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两坊点活诗画梅江

梅州日报 2020-07-17 08:23

名人故(旧)居除建筑本身的价值外,还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和灵魂所在,是触摸历史的“活化石”,也是对外展示的文化窗口。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建设不断加快,梅江区名人故(旧)居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座座焕发新生的老屋,成为延续客家传统文化、讲好梅江故事的重要载体。据初步统计,梅江区现有历史文化名人48人,名人故(旧)居47处,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梅江区不可移动文物有19处。这些名人故(旧)居,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价值,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具价值。

梅江区作为世界客都的“都”,客家人文传承千年,底蕴深厚,名人荟萃。如果说要找一处最能展示梅江区千年嘉应文化传承的代表,很多老梅城人都会提到梅城江北的攀桂坊和红杏坊,在这“一城两坊”间曾走出红军首任参谋长朱云卿、中国艺术大师林风眠、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等一大批著名人物,他们的故(旧)居成为后人了解历史文化、传承先辈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今千年过去,旧墙难寻,老街斑驳。如何留住乡愁,重焕“一城两坊”的人文风采,使其成为梅州人宣传家乡、推介“诗画梅江、文明客都”的一张崭新的文化创意名片?名人故(旧)居是破题的关键。“一城两坊”间,一个个名人故(旧)居的背后,就是一部部生动传奇的客家人文历史。名人故(旧)居是文化遗产,需要精心保护和维护,也需要让它“活”起来,才能唤醒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我们除了要深挖历史人文资源,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名人故(旧)居进行修缮保护,还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和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重点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开发利用,不断做强名人文化、红色旅游、革命教育等品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重现“一城两坊”的历史风貌,能让诗画梅江的名人故(旧)居“活”起来,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记忆、让人们留住乡愁。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我们能够做的还有很多。(荣玫)

新闻推荐

记者走进城北镇扎上村探访“村美民安”新生活 水清岸美业兴 奔康已是平常 开栏的话

城北镇扎上村被扎田河环绕,沿岸风光优美。(林翔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康,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