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遵宪的堂叔黄基 一生应诗明月 几世修到梅花

梅州日报 2020-10-16 08:33

黄基所书的东山书院黄基出生地——梅州攀桂坊下市禄善堂

■图/文赖俊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华历史,浩浩五千年,哲人蔚起,贤能辈出,盘点梅江区历史文化人物,有一位德才兼备,集诗、书、画、天文、数学于一身,执掌一州财税大权却为官清廉,过着异常俭朴的生活,同时热心公益,为人为文为官为民俱佳,令人佩服,他就是黄遵宪的堂叔黄基。

出身名门,父子为东山书院主讲

黄基(公元1831—1890年),出生于梅州攀桂坊下市禄善堂。他自幼聪慧过人,天资超迈,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经过十余年努力奋斗,33岁考中进士。大家也许知道,旧时禄善堂黄家是梅城三大书香世家之一,人才辈出。梅州曾有这样一句话评价读书人:“读书人以三堂称盛,即下市禄善堂黄,圣人寨闲初堂梁,三坑留馀堂张。”可见攀桂坊禄善堂的文化底蕴深厚,历来兴盛。黄基的父亲黄莘田为东山书院主讲,是黄遵宪的叔公,是少数在《嘉应州志》立传的人物。

梅州自古崇文重教,送子上学蔚然成风,其中梅县(包括梅江区)是清代全国114个科举发达县之一,广东5个科举发达县之一。东山书院是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它也是如今享誉海内外的重点学校——广东梅县东山中学的前身,目前东山书院有关的早期名人王者辅、张之洞、黄莘田、黄基、黄遵宪、丘逢甲等人的珍贵历史文献文物资料,有比较详尽的介绍。

“东山魁星灿,书院旭日荣”,据载,东山书院建成后,学生的主要课艺是八股文和策论,从1746至1903年,共为当地培养了700多位举人、100多名进士,可谓人才辈出。除了黄莘田,进士黄基也曾长期主讲东山书院,黄遵宪的启蒙老师、盘龙桥李屋附贡生李伯陶也曾在东山书院任教。至今,我们如果到东山书院,可以在门楣看到院名题匾“东山书院”四个大字,正是黄基的手迹,字体苍劲有力,功力深厚。

黄基33岁中进士后,被委任为礼部主事,专司祠职,其间还办理过修建皇陵的事,一做就是15年。47岁时,他以同知保升知府,分发江苏。两江总督曾国荃推荐他补淮安道,吏部却没有通过任命。

由于黄基与张之洞同科进士,有同年之谊,当年的探花张之洞亲自撰文敬贺毕生致力教育的黄莘田,就是目前东山书院天井两侧走廊展框挂着的《寿序》一文。

家学渊源,诗、书、画、艺通才

艺术本无界,黄基一生的主要精力虽然消磨在科举和仕宦上,但在文艺、科学领域仍有很高的建树,是一位兼诗、书、画、天文、数学于一身的通才,诚如《嘉应州志》所说,“出其绪余,皆足专门名家。”

先贤黄基著有《万事好庐诗抄》行世,是后人为他辑录出版的。黄基在《论书》诗中说,“苏意虽新偏作态,米锋太露俗难言。腕间火候无今古,真隶由来合一论”。字里行间,充满了超越前贤的豪气。黄遵宪评其诗说:“貌袭杜陵,神追乐天。”有些诗句,如“新旧光阴如过客,往来交替总由人”写得意境深远,极富哲理而洒脱。

查证黄基资料,前人论书法,有“篑山气胜,芷湾魄胜”之说,说明宋湘、黄基的书法神韵各有千秋,并列为嘉应州两大书法家。黄基独创“烟斗钩”,堪称一绝,是中国书坛上的一大创新,最为人所津津乐道。黄遵宪说“公之书法,最为精能”,黄基兼善人物肖像画和山水画,现遗留在梅州的墨宝,有扇面、题画、镜匾、木刻、横额、条幅、四条屏、七字联、中堂等,字体有隶书、行书、行草、真书、反童体、正楷等,大都是他中进士之后的作品。“东山书院”匾额是光绪八年、黄基52岁时所书,今为梅州市重点保护文物。

