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大柘镇建设三大农业基地助推农业产业化 做大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
夏日,在平远县大柘镇黄沙村蔬菜基地内,一排排苦瓜、白菜等蔬菜长势喜人。艳阳高照的田地里,随处可见菜农忙碌的身影。另一边,位于超竹西河村的荷叶层层叠叠、星罗棋布,映衬着盛开的荷花,一阵夏风吹过,满田的花香沁人心脾……这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正是大柘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硕果。这些特色农业不仅丰富了县城居民“菜篮子”需求,还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优质蔬菜供不应求
行走在黄沙村,青菜绿、番茄红,还有忙碌的身影比比皆是。“过去村里条件差,村民没有奔头,村里的良田2年前有七成都是撂荒地。”黄沙村党支部书记何琼英说,直至2018年底,在大柘镇党委政府推动下,村里与可其山电商团队签订300亩土地流转合同,建设起“电商带动、产销结合”的电商助农标准化蔬菜基地。
“合作社结合自身农电商网上销售专长,采取直接收购+合同种植相结合的模式。”负责人林豪江介绍,除了直接收购农户及贫困户种植的番薯、黄豆、南瓜等农产品,还以合同订单的方式,提供南瓜等瓜菜种子和技术支持,给农户进行种植。此外,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种植协议,保价全量收购,再通过自有电商渠道对外进行销售,以实际行动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不用30分钟,新鲜蔬菜就能从黄沙运到县城驿站。在饿了么、美团下单1小时,新鲜蔬菜就能送上市民餐桌。”可其山生活电商驿站店长李秋玲介绍说,通过“电商+基地+社区”的销售模式,驿站日均营业额突破4000元。而在淘宝店铺,黄沙村的梅菜、豆子等产品也正旺销。如今,电商助农蔬菜基地带动黄沙村5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万元。至2019年底,黄沙村20户贫困户、63名贫困群众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莲鱼共生闯出新模式
如果说“公司+基地+农户”是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的模式,那么通过流转土地增产创收则是另一条带动农民致富的新路子。老圩、西河、田兴三村联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就是一个典型。
时下正值莲子、莲藕上市季节。来到莲鱼基地时,刚好碰上了挖藕人在劳作,只见他们手抓水枪,在莲田中摸索前进,利用水压冲洗着莲藕周边的淤泥,不多时,就有莲藕浮出水面。“这里的莲藕很好吃,松、嫩、甜,每天有莲子、莲藕200多斤上市。”基地负责人温志良说。 去年,他与合伙人在老圩、西河、田兴片通过集约流转330亩土地,开展稻(荷)鱼共生综合种养绿色生态的农渔发展模式,带动100多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其中贫困户24户。今年4月,基地在成功种植莲藕的基础上,试行发展莲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已投放了逾1万多斤的鲤鱼、小龙虾、田螺等水产种苗,经过3个多月的养殖,莲藕、莲子品质良好,而螃蟹体型大了2倍,田螺也陆续销往市场,基地亩产收益预计可达6000元,比以前单纯种植莲藕亩增约3000元。
小生姜开辟新产业
来到坝头村南山村小组,只见成片的生姜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好在最近天气晴朗阳光充足,让洪水浸泡后的生姜活过不少。”看着长势良好生姜,来自江西的种植户何志淮总算松了口气。今年3月,他看中大柘地处县城且土地资源多的优势,在坝头村流转200多亩土地,进行生姜、大蒜、红薯、水稻等农作物轮作种植。让他没想到的是,6月8日,刚刚种下的生姜便遭遇了一场几十年一遇的洪灾。洪灾过后,他迅速进行生产自救,对生姜基地进行抽水清淤,抢回了100多亩进行精心管理。目前除了60亩改种丝苗米外,保存下来生姜预计下月便可上市。
“从种植开始便到这里务工,既照顾了家庭,又贴补了家用,很不错了!”正在田里劳作的余阿姨说。每天100元的务工收入吸引当地2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何志淮说,尽管洪灾遭受不少损失,但仍看好生姜种植前景,明年他计划再到其他村流转土地进行轮作,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朱双玲朱维佳)
新闻推荐
●元元这几天,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今年高考招录取分数线。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放榜。这对于平远1251名考生家庭来说,一定是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