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世合璧,引出一段百年佳话 巗壑奇姿,一窥晚明文人风流一南一北,两幅长卷引爆了收藏界话题

羊城晚报 2020-10-12 12:40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 (七段合璧示意图)设色绢本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 (七段合璧示意图)设色绢本

十面灵璧图卷 纸本手卷 约1610年作

十面灵璧图卷 纸本手卷 约1610年作

文/羊城晚报记者施沛霖图/受访者提供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正值各大拍卖公司的秋拍预展及拍卖火热进行。今年的预展及秋拍亮点频生,尤其在中国古董书画部分,令艺术迷们惊喜连连。一南一北,《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及《十面灵璧图卷》两幅巨幅长卷相继现身,备受收藏界与学术界的关注。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这一级别的藏品虽可望而不可及,但有机会亲睹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艺术品,听专家解读背后的典故与价值,可谓赏心乐事。

隔世合璧《康熙南巡图》第六卷

10月3日至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了“江天一揽——《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展览,至此,曾散佚各地、下落不明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七段画作终于全卷合璧,如此视觉飨宴,令艺术迷们心驰神往。

一段佳话:曾分割七段散佚各地,百年后首度合璧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背后的故事引人入胜——

由王翚主持绘制的《康熙南巡图》,为清代重要的艺术及历史巨作。《康熙南巡图》是以康熙皇帝南巡为题材的大型历史图卷,共12卷,总长超过200米,展现了康熙帝第二次南巡(1689年)从离开京师到沿途所经过的山川城池、名胜古迹等。所绘人物万余个,牛、马、犬、羊等牲畜数千,江河山川、城池衙署、衢街闾阎、典当商行应有尽有。画卷中,康熙皇帝由北京出发,经山东入江苏,到苏州、南京,再到杭州,最远渡过钱塘江,到达绍兴。

据专家考证,《康熙南巡图》卷在康熙皇帝崩逝后长期存放于景山寿皇殿,将近二百年。在120年前庚子事变后,《康熙南巡图》卷散佚各地。十二卷中,仅余的四卷包括第一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藏于故宫博物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故宫又收入由文物局拨交的靳伯生捐献文物,当中有《康熙南巡图》第十二卷。至此,故宫博物院现存《康熙南巡图》共五卷。

另外已知还有:第二卷、第四卷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第三卷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第七卷藏于加拿大爱德蒙顿阿尔博特大学。而第六卷中“奔牛镇至常州部分”,曾为罗伊与玛丽莲·派普伉俪私人收藏,寄存于美国凤凰城美术馆。第五、八卷目前下落不明。

近几年,第六卷的部分残卷陆续现世。2010年,香港苏富比上拍第六卷中的“焦山、瓜洲及金山部分”,连同包首署签,由香港近墨堂投得,从此长墨堂开展长达近十年对第六卷其它残卷的搜罗。据传,庚子事变后,第六卷流往海外,被法国收藏者不断分割,变成如今见到的七段长短不一的画作。经多次拍卖,近墨堂先后觅得首六段连续画作,而第七段“奔牛镇至常州部分”,于2016年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罗伊与玛丽莲·派普夫妇书画拍卖”专场中,由另一位未具名藏家投得。

此次展出“江天一揽——《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展览,便是由近墨堂及第七段之藏家拿出各自珍藏,让第六卷的七段再度珠联璧合,成就百年间一段佳话。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极具研究价值。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吕晓在今年8月所作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古今地名地貌考》一文中,对画作中的诸多地名地貌作了详细的今昔对比和研究,他认为:第六卷犹如一卷清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将镇江至常州的山川、河流、城镇、村墟一一呈现,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必然进行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写生。

艺术价值方面,吕晓在文中写道:“第六卷中的山水描绘尤其精彩,无论是开篇浩淼的长江,还是状如浮玉的金焦二山,雄峙如画屏的玉台山,苍翠欲滴的南山,乡间的纵横阡陌、绿柳人家,山间的流水激湍、古木苍松,体现出主绘者王翚融合南北宗的山水画风和笔墨功力。画中的亭台楼阁、城池街市、舟船车轿,又体现出《康熙南巡图》合绘者的高超界画功力……”

