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抗美援朝老兵潘伟群回忆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子弹偏射半公分,可能就回不来了

梅州日报 2020-11-08 08:32

潘伟群戎装近照。(洪国栋摄)

生于1931年的潘伟群是梅州兴宁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19岁的他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64军192师574团三营机炮连的一员,奔赴朝鲜战场,并分别参加317高地马良山战斗、高望山战斗、三八线西线216.8高地防御战,直至1953年10月24日停战撤出阵地凯旋回国。70年斗转星移,炮火远去。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潘伟群依然精神矍铄,近日记者来到他家,听他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那段峥嵘岁月。

老战友相继离世健在者常聚会

潘伟群和老伴定居在兴宁市区环城东路的一片老城区里。采访的当天,记者一行来到他家住处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时,便远远望见了他。笔挺的腰板,坚毅的眼神,没有一丝褶皱的军装裤,这是潘伟群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潘伟群告诉记者,他居住的老小区地理位置较偏,担心我们找不到,便提前在路口等候着。

在潘伟群家中,客厅里摆放最多的是他和老战友们的照片。他指着一张拍摄于2017年10月25日的兴宁市参加抗美援朝老战士67周年合影的照片说道,“照片中的几位老战友已经去世了,还有一位以前经常联系的现在也突然断了联系,现在就剩我和另一位叫何迪中的老战友比较常联系,我们经常一起约时间聚餐,串串门……”

谈话间,潘伟群的手机铃声响起,电话那头是他的老战友何迪中。“我们兴宁的几位老兵约了明天一起聚餐,我跟何迪中住的地方挨得比较近,所以商量着明天一起过去。”潘伟群说,身边的老战友就数他和何迪中的身体还算硬朗,很多老兵都行动不便了,今后是聚一次就少一次。

战场上数次命悬一线差点回不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潘伟群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北上前往山海关集结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整训。在通过层层筛选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前往清川江。“白天飞机多,敌军到处轰炸,我们只能在晚上行军,天亮之前宿营在朝鲜村民家中,天亮之后怕被敌军巡逻的飞机发现,连累到朝鲜老乡,便隐蔽在山上的树林里,等天黑后继续行军。”潘伟群说。

“战场上敌人完全占据了制空权,敌机几乎是挨着屋顶飞过、从树梢上掠过,看到有志愿军就疯狂扫射,连运输物资的牛车都不放过。”回忆起当年战场上的情景,潘伟群感叹自己是数次命悬一线。最危险的一次,子弹从他小肚右侧掠过,身上的棉衣外套直接被射穿一个大窟窿。那是1952年春天里的一个深夜,潘伟群和战友前往敌营侦察,在回来的路上和敌人正面碰上,相互交火。“当时打得火热,子弹嗖嗖地从身边飞过,回到自己阵地时才发现衣服被打穿了一个洞。战友告诉我,哪怕子弹偏个0.5公分,自己可能就回不去了。”潘伟群说道。

每年回村里给高龄老人发红包送礼品

回忆起当年朝鲜战场上所参加过的战斗,潘伟群对高望山战斗的印象最为深刻。潘伟群是一名火箭炮瞄准手。1953年春夏之交,他所在的574团三营机炮连奉命提供火力支援,配合64军574团2营6连的勇士攻打高望山。那场战斗中机炮连使用的喀秋莎火箭炮支援对高望山战斗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他还专门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到来之际,将当时的战斗情况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写了满满的两页纸。

90岁高龄的潘伟群告诉记者,他除了写作以外,平时还热衷于健身。记者了解到,他从兴宁市外经贸局退休以后,每年的12月份,都坚持回到村里慰问80岁以上的老人,给他们发红包、送花生油等生活物资。“今年我90岁了,就给90岁以上的老人送礼品、发红包。”潘伟群笑着说。(洪国栋)

新闻推荐

兴宁市2万亩金柚陆续采摘 经年著品质 柚果满山头

金秋时节,成熟柚果缀满枝头。柚农正在抓紧时间采收金柚。(受访者供)●本报记者陈思杰特约记者刘海阳钟思婷张森源霜降已过,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