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活化红色资源 擦亮诗画梅江底色

梅州日报 2020-09-18 08:40

北联村红色基因馆内陈列的展品讲述着整个西阳镇的红色历史。(罗玮摄)来到北联村,首先看到的便是新修建的红色广场。(罗玮摄)

●本报记者罗玮

梅江区作为梅州市的市域中部,曾见证了许多革命战士的斗争经历。如今,英雄长眠,硝烟已散,但当年留下的革命遗迹和文物,成为了梅江区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而如今,说起梅江区的红色历史,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梅江人总会说出几个故事或红色人物。“身为梅江人,应该要了解梅江的历史,曾经只是耳闻有朱云卿这些革命人物,但具体事迹众说纷坛。如今一座座故居修缮好了,陈列馆布置好了,老百姓有深入了解梅江的渠道,也就更爱这片土地了。”今年75岁的老梅江人黄柳军说。

据了解,近年来乘着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梅江区将“红色种子”播撒四方,奏响红色进行曲,纵深推进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对红色资源的发掘梳理与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力度空前。近期,《梅江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发布更是让红色资源从历史中走来迈出了有力一步。

摸清家底

梳理资源为其赋基

北联红色交通线、英勇善战的客家骄子朱云卿、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秘密据点旧址“乔琳公祠”……历史烟云早已消散,而当年的路线、据点、标语留存了下来,被妥善保护陈列,建成历史陈列馆、战斗旧址,成为峥嵘岁月的见证者。梅江区作为原中央苏区县,红色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留下了许多重要党组织的设立和发展的印迹。有党组织成立时间早、斗争持续不间断、重要历史人物足迹多、红色资源数量多等特点。

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梅江区加大“革命家底”摸排,打捞革命印记,为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打下基础。

近年来,梅江区通过开展革命遗迹与人物的发掘工作,深入挖掘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间轴后发现,目前梅江区红色资源单体共有 100 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 46 处,通过市级以上认定的有 46 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人物活动地 21 处,革命领导人故居(旧居)21 处, 烈士墓 1 处,纪念设施 7 处,其他遗址 4 处。主要集中在江北老城区、西阳镇和长沙镇等地。

修缮提质

活化资源为其赋体

一段段壮烈的战役历史、一个个独具年代气息的历史物件……这是朱云卿烈士留给后人的记忆。在红军名将朱云卿事迹陈列室,这些记忆已被创新运用于陈列宣传中。战斗与物件背后的故事,结合情景再现、身边人的回忆、历史记录等珍贵素材,用不同方式讲给前来参观的群众。

在红军名将朱云卿事迹陈列室,入口的左边陈列着朱云卿的全身塑像,室内设置了八大板块,包括序厅“立志报国、军校深造”“创建农军、北上武汉”“武装斗争、义无反顾”“坚守井冈、屡建奇功”“驰骋疆场、彰显将才”“保卫苏区、殚精竭虑”、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等,通过全息投影、战斗模型、作战沙盘、历史展品等形式,佐以现场教学、情境体验、历史再现等手段,全面展示了朱云卿烈士的成长历史和奋斗足迹。

“朱云卿烈士的事迹片段曾在这一带老人中口口相传,知道的人虽不少但却难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而如今陈列馆的设立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烈光荣的一生,特别是对当下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市民张莉丽说。

在梅江区乔琳路附近,现代化水泥森林中藏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客家祠堂——乔琳公祠。记者在当地村民的介绍和后期翻阅史实中了解到,回溯过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乔琳公祠是广东省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的一个秘密据点,虽不曾奔赴前线,但数次在后方保驾护航,守护“红色火焰”的事迹至今广受传唱。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为留住革命精神,也为留住子孙后代的根,2013年乔琳公祠动工修缮。如今“新时代文明传习所”“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在修缮一新的乔琳公祠落地开花,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前来学习。

朱云卿事迹陈列室的设立与乔琳公祠的修缮,是近年来梅江区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让旧址遗迹容貌焕然一新,同时创新思路,让红色资源不仅让市民“听到”,更要“看到”“触碰到”,把红色资源展示宣传好的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梅江区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深挖历史人文资源,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名人故(旧)居、红色遗迹、特色民居等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不断做强名人文化、红色旅游、革命教育品牌。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梅江区名人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开发利用,以历史文化街区“一城两坊(老梅城、攀桂坊和望杏坊)”为核心,探寻着力点、找到新路子,让名人故(旧)居“活起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打造名人故居保护范例,并成功发掘出了李国豪故居、梁华昌故居等典型。

截至记者发稿前,李国豪故居布展前期工作仍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而近期新公布的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梁华昌故居的修缮工作也已进入三清三拆与修缮谋划阶段。

文旅联动

谋划发展为其赋能

在几天的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群众对梅江区的红色遗迹、红色人物以及名人故居的了解上,仍停留在“知道一点、不清楚甚至没听过”。而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梅江区的红色文化和历史底蕴,成为了梅江区“活化”资源的发展重点。

“我们村是典型的空心村。地处偏远山区,留守老人多,青壮年劳动力少,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收入非常薄弱。”北联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郑嘉亮说,自2017年12月,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被确定为广东省“红色村”以来,梅江区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定位,坚持“三带头三提升三打造”,全力推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红色北联”实现美丽蝶变,交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党员创先争优意识不断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村集体经济更是从“零收入”跃上十二万元台阶,昔日的偏远贫困小山村变成今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热门地和首选地。

日前,记者沿着梅坎铁路一直来到西阳镇北联村发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渡口之战遗址、诚怡公祠(农会讲习所旧址)、爱敬居(地下党秘密联系点旧址)、北联小学交通联络站旧址已经修缮一新。然而,这块藏在山沟沟里的革命沃土,如今受到地理位置偏远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鲜少人知。北联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郑嘉亮告诉记者,北联村虽然底色是“红”的,但目前却仍未在梅江群众心中“火”起来。虽然在去年接待了近万人前来进行党建和参观,但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前来参观的人数少之又少。为打破困境,目前在梅江区西阳镇和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积极谋变。计划通过农家乐、乡村民宿、拓展活动、周边农产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市民,同时与梅县区潮塘村、梅江区金丰村等周边村落形成联动效应,将北联村升级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北联村文旅联动发展是梅江区在未来将花大力气整合“红色资源”,走红色旅游的路子,努力讲好红色沃土“新故事”的体现。为对梅江区红色旅游进行统筹规划建设,日前,《梅江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专家评审会召开,并对梅江区未来15年的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接下来,梅江区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工作,积极推进名人故居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一批旅游、教育新亮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做好故居修缮工作,最大限度保存建筑原貌,并按照时间节点尽早完成闲置故居场所的规划,注重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故居周边人居环境,展现良好风貌;同时推进名人史料收集工作,充分挖掘村史、名人事迹,讲好红色故事、革命故事等,传播正能量。

新闻推荐

梅江河的蚬, 就问你馋不馋?

●郭华群客家人素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梅江河长期馈赠优质的河鲜食材,如今虽然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咸水的海鲜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