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江南街道集中力量改造19条背街小巷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 道路换新装 社区变美了

梅州日报 2020-08-26 22:02

白马社区铺设柏油路、打造文化墙,社区人文环境明显提升。(钟小丰摄)

背街小巷,是城区道路的“毛细血管”,道路虽然又“背”又“小”,却联系着千家万户,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梅州城区的背街小巷随着城市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作为全市创文主战场之一,梅江区江南街道强化党建引领、勇于攻坚破难,解决民生实事,集中力量改造了19条、共8000多平方米背街小巷,一条条坑洼不平、困扰群众出行的“烦心路”换上了“新装”,变成了“连心路”、“顺心路”。

●本报记者江婵 通讯员郭志科

党群连心齐努力背街小巷大变样

“白马一巷以前这里到处是烂土堆,还不是"名副其实"的路,我们回家都要踩烂泥,现在这才是真正的路。”站在水泥铺设的白马一巷路面上,附近居住的老党员叶伟球,向记者展示了他于2019年初拍摄留存的白马一巷旧貌照片。他说,以前该地坡度陡峭,没有照明设施,一些路面还被居民占道种菜,群众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后来白马社区党委带着干部,走家串户了解民意,发动党员一起参与做好群众工作,党群连心,还路于民。今年5月,施工队进场平整和铺设道路,新设了路灯、绿化、垃圾分类点等设施,改善了他居住了50多年的小区环境。

“结合创文工作,社区党委从解决民生实事着手,向市住建局、梅江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争取80万元资金,支持社区背街小巷建设,还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捐款数额达6000多元。”白马社区党委书记卢润南说。不远处的白马三巷、四巷,连接了作新小学,以及众多午托机构和居民楼,是不少学生上下学和居民进出的必经之路。面对长期以来坑洼道路和破旧围墙,白马社区结合创文点位要求,铺设了柏油路,并将巷道两边的老旧墙体打造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客家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文化墙,获得学生家长和附近居民的点赞。

社区志愿者参与共建美丽新家园

坑洼小巷变身柏油路、公共停车位上车辆整齐划一、昔日“私家菜地”变身美丽花带……位于梅新路的新沙一巷、二巷,周边多为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单位宿舍和自建房,居住着400多户1000多位居民,属于无人管理生活小区。今年以来,梅南社区党委以创文为契机,争取各级资金支持50多万元,对两条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在梅南社区党委带领下,新成立的新沙二巷网格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了以党员干部、社工、社区群众等群体组成的“文明劝导队”,纠正居民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丢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加快推进小巷柏油铺设工程,对老旧小区实行常态化管理。

“背街小巷的治理,离不开丘阿姨等社区志愿者的努力。”江南街道社工站副站长张淑春“透露”,丘利珍不仅是居民,也是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骨干之一,老人不仅热心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还在周末带着孙辈一起捡拾垃圾、清扫路面,从小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意识。他们穿着志愿者马甲参与志愿服务,成了社区共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新沙二巷的巷尾,梅南社区党委书记廖丹指着小巷旁边一处干净平整空地告诉记者,新沙二巷的老年人居民约占七成。这里以前是居民自行搭建的简易小木棚,平时很多老人聚集在此纳凉聊天,由于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市容,社区已在创文期间,联合创文“双到”单位党员干部将其拆除。“考虑到居民需求,我们计划近期在这里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公共空间,增设石桌石凳,供大家休闲娱乐和纳凉。”廖丹说,背街小巷改造是民之所盼,为此,改造也应从细节体现人性化设计。

新闻推荐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编程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新趋势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们在上编程课。(受访者供图)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智能家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