得来不易:集“天下高才妙手”六载乃成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进行了六次南巡。《康熙南巡图》是为了再现康熙皇帝南巡盛况、汇集了当时画坛的顶尖高手历经六年才绘成。

故宫博物馆研究员聂崇正在《南巡盛事皇家巨制简论<康熙南巡图>及其残卷》一文中记载: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第二次南巡结束后,康熙皇帝下旨开始创作《南巡图》。据第十二卷卷首题记得知,这套画卷“阅六载而告成”。

按照清代宫廷规矩,凡重要画作的绘制,先要画出图稿,呈交皇帝御览,由皇帝钦定后再绘成正式图。《康熙南巡图》也经历了这样的创作过程,并且有部分图稿留传。《康熙南巡图》各卷均宽67.8厘米,长度各卷不一,最短的一卷近14米,最长的一卷有26米。每卷都是整幅的特制绢,中间没有接缝,质地细密光润,织造极为不易。

《康熙南巡图》由王翚(1632—1717)主持绘制,王翚是清初极负盛名的山水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再加上吴历、恽寿平,合为清初六家。为绘制此作,“天下高才妙手咸集都中”。《清史稿》中记述:“(王翚)口讲面授,咫尺千里,令众分绘而总其成”。图成后,康熙皇帝非常满意,赐予王翚“山水清晖”四字,王翚晚年“清晖老人”的名号即由此而来。

参与绘制的还有画家杨晋、王云、冷枚等。这种多家合作的方式在清代宫廷绘画创作中颇为常见。

咫尺千里:气势宏大,令观者不禁动容

《康熙南巡图》卷是对康熙皇帝出巡过程的《起居注》式的记录,将南巡经过的地方和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实加以描绘,山川地貌、景致名胜、风俗人情一一呈现,图中尺幅之宽,包含之丰富,为中国古代绘画史所罕见。

全卷气势恢宏,结构壮丽,既独立成篇,各卷也首尾相接。画卷的各个局部用笔精细,有高山大河,阡陌平湖;有轻舟古寺,百舸争流;也有街衢闾巷,车水马龙……万余人物无不形象生动,须眉毕现。而每一卷中所绘圣祖皇帝的形象,标示着大清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

故宫博物馆研究员聂崇正在有关分析文章中认为:“(《康熙南巡图》)画面的视点根据需要灵活变化,在表现山川景色时,多运用‘平远’、‘深远’和散点透视作中远景的描绘,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对于具体的城镇则采用俯瞰的角度,将城镇全貌尽收眼底。《康熙南巡图》卷之后,乾隆朝的《乾隆南巡图》卷和《盛世滋生图》(又称《姑苏繁华图》)卷同样延续了这种绘画形式。”

巗壑奇姿吴彬《十面灵璧图卷》

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巗壑奇姿——吴彬《十面灵璧图卷》特展”成为国庆黄金周艺术迷们的热门朝圣地。

除明星展品《十面灵璧图卷》外,主办方还特别遴选了40件中国古代赏石文化典藏真品等,旨在通过古今合展向观众传达出一条清晰的中国赏石文化发展脉络。在10月中旬举行的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上,这幅备受关注的长达28米的壮观手卷将于“十面灵璧专场”中呈现。

明末杰作:罕见奇石分绘十图,以形写神而至形神兼备

1989年12月,明末著名画家吴彬所绘的《十面灵璧图卷》第一次在纽约苏富比拍卖面世,即以121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轰动一时,创下当时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时隔三十一年,《十面灵璧图卷》再度现身北京,这也是在中国内地首度全卷打开、公开展览。

《十面灵璧图卷》由晚明画家吴彬所绘,从十个不同角度描绘了明代文人书画家、“石隐庵居士”米万钟所藏的罕见奇石,各图皆以真实尺寸描绘奇石的不同面,以形写神而至形神兼备。除中国传统绘画笔墨外,又参以几何原理、音律节奏、五行之说,以二维平面的方式表现这枚充满生机的三维立体奇石,雄浑又如幻似真,成为明代绘画中创新的代表,绘画思想和技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罕见。

