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章里有程伯的一份功劳
◆陈耀宗
程伯就是已故著名作家程贤章,他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前辈。
程伯情倾客家文化,在梅州、在平远都是有口皆碑的。过去,我与他有过多次接触和交往,最让我难忘的是,长期以来,他一直不遗余力为挖掘、弘扬程旼文化鼓与呼,但他为之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所需的毅力,却鲜为人知。
程贤章是客家文学开山鼻祖、世界客属名贤、广东古八贤之一程旼的第50代后裔。一直以来,他十分关心程旼文化的挖掘工作。尽管年事渐高,但他仍先后多次奔赴平远,积极为打响程旼文化品牌摇旗呐喊。
记得2005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十一),75岁的程伯专程来到平远县,与县领导商讨建设程旼纪念馆之事宜。那时候,我在平远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供职。当天,我带着同事、摄像记者刘强,全程陪同并采访了程伯。
记得那天上午,天气很闷热,天公不作美,程伯刚到县城,就下起雨来。县领导劝他好好在宾馆休息,可他仍坚持,茶都没喝一口,便钻进小车,冒雨前往程旼故居遗址——平远县大柘镇坝头东片官窝里,与县领导现场办公,一待就是大半天。
回到宾馆,快十二点钟了。我试着问程老,是先吃饭,还是先接受我们的采访?他爽快地说:“先把正事做完再吃饭也不迟嘛。”面对镜头,他很快切入主题。程伯说:“仅2004年以来,我为建程旼纪念馆这件事,前后来平远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每次来都是大热天。”他告诉我们,为这事,他还专门找过几位省市领导,他们都表示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程伯非常健谈。“挖掘程旼文化意义重大。”他说,“梅州境内有条大江,叫韩江,韩江的上游是梅江,程江是梅江的支流。韩江是用来纪念韩愈的,梅江是用来纪念程旼的。一条江用两个历史文化名人来命名,我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在他看来,韩愈与程旼有不同的地方,韩愈是唐朝刺史,他在潮州住了八个月;程旼有别于韩愈,他是南齐时的处士,是贵族。“所谓处士,我的理解是,相当于"太平绅士",是有学问、有道德,也有一定财力的人。程旼是甘愿到梅州的,他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平远,而且是长期居住,后代子子孙孙也一直生活在梅州。我十分敬仰韩愈,他是文人的典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曾到潮州拜谒过韩公祠,韩公祠建得多么壮观、雅致。相反,程旼什么也没有,现在连纪念馆也没有,这对程旼太不公平了!若论功劳,我看,程旼不敢说盖过韩愈,最起码一点也不逊色于韩公。”
谈到建程旼纪念馆,程伯滔滔不绝。他说,建程旼纪念馆意义非同寻常,其历史价值应该摆在第一位。他很动情地说:“我们客家人最大的特点是寻根问祖,任何时候都不会数典忘祖。程旼是我们客家人的先贤、客家文学的开山鼻祖。如果程旼纪念馆建好了,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客家人都会来拜谒,你们信不信?”
接下来他说:“当然,建程旼纪念馆并不是靠你我几个人就能完成的,这是件大事!平远县委、县政府很重视,想了很多办法,思路很广,得到了社会和各界人士的认可和支持。我想,只要是有利于弘扬客家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事,大家都会支持的。我很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多做这方面的好事、实事。”
在采访中,外面的服务员催了好几次,说饭菜都凉了,可程伯仍然精力充沛,意犹未尽。水没喝一口,足足讲了一个小时,思路清晰,完全不像年事已高的老人。他还告诉我:“去年(指2004年)我写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一篇5万字的散文,共计30万字。我像搬砖头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纸上写。我写得一气呵成,有一天竟达成了日写一万多字的纪录。”
我不由肃然起敬:一天写一万字,这可不是在电脑上敲打键盘,而是“爬格子”——在稿纸上手写呀!这对于75岁的老人来说,需要多大的毅力,这恐怕外人是难以想象的。
令人欣慰的是,程伯这次来平远的几个月后,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方的努力下,平远县委、县政府开始着手筹建程旼纪念馆。2007年,纪念馆正式动工兴建,选址在程旼故居遗址——平远县大柘镇东片村,规划控制区面积15万平方米,核心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区面积4000平方米。首期工程于2008年2月底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程旼纪念馆按照“小建筑、大花园”的古典园林式风格进行设计,颇具客家地方特色,由正门、各具特色的展室、人工湖、仰贤亭、程源、休闲区、碑廊、主厅、后花园、观赏台、展馆等景点组成,整个园林建筑在符合古典式园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客家文化内涵。艺术园区内所有书画雕刻均由国内著名书画家题刻,如正门的“程旼故居”是由世界著名画家高剑父的入室弟子、岭南画派泰斗杨之光题写,多位名人均在故居内留下了手迹。近年来,平远县把程旼文化打造得有声有色,效果非常显著。
我想,程旼纪念馆的建成,程旼文化的打造,与程伯的鼓与呼是密不可分的吧?这个“军功章”里,必有他老人家的一份功劳。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平远县召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简称“新阶联”)成立大会,平远县鸿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东当选为会长。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