题,室内展区按序言、鉴往知来篇、钟灵毓秀、丘氏风流篇、渔樵耕读篇、不负韶华篇、后记的内容展出,包括文字、图片,声光电效果展示。

羊岃村的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蕉岭不仅是打造一个230平方米的村史馆,而是以“村即是馆、馆即是村”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扩展整个乡村人文历史的深度,最大地程度地体现羊岃村的地理、生产、建筑、信仰、人物,追源溯流。村史馆内的丘氏宗族史展示大纲中指向福寿堂,这里承担了丘氏族人流源谱系部分;风流人物中丘镇英先生则指向新建的镇英园家风家训展区;丘成桐院士介绍则指向力田草庐展区。

“我们充分利用前期已经建成的村口公园、耕读园、福寿堂、力田草庐,以及新建的镇英园,正在建设的仓海诗廊,将福寿堂二围的村史馆作为主要节点,再结合田园、建筑、信仰系统,串珠成链,把整个村落打造成一个全景式乡村展馆。”潘锐敏说。

小小山村,百年历史。走进羊岃村,村中百年建筑仍存,如同历史的诉说者,见证着羊岃的祖辈艰苦创业,也激励着后人勤奋求学,建设祖国和家乡。同时,羊岃村始终坚持耕读传家,通过各种形式、打造多个平台,进一步传承客家崇文重教优秀传统,让后来人敬仰不止、感叹不息。

■相关

福寿堂

福寿堂乃羊岃丘氏二十世支祠,始建于清末。二十一世洪增率兄弟八人合资兴建,以纪念二十世福寿丘公。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20平方米,三堂四横二围龙结构,房间123间。壬辰(公元2012年)孟春,列入县级不可移动文物。百年建筑,瓦檐残破,桁桷蠹侵,年久失修。甲申(公元2004年)深秋,稍作小修,新建月池;乙未(公元2015年)仲秋,应县新村建设号召,再修。

戊戌(公元2018年)仲夏,文慈清华参训,拜候宗叔成桐,议祖祠重修。成桐思故土而心恻,斥资百万,力推重修。族人莫不欢欣,纷纷捐资。初秋,遂成立重修理事会,择公历8月21日吉时动工。理事会诸人不负族望,鸠工庀材,严督修造,未尝懈怠,任劳任怨。汕头高时,工艺精良,修旧如旧,古建标杆。初冬,新祠告竣。但见新颜,规模恢宏,气象庄重;明柱素洁,青砖镶地。堂联三副,以彰祖德;门联两副,成桐亲撰;大师赐墨,德门生辉;总会赠匾,褒扬人杰。

力田草庐

力田草庐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羊岃丘氏家族的蒙学私塾,与羊岃力田草庐相隔约50米。坐西北向东南。由门楼、围墙、内天井、排屋、枕屋等组成,为两排屋一枕屋一通廊自由式布局,总面阔16.8米,总进深17.9米,共计房屋7间,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羊岃力田草庐分上、下两排屋,排屋中间筑一门楼及矮围墙相隔,枕屋与排屋相连通。下排屋门楼俗称第一重门楼,悬山顶、灰瓦面、麻石条门槛门框,上方题“力田草庐”,两侧楹联“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修缮复原时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著名书法家武元子题写。下排屋2间,为生活用房。

耕读园

羊岃耕读园占地650平方米,虽然面积不大,但其以天圆地方为概念的布局让人感受到羊岃村崇文重学、勤朴敦睦的传统气息。在圆形广场中心,有一个花坛,坛内种植有桂花树,寓意蟾宫折桂。园内建立的弧形文昌墙,勒碑展示羊岃村杰出人物和考取大学生的信息,正面记录了羊岃自然村的大学生名录,背面展示了该村的名人录。穿过门洞,但见一个方形小广场,树立童子牛石雕,寓意羊岃村耕读不息和崇文重学、勤朴敦睦的优良传统。

镇英园

镇英园位于羊岃村君坑河河堤,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集休闲、观赏、排涝功能于一体,传承丘镇英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爱国情怀。镇英园整体保持乡野风格,最大程度保留河堤的生态绿化环境,以白墙灰瓦作为主要基调,并以“一堤、一廊、一台、一广场”的设计理念。

一堤即镇英纪念堤,保留河堤原貌和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对周边景观品质进行提升,在现状断堤上置镇英纪念堤牌匾;一廊即镇英纪念廊,以白墙灰瓦作为主要基调,提取客家元素进行设计,以介绍丘镇英的生平、作品展览等为主;一台即念亲台,结合现状河坝叠水的自然景观设置了一个亲水平台,反映家风家训;一广场即哲学史广场,位于河堤步道的第一个节点,以哲学西洋哲学景墙为主景,展示丘镇英所著的《西洋哲学史》一书中的封面题词、内页摘选和重要思想内容。

村史馆

羊岃村史馆主体位置在福寿堂二围,以“书香羊岃”为主题,以“学成不忘报国,学成不忘爱乡”为副题,设置了前厅、历史文化展厅、人文展厅、尾厅,室内展区按序言、鉴往知来篇、钟灵毓秀篇、丘氏风流篇、渔樵耕读篇、不负韶华篇、后记的内容展出,包括文字、图片,声光电效果展示。

村史馆以“村即是馆、馆即是村”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扩展整个乡村人文历史的深度,最大的程度的体现羊岃村的地理、生产、建筑、信仰、人物,追源溯流,其中丘氏宗族史展示大纲中指向福寿堂,这里承担了丘氏族人流源谱系部分;风流人物中丘镇英先生则指向新建的镇英园家风家训展区;丘成桐院士介绍则指向力田草庐展区。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把有限的230平方米展区扩散到全村,把整个村落打造成一个全景式乡村展馆。

新闻推荐

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积极开展足球活动 奏响足球旋律抒写“五育”乐章

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运球、传球等基本功训练。(学校供图)●徐亦斌张佳胜左右横向拖球、前后拉踢球、左右踩滑球……足球在孩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