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覆盖率近80% 传承发展中医药 优质服务惠基层

梅州日报 2020-07-28 09:09

●本报记者刘巧

通 讯 员吴锐文

去年,五华县平远县率先通过国家级评审,被命名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今年,通过省级评审的丰顺县梅江区蕉岭县梅县区即将迎来“国考”;下一步,兴宁市大埔县力争纳入“十四五”时期申报创建范畴……近年来,梅州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全市“创先”工作县(市、区)覆盖率接近80%,达到市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要求。

升级基础设施

练好发展“硬功夫”

驱车行驶在平远县柘东路,只见路旁新楼高筑、气势恢宏,这是平远县医疗养生保健中心一期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二次装修,医疗设备购置也在前期准备当中,预计10月"上线"使用,建成后床位将达250张。”平远县中医医院负责人介绍说。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2013年,平远县决定分两期建设医疗养生保健中心,其中一期由政府投资1.5亿元建成以平远县中医医院为主的医疗服务区,二期通过招商引资兴建集食疗、养生、保健、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养生保健区,与一期项目配套。项目建成后,不仅可服务平远26万人口,而且可辐射周边江西、福建区域300多万群众。

夯实基层中医药发展基础,首先要练好“硬功夫”。在“中医服务基层化”延伸工作中,蕉岭县投入2000多万元,对全县8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硬件设施进行了再提升。同时,投入5000多万元,按照“三统一、三保障、三融合”标准,升级改造全县69个村卫生站,统一按照80平方米面积建设,分为四大功能区,配齐53种基本设备。

壮大人才队伍

提升内在“软实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五华县把医技人员列入全县人才培养的“六大工程”之一,筹资近千万元对医技人员的招录、培训和晋级实行奖补,并发挥名院、名科、名医效应,组织名(老)中医师带徒活动,开创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传承新模式。

“中医馆医护人员平时有不少短期培训和外出进修的机会,加上政府的重视、群众的尊敬、设施的优化,他们劲头十足,现在中医馆每月的业务量达到30多万元。”五华县龙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廖约周说。

目前,五华县拥有中医药人才599人,较“创先”前增加了130人,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梯队,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补齐中医药人才短板,丰顺县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人才发展策略,通过建立培训基地、组织专家巡回授课、实施“树榜样、立名医”工程等方式,不断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夯实中医药人才根基,提升中医药人才素质。

优化资源配置

力破基层“看病难”

2019年7月,市第二中医医院在梅江区西阳镇设立白宫分院,并联合全区8家基层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全市首家“城市医疗集团”,通过派驻专家团队、定期下基层开诊等方式,对区域医疗资源进行整合,着力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遇到急诊重症患者,我们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而对于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上级医院则鼓励他们回到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方便群众看好病、好看病。”市第二中医医院白宫分院院长江汉奇说。

梅江区还基本完成了以市第二中医医院为龙头,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兼顾发展,国医馆合作交流,乡镇卫生院发挥“枢纽”作用,村卫生站强化“网底”作用的建设目标,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联盟合作,借力发展。梅县区中医医院先后加入粤闽赣边医疗联合体、粤闽赣边专科联盟、岭南骨科联盟等,与省中医院、省人民医院、三九脑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立技术帮扶关系,不断提升全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新闻推荐

梅州政协连心桥顺利合龙

梅州政协连心桥顺利合龙。(肖根平摄)本报讯(见习记者黄科)23日下午,随着最后一个预制箱梁架设完毕,梅州政协连心桥顺利合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