在这幅作品中,吴彬突破了传统绘画表现山石和挥笔运墨的常规,运用了唐人孙位的画火技法,奇石筋脉勾连,宛如升腾的火焰,极富动感。这种以火画石所取得的效果,被董其昌赞为“灵光腾越,欲烛斗间”。

在技法之外,画作中涵盖的人文精神、对赏石文化的美学呈现、卷后题跋者对明代晚期政治生态的勾勒等,均令人瞩目。

《十面灵璧图卷》拥有诸多国外博物馆展览纪录、高达14次的重要出版以及8次古代权威著录。明代宫廷画家吴彬是晚明人物“变形主义画风”和“复兴北宋经典山水画风”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的其它画作在拍卖场上也曾拍出高价。2009年的保利秋拍中,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曾以1.6912亿元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画拍卖价格新的世界纪录。

珍贵视角:一画可窥晚明文人精神世界

中国古人对石头情有独钟,奇石收藏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里,奇石是现形的微观山水,是文人书房与园林里不可或缺之物。《十面灵璧图卷》的由来,正是明代文人赏石之风的绝佳佐证。

明代书画家、收藏家米万钟,时与董其昌齐名,人称“南董北米”。米万钟以“好石”著称,坐拥数芍园等,并收藏奇石珍品无数,其中一枚构造奇峻的灵璧石,石上脉络蜿蜒,峰壑显现,风光无限,足以卧游天下,令他痴迷不已。为记录此奇石,他特邀友人吴彬绘制一幅长卷,吴彬玩赏月余,破古今之例,分别从十个角度描绘灵璧石的全貌。爱石深切的米万钟,于每图之前写下题识跋文,满怀激情地记录此卷的创作过程,并邀请友人邢侗、黄汝亨题写引首“巗壑奇姿”、“五岳片云”,书法家陈继儒、董其昌、李维桢、叶向高等题跋,合力成就这幅长卷。

正如展览的策展人李雪松所说,“如果从赏石的角度、从文化史的意义来说,《十面灵璧图卷》的主角应该是米万钟,是他主导了整个作品的创作。”长卷图文相配,奇石的形态和精神呼之欲出,不仅展示晚明文人的精神世界,更是了解明代艺术史、文化史的珍贵视角。四百年前,赏石大家米万钟与画家吴彬合力创作的这幅巨作,为一块奇石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意义,也令后世的观者叹为观止。

名家旧藏:十面灵璧山居近年表现令人瞩目

《十面灵璧图卷》的再度出现,以及即将进行的保利拍卖“十面灵璧山居专场”中一系列书画、奇石、家具等重量级艺术品的现身,令十面灵璧山居这一美国重要的私人收藏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其名源于主人在上世纪80年代高价入藏的吴彬《十面灵璧图》。据说当年这对藏家夫妇首次看到吴彬的《十面灵璧图》时便钟爱异常,因没有同类的作品可以参考估价,藏家夫妇决定志在必得,不设拍卖价上限,终于以121万美元收入囊中,轰动一时。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主人由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专攻东方艺术,醉心收藏中国御窑瓷器、古代书画、古典家具,其收藏主要由世界顶级古董商购入。由于十面灵璧山居主人选择艺术品有着极高的标准,进入其收藏序列的艺术品往往堪称传世珍宝。

名家旧藏对于高阶藏家来说,常可遇不可求,“良好的出身”也令藏品价值更有说服力。近几年,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的藏品开始陆续见诸拍场之上,并相继拍出了不少重器。2018年的保利厦门拍卖,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的一件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以高达1.495亿元的成交价,成为了当时内地拍场有史以来第一件过亿元成交的中国古代陶瓷。

新闻推荐

线下招聘会助力保就业

本报讯日前,平远县在官田广场举行“保居民就业、促苏区发展”、南沙——平远劳务对接招聘会暨人社政策宣传活动,现场提供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