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一流育人环境 梅县区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南方日报 2020-08-10 06:35

传统文化进校园之端午节实践教育活动在梅县区扶外小学举行。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梅县区扶外小学开展了多场百人硬笔书法现场大赛。

受访者供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环境与学生素质培养密切相关。

近年来,梅县区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新学校、增加新学位满足社会需求,并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教育资源差距,使得梅县区教育的硬件条件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梅县区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方面下功夫,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提倡特色办学,以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好的学校要"内外"兼修,既有好的硬件设施设备,又要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梅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争取让每一面墙会"说话",以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陶冶情操。”梅县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走进梅县区的各所学校,精心设计的校园空间、经过艺术处理的角落,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何苑妮刘洪桥温锡良徐丽君

创新方式

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

梅江河畔,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爱国华侨捐建的梅县区扶外小学(原“万秋小学”)静静矗立着。走进这座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内,从教室到走廊,随处可见书法元素点缀其中,现代化教学楼与之相得益彰,衬托出校园的宁静和儒雅。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梅县区扶外小学校长吴海燕介绍,2015年,学校对校园文化进行了重新建构,开始在校园内加入书法元素,将书法文化打造为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希望能让每一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位于该校综合楼一楼的书画园占地50多平方米,是该校师生日常学习书法、展示书法、欣赏书法的场所。吴海燕介绍,展示在校园里的书法作品会定期进行更换,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感受书法艺术之美,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学校还专门设立了2个书法专用教室,充分践行学校“一笔一划写字,一言一行立德”的育人理念。

梅县区扶外小学副校长李浩告诉笔者,目前,该校以“1+15+1”的书法教学模式开展书法教学,即每周上好1节书法课,每天15分钟书法练习,1节书法兴趣班辅导课。“学校通过对本校老师进行培训,同时外聘书法老师来解决师资问题,学校还和梅州市硬笔书法协会合作,作为协会的培训基地,确保书法课程顺利开设。”李浩说。

书法特色课程是扶外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载体之一。一直以来,扶外小学将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据介绍,该校近年来多次举办百人硬笔书法现场大赛,在传承经典中创新方式,让学生在书写中感受正能量。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书法比赛,由各班选派在选拔赛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当轻缓动听的古典音乐响起,学生们坐姿端正、握笔规范、神情专注,用心书写每一个笔划、每一个汉字,在汉字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学校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李浩说。

一撇一捺悟文化,一笔一画冶情操。今年,梅县区扶外小学被评为“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梅州市书法特色学校”。近四年来,该校约有70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有34人、获市级奖项8人、获区级奖项28人。

与时俱进

用特色教育寓教于乐

走进雁洋镇叶剑英红军小学,一栋栋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课室内配备了全新的桌椅、教学一体机等。漫步于校园,内部道路干净整洁,不远处,是该校刚刚落成的德育基地,分为剑英厅、苏区厅、国防教育厅、客家文化厅四大区域。

作为全国百所红军小学之一,叶剑英红军小学自建校以来就以传承红军精神为使命,将红色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特色的发展方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传承红军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不仅要办好教育,更要办特色教育、高质量教育。”叶剑英红军小学校长肖任泉介绍,2019年底,“叶选基科学实验室”在学校落成并举行“科学文化进校园巡讲”活动,引入电子北斗卫星接收机信号解析设备、激光雷达定位车、工业机械臂、履带月球车等现代化科技教学设备,这是传统老校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

文化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宏观的引领,更需要日常场景的点滴汇聚。

正是看到这一点,梅县区各所学校都在环境文化上做足功夫。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对一草一木、一字一画进行认真斟酌,对每一个空间精心设计,对每一个角落进行悉心处理,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这样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喜欢校园,在春风化雨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转观梅县区较为“年轻”的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鲜明的外语教学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该校围绕这一特点,推出外语文化节等“四大品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外语主题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开阔国际视野,营造了浓厚的寓教于乐的外语学习氛围。

“每所学校都有其自身长期形成的传统,有其特殊的文化沉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避免"全盘否定"式的大拆大建,要让校园理念和历史也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梅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标识,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一步。

细处着手

以文明之光点亮校园

正值暑假期间,梅县区扶外小学的教学楼里却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忙着拆除校园内厕所的老旧地砖、墙砖,换上全新的厕所门。原来,由于年代久远,教学楼厕所存在设施陈旧破损、外墙皮脱落等问题,给师生学习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以前的老厕所设计得比较狭窄,同时使用的时间太久,外墙的瓷块出现渗水现象,导致外墙的灰底破损,还出现了水渗进教室的现象。”扶外小学副校长王晓东说道。

为营造更好的校园环境,学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决定投入13万元,在暑假期间对校园内8个老旧厕所进行改造升级,争取在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

除了对硬件设施加以提升,扶外小学还在厕所文化打造上下功夫。

笔者走进其中一间改造完成的厕所里看到,墙砖瓷砖整洁明亮,室内悬挂了一些绿植,在厕所门口、洗手台上、蹲位前,随处可见文明如厕标语、客家谚语以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改造后的厕所焕然一新,成为校园文明的一大亮点。

“对于新的东西,人们总是会格外爱护,把厕所布置得越精致,学生就越讲文明。”王晓东说,在开展“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学校结合学校的书法艺术特色学校的工作,将其作为打造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把创文宣传知识、客家文化等融入其中。

推进中小学厕所改造,是基础教育“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梅县区教育系统把中小学校“厕所革命”作为补齐基础教育短板、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重点工作来全力推动,在厕所小阵地做足教育大文章,通过打造文明厕所,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助力文明城市的创建。

据了解,2019年,梅县区投入约200万元对瑶上中学、石坑中学等4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改造维修。2020年,梅县区计划投入1115万元资金支持27所中小学校开展“厕所革命”。目前,荷泗中学、梅兴中学、丙村中学、三乡中学等4所学校已完成厕所改造。

“接下来,梅县区教育部门将加快推进中小学"厕所革命"工作,力争早日完成今年厕所改造任务,打造安全、清洁、优美的厕所环境,为校园文明锦上添花。”梅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相关部门整治梅城富奇路、人民大道等路段车辆乱停放现象 停放秩序改善 成效仍需巩固

客都汇商业广场附近共享单车停放秩序明显改善。(洪国栋摄)本报讯(记者洪国栋实习生陈俊)7月31日,本报曾报道了梅城富奇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