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美食品牌不断提升

羊城晚报 2020-10-08 01:29

五华酿豆腐十大高手之一——孔春兰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梅州客家美食,是客家先民长期迁徙过程中,在保留原有中原饮食习俗和烹饪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相邻民系的饮食文化特色和沿途的烹饪技艺,创新发展、包容变通而形成的,“既源于中原又不同于中原”。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客家菜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契机。

推动客家美食传承和创新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保健,做这道点心的时候,我觉得可以按照不同季节和时令加入相应相融的食用草药。”在五华小绵羊饭店,李庆泉正和几位厨师研究五华非遗“大布七月七药粄”的做法。

李庆泉,国家级烹调技师、五华县餐饮协会负责人,曾师从国家高级烹调师、中华金厨奖获得者陈钢文。他告诉记者,梅州客家饮食习俗中非常注重养生保健。客家菜用料讲究鲜嫩、野生、家养、粗种,加工讲究煮、煲、炖,粗刀大块、保持肌理,不破坏食物纤维与营养,膳食讲究搭配和效用,多用药材调理阴阳。“医食同源、食药同用”既是梅州客家美食的一大特色,又体现着“长寿文化”。

梅州客家菜素、野、粗、杂的自然食材和健康理念,配以原汁原味、注重养生的烹饪技法,从吃出健康长寿方面给予了丰厚的回报。梅州的蕉岭和大埔是“世界长寿之乡”,梅县区和丰顺是“中国长寿之乡”。

近年来,客家美食与中医药文化、长寿文化的结合更加紧密,长寿食材、长寿美食、长寿产业成为客家美食创新和发展的方向。梅州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3.76%,富硒土壤地带占总面积的52.3%,中草药1800多种,属全国和省重点品种282个,占普查品种的61%,如五指毛桃、牛乳树根、益母草、金线莲、艾草等既是客家人的医治病害的“药”,又是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的“食材”。

客家菜通过传承和创新,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获全国创业就业优秀项目奖;第五届全国海峡客家烹饪大赛等系列竞赛中获得16个特金奖、15个金奖、4个银奖,2人获评全国十大“客家菜烹饪高手”。2019年11月,梅江区被广东烹饪协会授予“广东客家美食名城”称号,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客家菜师傅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客家菜师傅队伍在不断壮大。截至2019年,梅州市建立了6个市级和6个县级粤菜(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培训客家菜师傅1777人,带动就业创业2735人;建成全国首个客家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3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目前正在申报建设3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3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

“以知名的客家菜‘五华酿豆腐’为例,2018年‘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后,五华酿豆腐正在申报省级非遗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李庆泉介绍,2018年,梅州市各县区启动了“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厨师被更多的人尊重,更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这对客家菜的传承发展十分有利。”

记者也从五华县人社部门了解到,为推动“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五华县技工学校设立了“梅州五华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展示馆”,成立了“五华县粤菜(客家菜)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了陈钢文(国家级)技能大师五华工作站。

“我们还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将五华特色餐饮打造成产业,带动上游的种植、下游的加工以及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五华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蓝锋向记者介绍,五华县着重打造鱼生、酿豆腐等菜系为主导的产业,并先后举办了“五华酿豆腐高手大赛”“五华鱼生大赛”“五华红薯节厨神争霸大赛”等系列活动。

新闻推荐

教育部明确小学起始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5周岁的荟荟进行线上学习辅导。荟荟能跟外教轻松交流。在近日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