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城北镇扎上村探访“村美民安”新生活 水清岸美业兴 奔康已是平常 开栏的话

梅州日报 2020-07-10 08:40

城北镇扎上村被扎田河环绕,沿岸风光优美。(林翔 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康,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 “大梦想 ”,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 “小日子 ”。从本期起,《梅州日报·梅江周末》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推出记者发自一线的系列报道,生动记录山乡巨变,聆听梅江人拼搏与奉献的自强之歌。

●本报记者罗玮

从梅城江南驱车10公里便来到梅江区城北镇的扎上村。村口处平整的柏油路一路向村内延伸,村内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3层小楼。美丽的扎田河如丝带环村而过,一座座果林,一片片花海,还有种植大棚,沿山沿河沿路散落村中。所到之处,皆可感受到村民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出行不愁,吃穿不愁,靠双手致富,村里越变越美,这样的日子就是小康。”在扎上村采访期间,听到乡亲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发自内心的感慨。

“通过乡村振兴和发展周边产业,从2008年至今,十二年的努力下村里慢慢地开始有了新变化,路修起来了,文化广场盖起来了,村民的休闲有去处了,乡亲们的精气神儿也提起来了,目前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跑出家门口的奔康速度。”扎上村村支书黄国庆说。

过去

上千村民出行艰难

救护车辆路路不通

来到扎上村,第一感觉就是路真平整,一点坑洼都没有,车行人走都是一个“稳”字。而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连路都不通的落后村庄。而谈起扎上村最大的变化,村民们也都不约而同的从家门口的这条“启愚村道”和“樱花大道”说起。

当地村民黄叔告诉记者,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别说汽车不能开进村,连骑自行车都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压根无路可骑,出行十分艰难。最重要的是,发生火灾或者谁家老人生疾病,消防车、救护车等应急救护车辆走哪条路都无法快速进村,为此耽误了不少时间。当时看着村里的路,村民们的眉头就没舒展过。

路不通,出行难,村民谋业也就成了一件难上加难的事。黄国庆告诉记者,他2008年开始进村当干部,当时大型农旅产业还未入驻,2008年的村集体收入仅有3万元。路修不起来,年轻人在外谋生也不愿回来,村中妇女在家闲居现象普遍,村里想谋个产业增加集体收入也举步维艰。

现在

借力发展周边经济

迎接美好幸福生活

在各种帮扶力量的接力支持下,扎上村开了道路谋了发展。先是修建了4米宽3公里长的“春天大道”,改变了以往“路难行,车骑人”的囧境。随后,伴随着“爱丽丝庄园(樱花谷)”的进驻,“春天大道”加宽至6.5米、并更名为“樱花大道”,为扎上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最近几年来,扎上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不断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引进“爱丽丝庄园”“四季水果采摘基地”“石斛种植基地”等农旅产业,同时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据统计,目前扎上村共有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除面向进村企业的土地租赁增收外,爱丽丝庄园、绿道兰花、铁皮石斛兰花基地、凯兴农业生态农庄还有沙田柚林,还不断吸引着潮揭汕、珠三角、江西、福建等省内外游客,有效地带动周边农家乐及农产品的销售。一位带孩子前来游玩的游客李香桂告诉记者,从梅城中心城区过来最多就半小时,可以最低的成本进行亲子活动,帮助孩子亲近自然、认识自然。

而这些在家门口热闹起来的产业,除了为扎上村带来了收入外,还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人均收入已达到一万多元。黄国庆介绍,目前已有2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占全村常住人口数的六分之一。同时村民依托樱花谷、四季水果等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周边经济,开设了13家餐饮店,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一部分村民就业。“从前店开在国道边,如今搬到了自家房子里,省了一笔租金还离景区更近。靠双手挣钱,靠手艺吸引各方来客,算不上多富裕,但是日子过得安心也开心。”扎上农家菜馆负责人说。

据了解,2019年扎上村的村集体收入已达到25万元,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改变。伴随着文体广场和扎田河河边步道等一系列惠民项目的建设,村民休闲有了好去处,广场舞跳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作为城北镇十村联动发展中的一员,接下来,扎上村将在坚持“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着力发展鲜花蔬果产业,为打造“聚是一团火、散似满天星”的美丽乡村示范效果不断助力。同时,继续优化村民人居环境,计划对每日承担1000多村民的出入通道“四清桥”进行修缮,同时在原有启愚村道基础上,修建1公里的启愚新村道,进一步完善村民的人居环境和提高出行条件,让村民们的奔康步伐越走越从容,越走越顺。

新闻推荐

梅江区将规范整治11处临时摆卖点 推进摊贩治理 便利附近群众

梅江碧桂园新设的临时摆卖点。(张爱飞摄)本报讯(记者张爱飞通讯员曾诗颖)记者从梅江区住建局获悉,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经营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