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菜的品格
杨佳绘
●穆亦
方桌圆盆,八人围坐,盆上锡纸覆盖,盆下气炉加温,稍顷,几缕白气冒出,主人轻揭锡纸,众人“哇”地一声,但见菜肴琳琅满目,浓郁馨香扑鼻而来……
那是一个初夏的周日,我和几位香港文化界人士在新界朋友家吃盆菜的情景。
盆菜是从附近酒家定制的,热情的主人边给客人夹菜边娓娓介绍:盆菜看似粗淡,实际烹饪十分讲究,分别经过煎、炸、烧、煮、焖、卤后,再装盆而成。盆菜的摆放更有门道,一般分三至四层,上层铺肉,以鸡鸭鱼虾猪肉为主;下层摆萝卜、猪皮等易吸肉汁湯水的材料;中层任意选择、丰俭由人,常用鱼丸、冬菇、生蠔、腐竹等。
说实话,此前我也吃过几回盆菜,感到只是吃个热闹,就菜品而言,多菜相炖,多味相混,形同杂烩,总觉有点单调,有点粗糙,有点油腻,因而吃盆菜的兴致始终不高。
席间,有人说起盆菜的来历,提到几个传说,其中一个传说竟与我的江西吉安同乡、宋末英雄文天祥有关。我十分好奇,立即探问。
朋友放下筷子,表情凝重地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南宋大将文天祥及麾下被元兵追杀,过伶仃洋退至东莞滩头(现深圳)。其时天色已晚,官兵粮草不足,人人又饿又乏。正当一筹莫展之时,附近渔民得知皇师抵境,更喜忠臣到来,家家户户闻风而动,鱼虾肉蔬悉数托出,菜碟不足就以木盆盛之,殷勤招待,惟恐不周。
文天祥一众官兵吃了盆菜,士气大振,继续与元兵展开殊死搏斗。惜宋军势单力孤、一败再败,文天祥不幸被俘。1279年4月,元军将文天祥押至崖山,逼其向宋军残部写招降书,他宁死不屈,悲愤写下《过零丁洋》一诗,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文天祥被囚4年,坚贞不降,从容赴义。
文天祥的崇高气节让国人感动,更令曾经招待过忠臣的滩头渔民感泣。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以盆盛菜自此成了当地人习惯,渔民们年年月月要吃盆菜,盆菜开始流行。
盆菜背后竟藏着这么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连着这样一位忠心赤胆、殉节报国的民族英雄!大家听了皆唏嘘感叹不已。
同桌的其他朋友对盆菜此后的流传演变也略知一二,有的还颇有研究,接过话题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原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盆菜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一道菜,它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被赋予的功能越来越多,凝结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三方面的文化品格最为突出。
盆菜壮人气节。A君说,盆菜的起源与文天祥的气节有关,盆菜的传续则与新界人对传承民族气节的抗英先烈的纪念不无关联。1898年6月9日,英国与大清签订租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安县深圳河以南之地,归入英属香港殖民范围。次年4月,英国人在新界正式升起英国国旗,准备接管新界。此举激起以屏山邓氏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的极大愤慨。屏山乡、厦村乡、十八乡、锦田乡和大埔七约等乡村与氏族纷纷起来抗争,邓氏还招揽了东莞雁田、怀德的同族前来参战,与英军激战六天,史称“六日战争”。然终因武器落后,败于英军。参战乡民伤亡惨重,殉难者达500余人。此后多年,参战乡的村代表于每年秋分日齐集古庙拜祭保乡卫族壮烈牺牲的烈士,并在庙前以盆菜招待各村60岁以上的男丁。吃盆菜成为纪念先烈的重要形式。1997年香港回归时,邓氏族人再次在屏山达德公所门前举办盛大盆菜宴,祭奠并告慰抗英先烈。
盆菜增进团结。B君说,盆菜所用的盆子是圆的,象征团团圆圆、同心同德;盆菜分层叠放,寓意上下和睦、融为一体。新界人把吃盆菜作为改善邻里关系、增进村民团结的重要方式。吃盆菜时村民围在一起,不分彼此、不排长幼、不论贵贱、不比尊卑,一桌人同吃一盆菜,边吃边聊,吃出和谐气氛,吃去往日不快。新界原居民祭祖时必吃盆菜,其中屏山三围六村的邓氏场面最大。建成700多年的邓氏宗祠是香港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宗祠。每次祭祖完毕,邓氏宗祠内外,数十张圆桌便依次铺开,邓氏子孙相围而坐,开心吃盆菜,气氛热烈。
盆菜烘托喜庆。C君说,盆菜是新界和广东许多乡村喜庆日子必选的传统菜式,寄意“十全十美”“圆圆满满”。盆菜宴席几乎全年不断,新人结婚时的“喜酌”、给小孩摆满月酒的“姜酌”、为长者庆生祝寿的“桃酌”都要吃盆菜。还有添丁的“点灯”仪式也要吃盆菜,村民吃过盆菜宴,便代表承认孩子的身份,孩子就正式成为村中一员。最喜庆的吃盆菜还是过年,尤其是广东“万人盆”的村宴,铺天盖地、不见头尾,人声鼎沸、喜气洋洋,那是整个村庄的狂欢。这种春节村宴,香港的同宗乡亲也常赶去参加,那是他们一年一度探亲友、叙别情、看老屋、祭先祖的时机。广东村民总把香港宗亲奉为上宾,他们也入乡随俗,一双筷,一盆菜,吃得津津有味。
朋友们的讲述让我大开眼界。
我深知,世间许多物品皆因人们的喜好而被赋予一定的美好品格,或淡泊朴素,或柔软包容,或高贵典雅,或坚韧刚强,因而被传承千百年、赞颂千百次。比如,白居易的诗:“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称赞了水的淡泊名利和竹的虚怀若谷;王冕的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了梅花的高风亮节;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讴歌了莲花坚贞不渝的高尚品格。盆菜极少入诗,但诸多物品中似盆菜这样承载如此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赋予这般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受到这多男女老少的欢喜追捧实为罕见。
听了盆菜的一番故事,盆菜在大家眼里顿时闪亮起来,再下箸,我和同席皆不忌荤素,不挑肥瘦,大快朵颐,似乎顷刻间能从盆菜里沾了喜气、长了文化、壮了气节。
香港是美食之都,每一道菜里都有割不断的历史、说不尽的故事、载不完的文化,这正是“东方之珠”熠熠生辉的内核所在、光亮所在、力量所在。
我不禁心生感慨:成于品质,立于品格,一道美食得以传承数百载;敬畏历史,珍视文化,一座城市方可繁荣千百年。
新闻推荐
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西湖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连辉汉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助贫困户住进新房
连辉汉自2016年5月被派驻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西湖村,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了解第一书记扶贫故事,请扫二维码。决战决胜...