业精于勤,黄基的画亦极具神韵、高简。1986年中山大学黄海章教授说:“篑山先贤的画,是当时四大家八小家之一。”据说今梅县区博物馆收藏有他的一幅山水画。

黄基在数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他与当时中国数学界坐第一把交椅的同文馆数学总教习李壬叔先生交善,“讨论常不辍”,李著有《则古昔斋学》十三种数学专著,黄基著算书数种。他“积数十年苦心孤诣,于常法外别求得新法数条,可补前人所未及”。

此外,黄基自京师创设同文馆后,益致力天文研究,同时精于《易》学。男人百艺好随身,艺不压身,黄遵宪所说的“虚中言命,姑布善相。灼龟之卜,憾龙之葬。九宫白黑,六壬虚旺。公以意揣,辄效不妄”,就是指此。

中国客家博物馆藏有黄基行书七言联一幅,“呼龙耕烟种瑶草,招鹤下云眠古松”,对联流利淳雅,笔势连绵而气势雄奇,令人赞叹。

克勤克俭,人生患难须相恤

孔子云见贤思齐,此语道出了人心向贤的传统价值观念,所有杰出的人物,都有非凡的成就,都是成功的典范。

品读黄基,我怀着崇敬与虔诚的心态,也感谢庚子年秋两位梅州攀桂坊(下市)黄氏宗亲会的会长为我送来《梅州攀桂坊黄氏族谱》,让我能真切了解攀桂坊一带的人文史实,感受“上市梁,下市黄”丰富人文历史渊源。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客家人也是汉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民系,其源流始于秦朝征伐岭南百越时期,及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朝代,由于北方战乱频发,衣冠南渡,中原民众逐步向南迁徙,到达了江南及闽、粤、赣等地,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特别在黄氏宗亲的外八句中:“骏马登程出异乡,任从异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仿佛看见客家先贤南迁的画面与足迹,历历在目,记忆深刻。

“一生应诗明月,几生修到梅花”,这是黄基老先生的自用联,他天资聪慧,能背诗文60余万字,实属难得。一方面因为良好的基因及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后天的勤奋与努力。他曾感叹“回头一笑浮生梦,悔作名扬芥蒂人”,差一点中了状元,因而自号篑山,但他坚持不懈。

我在寻找本文资料的时候,也越发了解,越是羡慕他的人格魅力。他执掌一州财税大权而为官清廉,廉到“清畏人知,传廉名于胡质”,像晋朝知府胡质那样,连皇帝都知道;他热心公益事业,同情患难之中的人民——人生患难须相恤,不管天道平不平;他在北京创设嘉应会馆,为远道而来的老乡办事;从故乡到京城,从京城到梅州,他过着异常俭朴简约的生活。黄遵宪这样的描绘他:“公之所服,短布单衣;行路识公,人或信疑。公之所食,粥豆羹荠;人弃如遗,公甘如饴。公之所处,劣仅一席;昂首碍眉,侧卧触壁。” 短布单衣,粥豆羹荠,这种克勤克俭的精神,至今读来都令人感叹。

人生不过百年,广种福田,广结善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回报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多么的高洁。这其实正像我们客家人的精神和梅花品格,客家精神千年迁徙、艰苦奋斗、怀国爱乡,勇敢无畏;梅花品格凭借其坚毅的品质和独有的魅力折服了人们。

光绪十五年(1889年),黄基从江苏任上奔父丧回乡,依例在家守孝。不到一年,在家病逝,终年60岁。

品味不凡人生,吸纳智慧清泉。解读黄基,带给我们许多思考,他专心实学的作风,对堂侄黄遵宪的影响非常大,黄遵宪上北京参加拔贡生廷试与顺天乡试,就和黄基住在一起,聆听堂叔的教诲,在求新救国的道路上受到重要的影响。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高山流水,故乡明月,也许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浓缩了生命的真谛,每一段平凡的故事里都包含着生命的跳动,有多少辉煌和智慧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就有多少激动人心的人物值得我们去颂扬。

客都梅花香,美誉传千古。黄基先贤,他是我们客家人的骄傲。

新闻推荐

假期“餐桌文明”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陈思杰国庆中秋假期,梅州市餐饮业也迎来了客流小高峰。记者近日走访梅州市部分餐饮企业,发现文明用餐的理念已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