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阳骑楼情思

梅州日报 2020-10-06 09:11

茶阳镇,大埔的老县城,是粤闽两省三县十二个乡镇的重要商贸集散地。

我对茶阳还是颇带感情的。早年,父亲在大埔中学教书,那时,我和母亲也在这儿居住了一段时间。多年后出来工作了,繁花似锦的岁月里,我总有股驿动的情愫,驻足在自己朝思慕念、魂牵梦萦的地方。于是重走茶阳的想法在脑海里萌了芽。

茶阳历史悠悠千年,其建县城于明嘉靖年间,迄今已逾470年。古镇幽幽,虽繁华落尽,却地灵人杰,可谓文风鼎盛,英才辈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的“丝纶世美”牌坊上铭刻父子进士的历任官史,激励每位茶阳后生禀承遗风,奋发进取;镇政府内,明嘉靖大埔县令欧淮所栽古榕今成茶阳一特,近500年“树龄”依旧茂盛葱郁、苍翠如故,秀姿菁菁、荫翳森森;茶阳派出所所址建于清道光年间,门上人民公安第一代警徽光彩熠熠,现已成星火燎原的“客都公安红色教育基地”……还有祖屋祠堂的石楣杆、诒榖堂、关岳庙、张氏家庙、饶氏宗祠、“天褒节孝”、邹鲁故居等文物景观,虽已剥褪繁华,但仍底蕴深厚,其淡然出世的姿态和浓厚文化积淀,更令观者怀恋。在客家迁徙古道上寻根溯源,仿若穿越历史时空,匆匆游走仅属浮光掠影,越往深处行游,越是沉醉不知归途。

茶阳古镇儒雅温润,甚得自然山水偏爱。其地处茶山之南,紧靠汀江,依山傍水,但自古至今水祸频仍。虽铅华濯尽,时光静冉,却留住了古镇风韵,凝滞了美好岁月。从前交通极其落后,仅有一条汀江连接粤东与闽西,水路远远发达于陆路。滔滔汀江从茶阳澎湃而过,为其带来无限商机。走夫商贩肩挑、背运烟茶、香菇、土纸等特产,从闽、赣经古驿道汇集到茶阳墟,辛勤置换来自潮汕的布匹、油盐、陶瓷等诸多日用品。

古镇的曲曲小巷里,瓦黛白墙的骑楼因地势而建,蜿蜒辗转,星罗棋布,都较为高大挺拔,紧凑如磐。斑驳不堪的老街中骑楼林立,有的楼内几件沾有泥巴的耕耙、锄头、犁铧、畚箕偎依墙根,有的屋檐下吊着一串串青黄相间的腌菜,有的老屋门边贴着虽斑驳却尚可辨迹的对联,有的门楣上褪色的横批顶端挂着面脱了镀的六面镜……信步游走,造型精美宏大的骑楼“旋庐”矗立其间,正门两盏灯笼高挂,门舍大气,灰墙斑驳,扶栏石柱精雕细琢,典雅精致。在一群古朴的骑楼中显得是那么的鹤立鸡群,卓然不俗。爬上附近的印山,临江观赏骑楼群英姿亦属兴事。骑楼百态千姿,种类繁多,一座骑楼就是一尊艺术殿堂。骑楼的世界属于“大家族,小社会”,骑楼内,同一屋檐下的茶阳人同宗共祖,聚族而居,共井而饮,血浓于水,一脉相承,敦睦相处,呈现出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亲和力及融洽和谐的好家风。漫步茶阳巷,一砖一瓦尽显肃穆沉稳的悠然古韵,似一壶陈酿,醇郁清酽而风情满满;又像一首老诗,悠远温婉又牵引人心。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古镇带来勃勃生机,密集骑楼汇聚成的巷道内,700余家商铺的商品丰富多彩:锅碗瓢盆、盐酒茶食等日用百货琳琅满目,各具特色;手工编制的竹具渔具、锣鼓乐器不一而足,缭乱人眼;还有裁缝、配锁、修发等各色铺子,从朝至暮张罗着普罗大众养家糊口的纷繁营生……鲜为人知的是,这里是粤东最大的骑楼街,风味各具的小吃在此走出乡门:肉丸、薄饼、忆子粄、算盘子、珍珠粄、煎豆干、鸭松羹等美食美点令人目不暇接,还有众多药料靓汤,以及红山楂、圆野柿、刺毛栗等野果诱人垂涎。勤慧好客的茶阳人,以稀松平常的食材,靠着化朽为神的手法和精细入微的心思,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一群“贪得无厌”的吃货。行老街,穿小巷,听听商贩悠扬的叫卖声,体验街坊市民的悠闲自在,尝尝刚出锅的豆粄、笋粄、企油饼等小食,亦乐得“浮生半日闲”。

夜幕降临华灯照,步入骑楼群,白天的余温已被皎洁月光洗去。霓虹照耀下,连绵不断的骑楼轮廓被勾勒出来,无不泛出经典的气息。当忆起耕耧锄刨的往昔岁月时,不要惊醒老街深巷那些缠绵往事,默然漫步就是对古典最好的致敬。骑楼、老街、美食、乡人……这一切无不令人神往,让久居城市的人们,留下不辞长作茶阳人的念想。

(昆之子)

新闻推荐

《红旗不倒,岁月峥嵘》出版

本报讯日前,由大埔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茶阳镇委员会和大埔县虎山中学联合编写的《红旗不倒,岁月峥嵘——太宁革命史料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