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库区村搬迁20年,看西阳镇移民新村 水库移民“移”出幸福新生活
●本报记者钟幸钰
在西阳镇移民新村,说起以前在山里的老房子,许多村民还有着深刻的印象,更有村民特地请人画像,把山村旧屋的模样记录下来,留作念想。
今年是清凉山库区村搬出大山的第20年,也是因清凉山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而举村搬迁的村民住进新家园的第20年。从瓦房到小楼,从深山到城镇,从村民到居民,生活方式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不忘来处,方知去处,犹记深山中的贫苦记忆,让村民倍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犹记故乡路遥远
难忘旧日穷苦深
从西阳镇圩镇出发,到移民新村仅有数百米路程,村民购物、看医生,孩子上学,都非常便利。
这样的距离在20年以前甚至更早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我们那会儿,村里的小学只能读到三年级,清简管委会的小学能读到五年级。中学就要到西阳镇上读,走路得三四个小时。”村民古平昌是原清简村人,现清凉山水库所在位置就是他的故乡。从村里到学校、到圩镇的路不通畅,早前没有公路时更是难走。
山里的农民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唯有靠山吃山。自制泥窑烧木炭,制好后到圩市上换油盐米等生活必需品;孩子早早学会挑柴,走上几小时的山路到圩镇上卖;会做木工的人则把自制的家具、农具拿到圩市上出售;农民到田间地头干农活,到天黑才能回家……因为山深路遥,交通不便,发展空间小,农民没有多少收入,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然而,对鲜有收入来源的农民而言,距离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当年结婚的时候,办喜事要买猪肉,可因为西阳的贵了六毛钱,只能大老远踩着单车到兴宁永和镇圩市上买。”村民钟碧香想起以前的苦日子感叹道。
在外务工、就业的村民,平日也鲜少回村里。古平昌在西阳圩镇上开店做起生意后,便一直住在店里,孩子也要上学,一家人很难得才回老屋一次。
1999年,为配合清凉山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政府决定对位于清凉山的10个村民小组实施“整村搬迁”。消息传来,古平昌的第一感觉就是“欢喜”。“移民新村的房子比起老屋好很多,我本身也在镇上做生意,所以我是非常开心的。”古平昌说。
爆竹声声入新居
安居乐业谱新篇
2000年冬,清凉山库区十个村民小组近千村民陆续搬入新居,不久,就迎来在新家园的第一个春节。“那年,四条街全是热热闹闹的鞭炮声,西阳圩镇上的鞭炮都卖完啦,要到白宫才能买到了。”古平昌告诉记者。
移民新村坐落于白宫河畔,规划建有302间商住店,40套移民套房,4条14米宽350米长的街道。告别山村的泥瓦房,住进崭新的二层小楼房,村民们喜笑颜开。村民何练华还记得自己一家搬进来时的情景:孙女刚刚满月不久,被裹在襁褓里抱出山村旧屋,新村里发放了煤气炉、被子等日用品。“一搬出来就能开火煮饭,非常方便。”何练华说。
从前在村里,家家户户从没隔得这么近,来到新家,一下子成了门对门的近邻。但村民之间和睦相处的氛围没有变,反而显得更热闹。古平昌笑着说:“以往除了红白事,大伙很少聚在一起,现在反而能互相做伴。”
有人欢喜,也有人愁。部分村民不适应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有村民保留着烧柴火的习惯,有村民租地继续耕种,适应着新家园的新生活。
不再“靠山吃山”,空闲的劳动力都涌向了工厂、城区。随着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和西阳镇本地企业的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也在不断增加。“不用干农活了,咱们村里的年轻劳动力,有的到工厂打工,有的到梅城就业,只要肯扎实干,生计都不是问题。”古平昌告诉记者,他后来买下了位于移民新村靠近省道沿路的商住房,开了一家洗车店,在附近村庄和圩镇都有不少稳定客源。
和谐家园齐心建
幸福生活比蜜甜
舒适的居住环境,美观的墙绘,记载了移民新村“前世今生”的文化长廊……入住移民新村的第20个年头,村民们看着这个“新家园”越变越美。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上一万倍!”何练华评价道。他家小孙女每天放学后,可以到村委会去,有社工安排孩子们的课后活动;村里的妇女们每到晚上就舞动起来;村民陈德光喜爱乐器,和村里村外的“乐友”组建了文艺队,春节元宵的文艺晚会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追求也更高了。
新家园住得舒适,可心底的“乡愁”仍在。古平昌时不时回到清凉山水库,带孙儿寻找故乡旧迹;何练华的小儿子请人把村里的老屋画了下来,挂在家里留作念想;老人们时常谈论起搬迁前的生活,希望能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人不忘本,树不忘根。秉承着寻根问祖、追本溯源的想法,移民新村与西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创办了一本社区刊物——《移民之声》,不仅记录新村新貌,还记载了家族历史、姓氏文化等。截至目前已刊出两期。
“新时代有新生活,但也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能忘记"根"在哪里。”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钟响辉告诉记者,接下来,移民新村将继续改造提升村内设施,建设妇女之家、移民收藏纪念馆。“我们将通过整理人文、风俗等素材,把原村的地形地貌制成沙盘,收藏传统农具等方式,丰富我们的村史馆。此外还将有党建文化、智慧社区展示等,多角度展示我们的文化特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钰然通讯员郑桂元)日前,由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的《嘉靖兴宁县志校注》正式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