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差干镇三达村发展仿野生灵芝种植产业 小灵芝撑起村民“致富伞”
●本报记者傅思林
通讯员凌浩
秋阳杲杲,层林尽染,阳光笼罩着平远县差干镇三达村的山林,为丰收添上几分喜色。山上,村民谢远扬沿着林道巡山,查看新生灵芝的生长情况;山下,村支书谢传伟将新采摘的灵芝存放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临时仓库,并打包装箱……
正是这小小的林下仿野生灵芝,年产量2000多斤,带动村民增收30多万元,让三达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灵芝村”。
三达村地处粤闽赣交界,是一座人口仅700余人的小村庄,全村耕地不足1000亩,山林却有26000多亩,“八山一水一分田”长期成为该村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耕地少,农业产量低,只能从别处想办法。”谢传伟回忆道,过去,村里先后尝试种橙、养鸡,但整体发展不稳定,扶贫效果不明显。
如何让全村14户贫困户摘掉穷帽子、摆脱苦日子?2018年从广州南沙区城管局赴三达村上任第一书记的杨晴肩上的担子很重。去年春,杨晴在福建省参观了大棚灵芝产业,由此萌生出在三达村发展林下灵芝产业的想法,参观回来后他第一时间与贫困户商量起来。他琢磨过,种植林下灵芝优势多:适合三达村山高林密的生态环境,无需过重的劳动力,经济价值可比大棚灵芝翻上一番……思虑再三,谢远扬等1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动了心,决心跟着扶贫干部放开手脚干,帮合作社上山种灵芝。
万事开头难。去年5月,合作社用扶贫引导资金、贫困户自筹资金共23.9万元,终于把6500棒灵芝菌棒买了回来。可当时灵芝种植期快过了,加上天公不作美,频频下雨,种灵芝一度受阻。为了抢种灵芝,杨晴跟贫困户们每天顶风冒雨扛着锄头,一边挖沟排水,一边开山播种。交通工具进不了山,他们就平山开路、车拉手抬,总算将菌棒及时种下。
第一年,基地产出干灵芝1300斤卖出1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6万元,全村14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我们今年又新播灵芝菌棒7800棒,总规模超过200亩,带动周边40多户农民种植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地制宜找准造血产业后,合作社不仅要带动贫困户挣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更重要的是把种灵芝的技术推广出去。”杨晴说。
谢远扬的苦日子总算熬出了头。2019年,他通过在合作社就业的3000元月薪,再加上平日打零工,全家年收入从2万元增至5万多元。“今年春,我还用工资在自家山林上种下500多棒灵芝,上半年就挣了5000多元。一年两摘,全年就有一万多元,还能连续摘三到五年。”谢远扬笑着说,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新闻推荐
每天上午,在平远县翠拥华庭门口的露天小广场便欢歌笑语,热热闹闹。一批热爱生活、热爱文艺的老人自发组织到这里吹拉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