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优质均衡 “一盘棋”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梅县区全力推动教育增量提质,2016年以来教育总投入超25亿元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新建综合楼项目建设已到收尾阶段,建成后可提供1200个学位。何森垚摄
日前,在2019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的对全省21个地级市、122个县(市、区)政府2018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中,梅县区获得89.14分的好成绩,在北部生态发展区共37个县(市、区)中获得第3名,位列梅州市第1名。
优秀成绩的背后,是梅县区一直以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
“挤”出黄金地段建学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全面完成“区管校聘”改革工作、推动体艺特色教育……近年来,梅县区抓投入、增学位、破瓶颈、引人才,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自进入2020年以来,梅县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全区教育工作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何苑妮刘洪桥温锡良萧潇
缓解“上学难”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学位
早上8时,琅琅读书声在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准时响起。而在距离学校的不远处,新建综合楼施工现场正进行室内装修工程及完成剩下的附属工程,各项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新建综合楼项目未能在春节后如期开工建设,为了赶上今年9月交付使用,项目正全力加快施工进度,预计7月下旬完工,8月进行验收。”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总务处主任邓欣说,全新的综合楼建成后可开设24个教学班,按每班50人计算,可提供1200个学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扩容提质的步伐加快,城区住宅增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区流动,梅县区新增学龄人口呈迅速上升趋势。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城区学校学位不足问题突出,“上学难”“入园难”成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以梅县新城西片区为例,该地区商业住宅小区林立,不少周边省、市、乡镇生活的居民在此购房安家,人口逐渐密集。生活在该地区的学生纷纷到附近小学就读,导致学校出现大班额的情况。
为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民生和重点项目建设,将疫情对项目建设影响降到最低,解决群众最为关切的教育民生问题,梅县区成立教育领域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跨部门、全局性的协调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各项教育领域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目前,德兴小学扩建工程、扶大中心小学扩建工程、第二实验幼儿园新建工程、东山中学客都人家分校改扩建工程等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均有序推进。
补齐教育短板,梅县区肯下大力气啃“硬骨头”。
自2016年以来,梅县区教育总投入超25亿元,结合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工作,将位于新县城黄金地段的500多亩土地用于学校建设,先后投入约15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富力城附属小学、新民小学、德兴小学等多所学校。
“梅县区将继续坚持"强公办、扶民办"的方式,多措并举,推进公办学校扩建工作,增加学位,同时推动华师华业外国语学校、梅州昌盛实验学校等民办学校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高端优质民办学校,弥补公办学校学位不足问题,合力充实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梅县区教育局局长冯治山表示。
均衡化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向乡镇延伸
走进雁洋镇叶剑英红军小学,一栋栋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课室内配备了全新的桌椅、教学一体机等。漫步于校园,内部道路干净整洁,不远处,是该校刚刚落成的德育基地,分为剑英厅、苏区厅、国防教育厅、客家文化厅四大区域。
据介绍,雁洋镇中心小学新校区占地面积42.15亩,投资约1.4亿元。2019年9月,新校区的全面落成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约1500个优质学位,有效缓解了雁洋镇学位紧张的情况。
“新校区投入使用后,能够满足本地户口学生的上学需求,辖区生源基本没有出现外流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尽力去满足周边乡镇过来求学的学生的就读需求,目前班级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叶剑英红军小学校长肖任泉说。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让“镇小”“村小”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焕发活力,是教育改革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梅县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乡镇学校教育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乡镇学校办学水平,重点支持城郊南口、畲江、城东等乡镇学校提质扩优,在留住辖区生源,缓解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状况的同时,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薄弱学校辐射,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不仅要办好教育,更要办特色教育、高质量教育。”肖任泉说,作为全国百所红军小学之一,叶剑英红军小学以传承红军精神为使命,将红色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特色的发展方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传承红军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除此之外,2019年底,“叶选基科学实验室”在雁洋镇叶剑英红军小学落成并举行了“科学文化进校园巡讲”活动。实验室内,电子北斗卫星接收机信号解析设备、激光雷达定位车、工业机械臂、履带月球车等教学设备和人工智能套件一应俱全。
肖任泉表示,“叶选基科学实验室”将为本校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场地,成为教师、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科技力量的补充也让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的距离进一步缩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
“管”出“新格局”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区管校聘"实行之后,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危机感、责任感更强了。”梅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区管校聘”制度下,部分教师被调配到其他岗位或学校任教,这使得教师们倍感压力,只有做好教学工作,才能确保在之后的岗位竞聘中占据优势。
为了激活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动力,2018年5月,梅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2019年9月,梅县区“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向"区管校聘"要动力,打破"大锅饭",奖优汰劣,多劳多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有望缓解长期以来教师资源配置不均、交流不畅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用人"终身制"被打破,让教师们有压力更有动力。”梅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管”出“新格局”。教师不再“一校定终身”,而是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实现了统一管理。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原则上三年竞聘一次,每年微调一次。“"区管校聘"工作在梅县区得到了较好的完成和实施,流动到各校的教师们迅速转变角色,开始了新的教学工作,学校教师队伍情况较为稳定。”梅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聘”出“新干劲”。在新的环境里,通过“区管校聘”实现流动的老师们也很快进入了状态,在新的校园里开始了新的教学工作。以雁洋镇叶剑英红军小学为例,实行“区管校聘”后,先后共有23名教师流动到该校任教,大大补充了该校的教师队伍力量,缓解了此前师资紧张的情况。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梅县区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校级领导轮岗交流办法,于今年4月对全区完全中学31名任职满10年以上的副校长进行交流任职,一方面实现人员流动,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教育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推动梅县区教育督学工作高效开展。
据悉,围绕新增学位需要,梅县区计划三年内新增教师300名,其中今年将招聘约120名教师,确保满足教学需求。与此同时,设立区级教育基金,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完善奖教奖学激励机制,健全生均经费保障制度等教育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全面提升梅县区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冯治山说,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补齐教育短板,擦亮教育品牌,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新闻推荐
●吴晨妤(梅县区丽群小学404班)自从上次兔子赛跑输给了乌龟后,兔子决心努力练习,超过乌龟,一雪前耻。比赛的日子到了,一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