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帮扶梅州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村村联动打造长效扶贫产业链探寻产业扶贫的“广梅智慧”
冬日已至,南国如春。在梅州兴宁市羊岭村的“陈小鸽”乳鸽养殖基地里,数以千计的乳鸽被精心饲养在干净通风的鸽舍内,工作人员小心地记录鸽子的生长情况。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兴宁市44个省定贫困村,帮助13个面上村共2992名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兴宁“陈小鸽”乳鸽养殖项目的成功是广州对口帮扶梅州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缩影。今年6月底,广州市对口帮扶的梅州市272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退出标准。今年8月4日,省扶贫办批复同意设立广东省减贫治理研究院广梅园研究基地,作为辐射粤东地区新时代减贫治理的研究基地,充分肯定了广州“一盘棋”帮扶梅州脱贫攻坚走在全省前列的成功经验,这是目前全省唯一设立的减贫治理研究院。
近日,广州日报记者随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协作办联合组织的媒体采访团奔赴梅州,进山村、入农户,走园区、访企业,关注今昔变化,探寻产业扶贫的“广梅智慧”,复盘广梅帮扶这一盘“好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浩宇、陈家源通讯员/穗协作宣
谋划“一盘棋”
牢固基层组织加强政府引导
在广梅产业园的金柚康车间展厅内,一袋烘干后的柚子次果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梅州金柚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李少华告诉记者,将柚子前端初加工放在贫困村,就地对疏果集中收购、清洗、分拣、切片、烘干成为原料;再将深加工放在产业园,通过生物转化、催化技术提取内部活性成分。这种“粗加工在贫困村、深加工在产业园”的模式,既可以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实现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又可以减少工厂的仓储和加工场地使用成本。
金柚康向农户回收柚果,王老吉向农户收购仙草……广梅指挥部通过利用“大带小、小促大”的典型经验,搭建起产业帮扶与精准扶贫的共建纽带。如广梅产业园向110条广州对口帮扶贫困村每年给予455.3万元固定回报、出台专项奖补政策鼓励企业购买当地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实现“粗加工在贫困村,深加工在产业共建园”,真正提升梅州全产业链水平。
而当谈及广州对口帮扶梅州的工作经验时,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欧阳可员表示:“在建设扶贫产业方面,"村村联动"机制起了重要作用。”欧阳可员告诉记者:“我们发现当一个村摸索出一个优质产业时,其他扶贫村可联合跟进,扶贫效果更好,产业也能更快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村联动往往可以取得“1加1大于2”的效果。扶贫工作组决定将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到金绿公司的肉鸽养殖产业,能够产生更好的效益,为贫困户和贫困村提供更好的增收途径。目前,兴宁44个省定贫困村、龙田镇的13个村,共在金绿公司的肉鸽养殖基地投入967.87万元扶贫资金,成功扩大了肉鸽生产市场,做大了扶贫产业品牌。
下好“先手棋”:
选准造血产业加强科学布局
“农村要发展,找准产业很重要。”站在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企业梅州市龙氏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门口,欧阳可员向记者介绍起水美村的产业造血“秘籍”。水美村最宝贵的生态资源就是水,良好的水质不仅孕育出年产值上亿元的龙氏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还带领村民脱贫增收。
“我们通过与村企业梅州市龙氏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共建水美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建立扶贫车间,投入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60万元,实现村集体年收入6万元以上。”水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袁泉告诉记者,2020年还与该公司合作,利用该公司成为中国海关进出口水生物检验检疫基地的契机,投入资金160万元建立梅州水美热带鱼养殖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水美村独有的特色观赏鱼产品,从而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目前水美村的观赏鱼已出口到美国、欧洲及东南亚地区。
不仅是在贫困村,在广梅产业园的发展布局中,如何根据当地现有资源选准产业,加强科学布局,同样尤为重要。梅州是著名的仙草种植基地,但长期未能形成产业,如何利用梅州仙草等中药材优势更好地为当地造血?在广梅指挥部的积极争取下,广药集团“落子”广梅产业园,投资8.4亿元建设全球最大的王老吉凉茶原液提取基地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采芝林中药产业化生产服务基地,以“输血+造血”方式对梅州进行帮扶。今年10月29日,两大基地正式竣工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超10亿元。
梅州盛产柚子,由于种植规模大,每年都会产生大量不适合食用的残柚,然而广梅产业园内的金柚康公司变废为宝,将本来丢弃的废料,变成了食品添加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残柚加工成柚子干后,可以从中提取并转换而成高倍甜味剂,作为代糖添加剂,目前该种添加剂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一吨甜味剂价值高达百万元。
提升产业链
加强产品创新做长产业链条
集结了一批绿色优质产业项目的广梅产业园在完善扶贫产业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广梅对口帮扶累计引进项目335个,计划总投资额达761.33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12个、投产项目223个。2020年1月至9月,广梅对口帮扶累计新引进项目60个,其中在建项目19个、投产项目41个,而其中亿元以上产业共建项目21个。这些项目不但为梅州当地提供了直接的就业岗位,更进一步完善了整条扶贫产业链。
位于广梅产业园内的王老吉大健康梅州原液提取基地内,一个足有四层楼高的王老吉凉茶罐雕塑格外夺人眼球,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基地强大的生产能力,该基地的王老吉原液制造设备,有效推动了梅州的仙草种植产业发展。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包含王老吉凉茶原液提取项目、原料战略储备项目、物流中心项目和王老吉植物饮料研发中心项目等四个项目。基地内拥有24个提取罐,年产凉茶浓缩液约2万吨。目前该基地一年在梅州收购仙草数量就达到1万多吨,而生产基地本身可为梅州当地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该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操控系统,提取加工系统的运营监控仅需10余人。
稳定供应链
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市场驱动
扶贫产业逐步做大,产品质量与数量逐步提升,与消费市场的衔接变得十分关键。在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配送中心内,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配送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配送中心也是一个指挥平台,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各类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并筛选畅销农产品,对相关企业的生产、销售进行指导。”在农产品质量方面,配送中心按照供港澳质量安全标准把控农产品质量,“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流向市场的梅州农产品的源头可追溯,农产品的产销信息可查询,精确到生产人,进而提高梅州农产品质量,擦亮梅州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据悉,目前梅州市已有27家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2个加工企业入驻信息平台,单日最大交易量达115.21吨。
记者在扶贫馆内看到,店内陈列了上百种扶贫农产品,等待消费者选购。现场还提供特色农产品试吃。扶贫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初选定这里开办“驻村人+扶贫馆”首店,就是因为这里的车流量大,人员密集,在这样的交通节点打造消费扶贫平台,进而为扶贫产品打开销售通道。
而“驻村人+扶贫馆”的运营,由政府和帮扶单位牵头,服务区经营企业、扶贫产品生产企业、贫困户种养带头人一起运营,这种模式也保证了展销扶贫产品的质量,截至目前销售扶贫农产品401.35万元,带动梅州地区扶贫农产品在线上其他平台销售超过125.2万元。此外,“驻村人+扶贫馆”的运营方已在虎门大桥南沙服务区复制了这个模式,未来还将开设更多分店。
新闻推荐
林风眠的老师黎茂仙的遗著《茂仙诗存》林风眠撰《林序》首页林风眠撰《叔祖母李大夫人事略》首页梅州中学老校门(资料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