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规划 打造“珠西城市客厅” 全面融入湾区建设

江门日报 2020-07-24 07:52

伴随着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即将通车运营,一座现代化的珠西枢纽新城将快速崛起。

以300米南湖地标塔楼为最高点,开敞的“站—湖—山”景观带一览无遗,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乘坐高铁汇聚于此,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客厅”展现在人们眼前。

这,就是珠西枢纽新城的未来景象。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当前,江门正以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作为定位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打造珠西枢纽新城,既是对城市格局和价值的重塑,也是江门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要。

审时度势,谋定后动。

近年来,从曾经的“南新区”到如今的“珠西城市客厅”,从最初的疏导老城区人口到如今的珠西门户担当,江门市紧紧围绕“珠西中央活动区城市客厅”“江门南部公共中心”定位,全力建设珠西枢纽新城,统筹布局了一批高质量的商务、医疗、教育、文旅、科创等服务配套项目落地。可以预见的是,一座宜创、宜居、宜商、宜业,对接大湾区、辐射粤西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即将在湾区崛起。

文/叶田图/周华东

过程

从“南新区”到“珠西城市客厅”

回顾珠西枢纽新城的规划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10多年内经历了4次的修改和完善。

随着新会主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旧有的城市支撑体系逐渐不堪负荷。城市需要向外扩展,需要增强吸引力,需要增加在教育、医疗、商业、服务、公园绿地等方面的投入。

基于此,2003年的《新会区南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将“南新城”定位为城市未来之核、商业金融中心、现代文化休闲中心、交通中心、大型居住社区。

2009年的《新会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新区”规划定位是生态宜居示范区、银洲湖产业区服务基地。

2016年的《枢纽新城规划思路》《枢纽新城概念方案》,首次提出了“枢纽新城”概念。珠西枢纽新城定位是承担珠三角西入口交通中心、珠三角产业与服务向粤西过渡、为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银洲湖轨道及先进装备制造业配套服务、构建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区等职能。

2018年的《珠西枢纽新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珠西枢纽新城定位是珠西GAZ(中央活力区)城市客厅、江门南部公共中心,主要包括文化地标、宜居社区、商旅服务、交通枢纽、先进装备交流窗口、科创孵化等功能。

从最初的4.29平方公里到18.8平方公里,再扩展到如今的188.38平方公里,珠西枢纽新城变化的不仅是规模面积,更是从“新会城区核心”到“珠西城市客厅”的转变。

在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建新看来,珠西枢纽新城的规划建设共经历了“以产聚城”“以站兴城”“枢纽成城”三个阶段。

刘建新表示,从整个大湾区发展战略来看,珠西枢纽的站线规模排在全省第四,按照省对江门市“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定位,珠西枢纽新城的规划不能按照常规的概念来设计,而是要充分发挥江门作为珠西门户城市的优势,强调产业支撑,产生服务交流,从辐射大西南的战略角度来谋划。

结构

“T轴、一核、七片区”

珠西枢纽新城位于新会区主城区南侧,区域总占地面积18.35平方公里。其中,枢纽新城核心区范围约2.7平方公里,以江门站为中心,东至轨道交通产业园,南至厚德路,西至启超大道,北至南湖路。

目前,珠西枢纽新城已经云集了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中科创新广场、新会万达广场等不同形态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新会区的计划,将其打造成宜创、宜居、宜商、宜业,对接大湾区、辐射粤西的现代化高品质都市新区,成为江门市“三区并进”以及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中的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据市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曾宪谋介绍,整个新城的空间结构分为“T轴、一核、七片区”。T轴,即沿江门大道、今洲路城市发展轴;一核,即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七片区,即现代都会居住区、梅江文化主题区、科创孵化产业区、海绵型生态社区、综合服务拓展区、专业培训主题区、先进制造集聚区。

枢纽引领,规划以江门站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功能核心,在周边集聚主要的城市公共性职能,引领整个规划区的开发建设;

T轴驱动,沿江门大道、今洲路城市发展轴,形成多个功能中心和节点,推动基地对接周边重要功能区域;

生态网络,规划依托现有主要水网系统造就的生态本底,预留的多条景观通廊,以及交通廊道及防护绿地,共同形成蓝绿交织的绿色网络,构建生态型的新城区;

多元融合,规划以主要城市道路、重要设施边界划分多个功能片区,各个片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强调区内功能的多元复合,共同打造一个融合的整体。

“通过枢纽引领、T轴驱动、生态网络、多元融合,充分发挥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功能,均衡布局,整体推进,将珠西枢纽新城打造成为"城市客厅"和景观名片。”曾宪谋说。

特色

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区

从昔日的水陆交通门户到如今珠西枢纽新城的崛起,江门站无疑是“新城之核”,届时也将成为省内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表示:“届时,通过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在空间上把珠中江城市群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圈构建成大湾区的"黄金三角地带",新会将为大湾区东西两翼协调发展以及大湾区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造产城融合的样板区,珠西枢纽新城承载了新会区乃至全市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担当。如何在规划上做出江门特色?这无疑是一篇大文章。

据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珠西枢纽新城的规划特色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重视产城融合。依托旧城连接周边产业园区,东面为中车基地、西面为新会开发区、南侧为临港工业区。

二是体现绿色发展。保护区内全部山体,保留全部自然河流并后退10—50米的绿色空间,打造以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的海绵城市支撑体系,保留部分新会陈皮原产地及蒲葵种植区。

三是打造慢行系统。“城市水道(15.7公里)+碧道(35.4公里)+绿道(43.8公里)”的城市慢行系统,与住宅小区绿地系统和城市历史文化印迹共同形成“五分钟见绿、十分钟见水”的城市步行健身运动休闲系统和乡愁记忆系统。

四是注重产业导入。丰富枢纽新城城市业态,打造富有活力的城市新区,优化邻避设施布局,预留若干条100米宽的城市管线走廊,实现邻避设施的集中模块化布局。

五是打造城市快速环,即建设“新会大道+江门大道+深中通道+南门公路”的城市快速环。

“我们要推进珠西枢纽新城的高质量建设,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刘建新表示,珠西枢纽新城的规划在省内属于高标准高规格,对于下一步的建设,既要会“守”(保护和传承好历史和文脉),也要会“变”(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规划管理水平),真正将珠西枢纽新城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样板区。

新闻推荐

梅城沙子墩路黄塘市场附近环境问题突出 车辆乱停放 卫生存死角

本报讯(记者洪国栋)近日,记者在梅城走访时发现,梅江区沙子墩路黄塘市场附近卫生环境及交通秩序问题较突出,存在车辆乱停放、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