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一小学的 革命峥嵘岁月
●刘如君
在梅江区金山街道张家围,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且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梅江区肩一小学(原东郊乡中心小学)。它创办于民国三年(1914年),前身为建于明朝末期的张家围族学私塾旋溪书室,其张氏族人一直以来将张家围鱼塘收入的一半划作办学经费,由族学推动,因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后由族学改为公办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东郊乡中心小学,后来再恢复其原名肩一小学。
梅城地下党活动的大本营
梅城张家围是梅州著名的人文秀区,现代言情小说之父、著名作家张资平,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解放军进行曲》的作者、著名音乐家张棣昌等均出生于此。也有许多英雄儿女在这里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期,肩一小学曾是梅城地下党进行革命活动的大本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民奋起抗战。在保家卫国的抗日运动洪流中,肩一小学的师生政治热情高涨,很快就靠拢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张弢老师在党组织的帮助下,组织了“张氏青年读书会”,得到不少师生和邻近进步青年男女的拥护,纷纷报名参加。1940年,肩一小学聘请了熊钦海(中共地下党梅县中心县委宣传委员),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与张弢一起并肩战斗。另一同志温万兴也因工作需要担任了地下党交通员,张弢还聘请他为肩一小学教师,并在学校建立了梅县地下县委直接领导的地下交通站交通支部。该交通支部由张弢负责,温万兴和熊钦海、谢禄秀等成员组成,多次出色地完成上级党组织交付的任务,把党组织的绝密文件安全地送达各级革命组织手中。
肩一小学交通支部还发动了不少进步学生参加读书会、歌咏队、篮球队等组织,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这些进步学生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在他们之间传播革命思想,播下革命火种。
交通支部地下党的几员“干将”
肩一小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梅县地下党进行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离不开张惠镛、张弢、张柏赞、张伟贤、熊钦海、温万兴、谢禄秀等地下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以肩一小学为活动据点和工作联络点,为革命出生入死。
张惠镛(又名张森),是张家围最早参加革命的人士之一,1937年由中共梅县县委书记李碧山(越南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梅县《民报》主编。后《民报》因宣传抗日救国方针,抨击国民党反动派而被查封,张惠镛辗转到广东韶关曲江任党报《新华南》主编及进步刊物《新建设》主编。张惠镛后又与国际问题专家张铁生、左翼作家黄药眠(梅城下市小溪唇人)等人合作创办宣传抗日救亡的革命报刊,并为进步报刊《世界知识》及香港《华商报》撰写政论文章,是一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
张弢,原名张体康,1914年出生于梅城张家围进士楼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张弢在20年代后期在梅州中学读书,毕业后回到家乡张家围,在肩一小学担任教师。张弢当时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卧病在床的时间足足有四年之久。病魔折磨着他,几乎要了他的命。但他意志坚强,从未放弃。后来,他的病情逐渐有所好转,但两腿膝关节已经变得僵直,成了个瘸拐的残疾人。但是,为了革命事业,张弢克服了种种难于形容的困难,硬是重新站上了教室讲台,继续在肩一小学任教做教书育人工作。张弢平时勤奋好学,闲余喜爱看书,经常到当时梅城民众教馆(原址在东较场侧市山歌剧团宿舍,现已拆除)借阅书报,结识了时任中共梅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黄芸。1937年冬经黄芸介绍,张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冬至1940年秋,张弢担任了中共梅县东郊小学党支部(包括肩一小学、周溪小学)书记。其间,他也担任肩一小学教导主任,主持学校日常工作。他利用社会关系聘任梅县区委、梅县中心县委的同志到肩一小学或附近小学(周溪小学)教书,在教师身份的掩护下开展革命工作。张弢虽双脚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工作任劳任怨,待人亲善和蔼,深得学生、家长及张氏族人的爱戴。他以教书作掩护,长期担任梅县地下党交通站站长及支部书记的重要职务,与交通员温万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梅县城北区区长)及谢禄秀(新中国成立之初任兴梅粮食公司经理)相互配合,将县委和闽粤赣边区、特委等领导同志的重要信息、文件、情报安全迅速地传送到县、区各级党组织中,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革命任务。
张柏赞(又名张英)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梅城“大众书店”(原址在现在凌风西路的新华书店)当店员,曾组织印刷工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革命工作,曾任梅城中共店员支部组织委员,1944年加入东江纵队,参加了抗日武装斗争及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任解放军铁道兵团师政委。
张伟贤是张家围进士楼人,读初中时受张弢及张惠镛的教育和影响,思想进步较快,1938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三个月后由廖晨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梅州中学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张伟贤曾任中共梅县学生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梅州中学党支部书记兼管广益中学、乐育中学小组。
通过早期参加了地下党革命活动的张弢、熊钦海、温万兴、谢禄秀等同志做了大量的有效宣传、教育工作,张家围及肩一小学邻近的许多进步青年学生和校友都非常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共梅县中心县委书记李碧山和县委陈光、梁集祥、黄芸等同志也经常到张家围一带及肩一小学巡视和指导革命工作,使这个地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非常活跃,为支援抗日战争和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闻推荐
加强执法联动 形成监管合力 多部门联合整治 中小学校周边环境
日前,梅县区委政法委组织区教育、公安、文广旅、卫健、市场监管、烟草专卖等多个部门,对梅县区中小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