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大埔,大有可期

南方日报 2020-09-02 06:35

■开版词

《南方日报·大埔视窗》编辑部

美,是大埔的特质。

大埔,古称“百越之地、万川之城”,如今又被誉为“客家香格里拉”,集“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中国最美小城”等多个称号于一身。在大埔,你随处可见中国式诗意——透过它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葱茏之貌,直抵史风浩荡、人才济济的文化之核。这里,就是大埔。

大埔之美,美在生态。一直以来,优良的生态环境都是大埔的亮丽名片,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埔森林覆盖率近80%,负氧离子含量在1万个/立方米以上,土壤硒含量高达1.9毫克/公斤。2019年,大埔县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世界长寿乡”,世界长寿乡健康产业发展联盟秘书处落户大埔。而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梅州“五星争辉”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梅州生态康养文旅融合之星”的定位也愈加清晰。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大埔要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阔眼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大健康产业平台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大埔之美,美在文化。“千家弦诵和潺湲,万户芸窗对翠微。”千百年来,大埔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腹三翰林”“父子两进士”“一门两总理”“一家三将军”“一期四主席”等人文佳话不胜枚举;漫步泰安楼、花萼楼,以及简朴实用的三堂屋、下山虎和锁头屋,宛如进入了客家特色民居大观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覆盖15个大项80个小项,汉剧《客家之子·田家炳》《罗成叫关》令人拍案叫绝;早已刻入大埔人日常生活的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饼等,俨然成了客家美食的响亮招牌……围绕打造“客家香格里拉”目标,大埔还需要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好珍贵的文化遗产,着力打造人文品牌文物大县。

大埔之美,美在红色。作为广东首个中央苏区县,700多位革命烈士曾在这里捐躯沥血: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起义军南下广东,在三江汇流、山势险峻的三河坝,朱德领导了震撼人心的“三河坝战役”,为井冈山会师保留了革命火种;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机关设立于大埔,使之成为华南地区抗日救亡的指挥基地;解放战争时期,大埔成为闽粤赣边区核心根据地……大埔这片红土地,背负着光荣和梦想,承载了巨大的付出与牺牲,也塑造了大埔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斗争精神。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更要继承前辈和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和勇于付出、不畏牺牲的精神,让这片红土地再续辉煌!

大埔之美,美在产业。过去一年,大埔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人文引领,在特色现代农业、文旅产业、健康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上亮点纷呈。大潮高速让天堑变通途,韩江高陂水利枢纽横空出世,西河镇“十村联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获肯定、蜜柚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被点赞、茶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陶瓷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如今的大埔,探索出了一条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通往春天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奋力开创大埔振兴发展的更好明天,需要继续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找准自己的优势,坚持创新升级,不断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埔之美,美在前景。当前,大埔正面临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前路坦荡,使命在肩。全县广大领导干部正以新的状态,积极应对、埋头苦干。但正如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所指出的,一些领导干部思维固化,缺乏改革意识和敢闯敢干的精气神,干事创业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不善作为。路,是闯出来的!坎,是绕不过的!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全县领导干部要跳出大埔看大埔,跳出梅州看大埔,坚决摒弃封闭意识和排斥心态,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汇聚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大埔振兴,正当其时。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2020广东梅州柚·大埔蜜柚开采节之际,作为省委机关报县域版的《南方日报·大埔视窗》也正式创刊。70多年风云一纸书,南方日报已不是一张单纯的报纸,而是拥有多种媒体形态的全媒体集团,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今天,我们来了,带来了责任和使命;我们来了,带来了真情与祝福。我们是大埔的记录者,也是大埔的建设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和大埔的发展同频共振,深耕好脚下这片热土,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作用,向外界传播大埔好声音!

大埔之美,大有可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辉煌!

新闻推荐

探秘泉之乡

泉之乡的工作人员在跟小记者讲解桶装水的清洗工序。●何子琳(丽群小学504班)今天,我参加了梅州日报社举办的“探秘泉之乡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