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云车桥

梅州日报 2020-07-17 08:21

□吴松山

1965年,我和妹妹随母亲从山东回到故乡。那年我3岁、妹妹1岁。独居生活的祖母,因我们的回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从我记事起,每次收到父亲从山东寄来的信,收信地址不是写“梅县松口下坪村”,而是写“梅县松口云车桥”。开始,我觉得奇怪。长大后,我才明白,云车桥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这座静默的老桥,横卧于隆文河(又称龙牙河)上,我父亲出生时就已存在。云车桥有我父亲遥远的记忆,也有我儿时温馨的回忆。

云车桥位于梅教村与下坪村的两村交界处。桥的左右有两座比较大的山,桥的左边叫“龙山”,右边叫“虎山”,古时这两座山是兵家必争之地,“龙山”上仍有炮台遗迹。“两山”夹“一桥”,蔚为壮观。据史料记载:云车桥始建于1744年,是一座古老的单拱石桥。桥长27.6米,宽3.85米,全桥以优质花岗岩石料精工筑砌,至今保存完好。隆文河流经梅教村,穿过“龙山”“虎山”对峙处,向西倒流,形成了挽水西流,后汇入韩江。如遇暴雨,河水上涨,可放运木排。小时的我,如碰到有人放木排,就会在桥底下等候,乘木排回家,一个个木排顺着流水往前冲,像一支舰队在前进,别有一番骄傲在心头。

我和妹妹相差两岁,我属虎,她属龙。小时候,我们性格好强,经常吵架,不时还拳脚相向。听村里老人说,隔河对峙的“龙山”“虎山”,自从有了云车桥,仿佛有了灵气,传说中的龙争虎斗,终于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传说与村民渴望和睦相处相吻合,从此这方土地变得和谐和安宁。我和妹妹受此启迪,从此各有收敛,互相包容。

出于对“龙山”“虎山”的偏爱,人们赋予了许多美好的传说。最有名的要数“梅花落地”。传说很久之前,有一位仙人云游至此,看到村口两座大山(“龙山”和“虎山”)的后面,有条小河环绕村庄,山环水绕一块长形的小盆地。仙人赞叹:这是块风水宝地。预言将来这里人才辈出,是“梅花宝地”。叶剑英元帅的母亲和泰国前总理他信的母亲都出生于此,证实了仙人的预言。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老华侨从南洋带回两棵树种植于此,一棵榕树,另一棵“不知春”,借此寄托乡思。生在泰国,长在泰国的他信兄妹,千里迢迢踏上寻根问祖之路,小小村落瞬间欢腾起来。

静静流淌的隆文河,给梅教村人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他们日思夜想,希望一桥飞架“龙山”和“虎山”之间。于是村人同心协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终于梦想成真。

云车桥的落成,使得梅教、下坪和到车三个行政村连成一片。据老一辈人说,数百年来,三村村民守望相助,互敬互爱。他们以“云梅人”自居。凡在此地任教的外地教师和做工的外地人都夸这里山好水好“云梅人”更好。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批居住在沿海的潮汕人因战备疏散到下坪、梅教村当菜农,他们和村里人和睦相处,传授种菜经验,一时传为佳话。

古老的云车桥,不再孤独,后来在云车桥前后百米处建起了两座桥。老桥前的公路桥,曾是松口到梅州的必经之桥。默默横卧于隆文河上的三桥,为“龙山”“虎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一幅两山连三桥的照片,给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带去了思乡的情愫。

1969年,梅东中学在云车桥头动工兴建。生源主要来自下坪、到车、梅教三个行政村。一度孤独寂寞的云车桥,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求学路上,莘莘学子风雨无阻过此桥。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到桥底下乘凉,成了我们的不二选择。在明月皎洁的晚上,约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到桥下赏月,对天言志,对地寄情,是我们学习之余最快乐最难忘的幸福时光。

“云桥夜月”是旧时松口八景之一。每当月圆之夜,天空挂着一轮明月,桥拱倒影又一轮,水天相映又一轮,形成了一幅天上人间三月交相辉映的美景。

客家人崇尚读书,云车桥的神话传说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注脚。相传桥右边的虎山石壁上凿刻有“云车桥”三个字,旁边还有一段文字及造桥者的姓名及造桥时间。那段文字佶屈聱牙,谁要能读出,桥下的潭水里就会浮起一具金棺材,归其所有。有一天,有位读书人路过这里,被这段文字吸引,情不自禁读了起来,读到最后,有一个字不认识,突然桥下的潭水喷薄而出,一具金棺材浮出水面,让他大喜过望。就在他以为唾手可得时,金棺材瞬间又沉了下去,结果又让他大失所望。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传说给了云梅人启示:学习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1808年,下坪阙里村出了一位举人吴兰修(字石华)。他是云梅人的杰出代表。曾任广东信宜训导,监课粤秀书院。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将广州粤秀山粤王台故址改建“学海堂”。聘请博通经史的吴兰修为第一任学长。吴兰修精通经学、文史,工诗词。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五代十国之南汉史研究,清代,南汉刘氏录已佚,为填补这一空白,他矢志为南汉撰写史书。毕十年之功,广征博采,著有《南汉纪》五卷及《南汉地理志》《南汉金石志》《考定南汉事略》等。有《石华文集》《荔春吟草》《端溪砚史》《宋史地理志补正》传世。同时,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专著有《方程考》。功成名就后的吴兰修告老还乡,回到念兹在兹的故乡。倾注心血,兴办学校,振兴教育。小时候,经常听祖母讲石华公起早跑到云车桥读书的励志故事。崇尚读书,生生不息。一批批的云梅人,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生于斯长于斯的吴柏昌从小立大志,勤耕读,终成为我国光学领域方面的科学家。前些年,获悉家乡变化,在他的建议支持下,《松口阙里村志》出版,他亲自为该书撰写序言。

古老的云车桥诉说着不老的故事,它见证了这方土地承载的光荣与梦想。一座桥一生情,它永远是远方游子的眷恋。

新闻推荐

重兵增援 闻“汛”而动

武警江西总队上饶支队的官兵在泥水中开挖导渗沟。5名“00后”战士(前)在圩堤附近的驻地江家岭村休息。泥水中的抗洪战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