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坊105岁老人的长寿密码
人文秀区红杏坊,最近因为一系列的活动宣传,重新渐渐被梅城市民熟知,成为市民周末游玩的新景点。而在红杏坊禾好塘,有个105岁的老奶奶郑伦,因其热情好客,谈笑风生,家里已然成为打卡点。
近日,笔者一行与郑伦奶奶近距离接触,感受她的幸福生活,打开她的长寿密码。
●朱红娜 张秋兰
历经磨砺,淡然处之
郑奶奶一头银发,坐在门口,精神矍铄,看上去也就90岁的模样,五官精致,脸颊小巧,可以想象年轻时是个标致的美女。见到我们来访,很开心,露出缺牙的大嘴,朗声大笑,煞是可爱。听到我们想了解她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欣然应允。郑奶奶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反应敏捷,交流顺畅,那种状态让我们很是惊讶。通过交流,才知道她看似波澜不惊的人生历程,也有难以言说的沧桑。
说郑奶奶是传奇人物,也不为过。她如一株贴在悬崖上的卷柏,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能蓬勃生长。她以果敢坚韧、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与苦难掰腕子,向世人诠释生命的珍贵。
郑奶奶祖籍东莞大坪,幼年不幸,7岁成为孤儿,后被婚后多年未生育的堂姐抚养。姐夫性情粗鲁,常对堂姐施行家暴,她也难逃拳脚棍棒,说起童年,老人感慨,那时的时代艰难,大多数人都受过苦难。老人对苦难的淡然,让她在岁月中并未蒙尘。
21岁那年,经人介绍,她与来自梅州从事海运缉私工作的青年结为秦晋之好。丈夫长她12岁,英俊潇洒,温文尔雅。她不识字,但贤良淑德,秀外慧中,深得丈夫宠爱。
“结婚以后从未吵过架。”老人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夫妻深深的恩爱,相处的包容。而家庭的和睦,并不能阻断灾难的脚步。也许是命运的捉弄,郑奶奶接连生了两个孩子,都不幸早早夭折了。她年纪轻轻经历了两次丧子之痛,却以惊人的毅力支撑自己走出阴霾。
由于丈夫的工作特殊,常年在外奔波,夫妻聚少离多。为解相思之苦,郑奶奶跟着他走南闯北。珠海、潮汕、重庆、贵州……长路漫漫,沿途有美景也有惊涛骇浪。一次,她跟随朋友去四川探亲,汽车途经同仁境内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5人死亡,同伴受了重伤,送进医院。而她被摔得昏了过去,幸运的是,她只是受了点皮外伤。那场意外之后,让她懂得健康平安地活着真好,倍加珍惜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子。纵然生活不够慷慨,她也愿意用真诚、坦荡和仁爱善待身边的每个人。
笑口常开,长寿密码
长寿,不仅是年龄上的马拉松,更是一种健康生活的态度。对郑奶奶而言,长寿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对身体,对生活自信与乐观的态度。
采访中我们发现,爱笑是郑奶奶的特征,笑声一直陪伴着交谈,笑容始终挂在她的脸上。她心态好,与世无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郑奶奶每天还能与邻居打麻将,无论赢输,都笑口常开,深得大家的好感。“最近打得少了,可能我手气好,赢了大家的钱,不叫我了。”郑奶奶哈哈大笑,幽默地说。
郑奶奶在梅州定居后,由于没有文化,为了养儿育女(两个孩子夭折后,又生了二男三女),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她做过针线活,也当过建筑工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任劳任怨,巾帼不让须眉。她在建筑行业工作了几十年,退休时只领到22元养老金,现在才逐渐提高到2000多元。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她逢人便说:“遇上了好时代,大家都很关心、爱护我,知足了。”
郑奶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身养性。她一生信奉佛教,不为琐碎之事恼怒焦虑,不因命运坎坷怨天尤人,有空就念佛经,让自己保持情绪平和,身心安泰。
只要天气晴朗,她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附近的月影塘珍珠公园散步,结合实际做简单的健身运动。她说:“行走在花园一样的社区,呼吸清新的空气,与街坊聊天,看着老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很舒心。”
郑奶奶与儿子一大家人同住同吃,虽然房子简陋老旧,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老人没有特别的食谱,只要煮软烂了,不挑食,不忌口。在采访中了解到,老人除了腿脚行动稍微不便之外,其他并没有任何不舒服。老人去年104岁还做了白内障手术,现在视力很好。“感谢医生,我现在什么都能看清。”说完老人又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努力在寻找郑奶奶的长寿法宝,突然发现,笑口常开就是郑奶奶健康长寿的密码。
心怀感恩,幸运常在
我们的国家经历沧桑巨变,郑奶奶却能在风云变幻中过着平安喜乐的日子,缘于她有一颗感恩之心。她年轻时跟着丈夫东奔西路,所到之处总能遇上贵人相助。虽然萍水相逢,别人对她一见如故,生活上悉心关照,如沐春风。她说到有次去到潮汕,没有床睡,她老公不好意思去借,她自己去跟别人借,结果一开口,别人就借她了。
回到梅州定居后,同事、朋友、邻居温柔以待,公公婆婆兄弟姐妹疼爱有加,让她感激涕零,终生难忘。“他们为什么对我那么好呢?”郑奶奶总是说大家对她很好。其实她不知道,世上没有无来由的爱。人们关爱她,缘于她纯朴善良,真诚坦荡,宽厚仁慈。她历经百年风霜,心游万仞依然淡定从容。那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风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虽然不识字,但很有语言天赋,白话(母语)、客家话、潮汕话说得都很地道。当同行的朋友了解到她祖籍是东莞的,马上用白话与她交流,没想到老人转换模式很快,即刻用非常流利的白话交谈起来,不知道的人以为她刚刚从外面回来,完全听不出在梅城生活了九十多年的口音。许多人隔三岔五去看望她,还带上精美的食品,握着她的手相谈甚欢,其乐融融。她自豪地说:“来红杏坊观光的游客,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无论男女,认识或不认识的,老百姓或政府官员,都要求合影留念,说要沾沾长寿的福气。”说完,她又哈哈大笑起来。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上了百岁的老人,对一个家庭而言,更是无价之宝。郑奶奶如今已五世同堂,后代有60多人,除了一个儿子儿媳一家留在她身边陪伴外,其他子孙都在珠三角地区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赖运香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在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提起钟淑芳老师一家,许多人都竖起大拇指。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